文章图片
图1/3
新浪科技 张俊
骑手猝死一事 , 近日让饿了么站上风尖浪口 。 更早之前 , 一篇《外卖骑手 , 困在系统里》的文章也曾让饿了么和美团这两家外卖市场的主力军饱受争议 。
骑手们争分夺秒的背后 , 是外卖行业激烈竞争下最具代表性的外部呈现 。 每个骑手身上承载的 , 都是饿了么和美团争夺市场份额的焦虑 。
阿里对饿了么不可谓不重视 , 自2018年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之后 , 先是帮助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 , 后让其与口碑合并 , 再到支付宝亲自助阵 , 阿里几乎调动了内部可用的所有资源 。
但尴尬的是 , 距离饿了么喊出将市场份额提升至50%以上的目标已过去两年有余 , 双方的差距并未明显缩小 。 从目前来看 , 外卖王之争 , 胜负已分 。
骑手频频出事背后
近日 , 一名饿了么众包骑手在配送途中猝死引起广泛关注 。 更引发争议的是 , 饿了么认为平台与骑手之间不存在任何劳动关系 , 只能向家属提供2000元的赔偿 。
这个表态被外界认为十分冷漠 , 最终在舆论压力下 , 饿了么承诺 , 将推动改进众包骑手的意外身故保障提升和结构优化事宜 , 将保额提至60万元 。 此次骑手猝死事件中 , 饿了么将提供60万元的抚恤金 。
虽然事件得以平息 , 但此类案例并不是孤例 。 解决外卖骑手保障的制度性问题 , 才是避免此类悲剧再次发生的根本 。
1月11日 , 一名骑手在江苏泰州海陵区某饿了么蜂鸟配送门店前试图自焚 , 后被附近商户施救 。 该名骑手声称要讨要“血汗钱” , 当地警方和政府部门已介入事件处理 。
北京市中银(深圳)律师所律师王磊表示 , 众包骑手是以该公司名义接单、送餐 , 身着公司统一制服 , 对外代表公司 , 且送餐过程中需接受公司的管理 , 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 故其与该公司实际形成雇佣关系 。
而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李旻表示 , 外包骑手属于兼职 , 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接单 。 对于与平台之间属于何种用工关系 , 司法实践中亦存在争议 , 部分法院认为不构成劳动关系 , 部分法院认为构成劳动关系 , 部分法院则认为构成劳务关系 。 “个人倾向于认为众包骑手与平台之间不构成劳动关系 。 ”
张磊认为 , 这是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 , 法律未能立即规范也是正常的 。 国家应及时通过立法、司法解释对此作出规定 , 明确二者之前的法律关系 , 避免平台公司任意通过格式条款侵害骑手的合法权益的乱象不断发生 。
实际上 , 2020年的一篇《外卖骑手 , 困在系统里》报道也一度让饿了么和美团在骑手的保障工作上引发质疑 。
当时饿了么表示 , 将尽快推出一项新功能“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按钮 。 但该回应再次引发了网友质疑 , 认为这是将饿了么和骑手之间的矛盾转移到用户和骑手身上 , 建议饿了么应该加强对骑手的福利保障 。
有机构发布的《北京地区网约配送员职业伤害调查报告(2020)》显示 , 95%以上的外卖配送员日工作时间超过8个小时 , 其中日工作时间在11小时至12小时的占比38.8% , 在12小时以上的占比28.08% 。
而与收入相比 , 外卖配送员对配送工作的职业安全保障更为不满 。
份额的焦虑
实际上 , “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 , 承载的是饿了么和美团在市场份额争夺上的焦虑 。
阿里对外卖以及整个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不可谓不重视 。 为了与美团对决 , 阿里先后重启口碑 , 收购饿了么 , 帮助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 , 又促使饿了么与口碑合并成立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 但频繁的布局之下 , 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
2018年 , 饿了么发起了夏季战役 , 声称要投入数十亿元补贴 , 目标是将市场份额提升至50%以上;而2019年初 , 饿了么再次发起了暖冬计划 , 对用户和商家进行补贴和费率优惠 。
这些补贴短期内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 但并未扭转饿了么与美团在全国市场的局势 。 2019年时 ,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王磊的口径就开始发生变化 , 他称不再将份额作为衡量本地生活服务公司的唯一标准 , “前期提市场份额是为了竞争 , 与口碑融合到大体系之后 , 我们需要做融合 , 需要做数字化升级服务 。 ”他甚至称 , 外卖行业未来不会再有疯狂的补贴大战 。
融合对于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来说 , 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
阿里刚刚收购饿了么时 , 需要对饿了么的平台底层架构进行改造 , 以融入阿里的技术和产品体系;后来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 , 以及与口碑进行融合 , 更是涉及到产品、技术、团队、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整合问题 。
对内整合 , 对外作战 , 不断变化中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 , 虽然有人有钱 , 却始终难以对美团构成压倒性的优势 。
文章图片
图2/3
Trustdata发布的报告显示 , 2020年Q1美团外卖交易额占比为67.3% , 饿了么为26.9% , 饿了么星选为4% 。 也即是饿了么+饿了么星选的市场份额也仅为30.9% , 与早前50%的目标相差甚远 。
作为对比的是 , 同样是Trustdata发布的报告显示 , 2018年Q1美团外卖交易额市场份额为54% , 饿了么为35% , 百度外卖(饿了么星选)为5% 。 这意味着两年过去 , 按照交易额计算 , 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 而饿了么与饿了么星选却走上了下坡路 。
从业务体量来看 , 根据阿里公布的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2021财年第二财季业绩 ,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本季度营收88.39亿元 , 同比增长29%;同时期对比 , 美团2020年第三季度餐饮外卖收入为206.9亿元 , 同比增长32.8% 。
市场份额持续落后之下 , 2020年8月 , 饿了么再次宣布上线“百亿补贴”计划 , 并称将成为常态化的补贴行动 , 又掀起了外卖行业的价格战 。 这也与王磊此前对补贴的表态形成反差 。
多线战场
在外卖业务上失利之后 , 阿里也在尝试重整旗鼓 , 发起新的冲锋 。
2020年初 , 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兼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董事长 , 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王磊将向阿里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和胡晓明双线汇报 。
这次调整的背后 , 是阿里希望由支付宝这个超级App牵头 , 整合饿了么、口碑、飞猪、淘票票等业务 , 全面对标美团 。
文章图片
图3/3
当年3月 , 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就宣布 , 支付宝App进行改版升级 , 强化生活服务心智 , 首页新增外卖到家、果蔬商超医药等便民生活版块 。
相应地 , 2020年7月 , 饿了么也宣布将从餐饮外卖平台转变为解决用户身边一切即时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 。 “饿了么不止送餐 , 希望通过服务的升级 , 来服务消费者的身边经济 。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饿了么CEO王磊表示 。
这一策略正在生效 , 阿里财报显示 , 截至2020年6月30日 , 饿了么注册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达30% 。 截至6月30日 , 饿了么餐饮外卖的新增消费者中有45%来自支付宝 , 相比上一季度的40%继续增加 。
在外卖业务和新零售业务之外 ,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也在不断开启新战场 , 比如全资收购了餐饮、零售SaaS企业客如云 , 在B端的数字化上补足短板 , 向美团看齐 。
不过美团也有新动作 。
2020年 , 美团也上线了实物电商业务团好货 , 经营的品类包括生鲜、食品、百货、服饰、数码电器等 , 可谓涉足了阿里的电商业务腹地 。 该业务也被放置在了美团App首页 。
2020年初 , 加入美团不久的电商行业老兵李树斌被晋升为美团最高决策机构S-team的成员 , 也可以看到美团在发力电商业务上的野心 。
实际上 , 饿了么与美团外卖的战争 , 从来也不仅仅只是外卖业务上的竞争 , 而是阿里和美团两家有着多年恩怨情仇的互联网巨头 , 在本地生活服务和电商这两大领域的攻防战 。
【新浪科技|饿了么的迷茫:一线骑手“玩命” 市场份额却反降 | 回望】只不过 , 阿里要在本地生活服务上打败美团 , 与美团要在电商上逆转阿里一样 , 都是短期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这注定会是一场两个巨头都无法速胜的持久战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耳机|饿了么内测“智能头盔”,外卖小哥送餐能更安全吗?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