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郭台铭和李彦宏!“汽车疯子”李书福的十年豹变
文章图片
图1/6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王洪臣
来源:野马财经(ID:YMCJ8686)
李书福曾被柳传志赞誉为“疯子” 。
十年前 , 他带领吉利拿下沃尔沃轿车公司 , 被称为“蛇吞象” 。 十年后的今天 , 他再次下了决心 , 要彻底“吞下”沃尔沃 。
与此同时 , 李书福接连牵手富士康、百度 , 开始在智能电动汽车、第三方汽车代工等领域发力 。 一连串的大动作之后 , 他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
1月13日 , 吉利汽车(00175.HK)控股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吉利控股”)与富士康科技集团(下称“富士康”)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 , 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 。
吉利控股CEO李东辉对外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 我们必须主动拥抱变革 , 寻求广泛联合 , 资源协同 , 为用户创造最大化价值 。 ”
吉利控股最近动作频频 , 就在此前两天 , 吉利控股刚刚宣布与百度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 , 成为百度电动汽车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
据吉利汽车向野马财经介绍 , 此次合作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展开 。
吉利汽车也在对外公告中称 , 本身并非战略合作的订约方 , 且没有针对上述交易与吉利控股合作或提供融资 。 但如果战略合作落实 , 后续并不排除寻求与百度潜在合作机会的可能性 。
在利好消息背景下 , 近日吉利汽车股价一直维持在高位 , 截至1月13日收盘 , 公司股价为32.70港元/股 , 市值超过3200亿港元 , 创下历史新高 。
除牵手富士康、百度外 , 吉利未来还将有更大的动作 , 那就是李书福不久前曾提出的 , 2021年将在吉利汽车成功登陆科创板后 , 重启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的合并重组 。
冲击世界一线车企“发令枪”
公告消息显示 , 对重组沃尔沃 , 李书福表示 , 此举是为打造一个更强大、更具竞争力的全球企业集团 , 以应对未来更多的变革与挑战 。
在此前后 , 1月6日 , 吉利汽车公布了2020年全年销售数据 , 2020年销量132万辆 , 同比下滑3% 。 疫情之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 外界对吉利汽车的未来普遍看好 , 进而出现股价飙升 。
对吉利的业绩和重组 ,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向野马财经表示 , “如果整合在一起 , 加上沃尔沃现在的销量 , 估计一年能够达到230万至240万辆 。 这将为李书福在全球汽车产业地位的提升 , 也为沃尔沃在全球产业地位的提升 , 创造了基础性的条件 , 更有利于沃尔沃的生存和发展 。 ”
其实 , 2020年2月 , 吉利汽车就曾提出过与沃尔沃汽车合并重组的计划 。 当时吉利汽车公告表示 , 如果完成重组合并 , 有望成为一家全球集团 , 将可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 。
文章图片
图2/6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公告
但是 , 双方的重组因吉利汽车返回“A股”的计划而中断 。
2020年6月 , 吉利汽车确认将登陆科创板 。 当年9月 , 吉利汽车科创板申请获受理 , 其上市融资金额为200亿元 。 目前 , 吉利汽车科创板申请已顺利过会 。
与此对应 , 去年7月 , 沃尔沃汽车方面发布公告称 , 因为吉利汽车拟在A股科创板挂牌上市 , 双方的重组合并计划已经暂时搁置 。 到了12月初 , 沃尔沃汽车CEO汉肯·塞缪尔森表示 , 沃尔沃与吉利汽车的重组合并谈判或将于2021年第一季度恢复 。
对于重组能否顺利进行 , 薛旭认为 , “关键要看双方对重组合作的认识 , 对未来前景价值的判断 , 总体上目前来说 , 难度不会很大 。 ”
他进一步指出 , “中国汽车市场本身在全球的地位 , 以及吉利汽车目前在中国市场取得的发展能力和状态 , 提供了这样一种整合的基础 , 应当是水到渠成的 。 时间应该不会太长 , 我相信不会长过吉利当年收购沃尔沃的时间 , 大概率一年到一年半就结束 。 ”
据吉利汽车此前公告显示 , 双方整合重组将保留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领克和极星每个品牌的独特性 。 吉利汽车品牌主要为跑量产品 , 领克是布局中高端市场 , 沃尔沃汽车是豪华品牌 , 极星汽车定位豪华高端电动车 。 四大品牌可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品牌产品矩阵 。
在重组之前 , 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合资打造了高端品牌领克 , 各持股50% 。 领克品牌上市至今 , 累计销量已突破40万辆 。 2020年前11个月 , 领克合计销量为15.06万辆 , 同比增长约28.44% 。
薛旭认为 , 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双赢发展状态 。 在这个基础之上 , 此次整合是非常明确的打响了迈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集团的发令枪 , 或者冲锋号 , 意义还是挺重大的 。 ”
但是 , 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的重组还存在哪些问题或者隐忧吗?这要从当年那场开启吉利逆袭之路的“蛇吞象”并购说起 。
为并购 , 李书福曾赌上身家性命
李书福对沃尔沃的兴趣由来已久 。
文章图片
图3/6
图片:吉利汽车官网
2002年的一次会议上 , 李书福就提出“我们要去买沃尔沃 , 现在起就应该做准备了!”
沃尔沃成立于1927年 , 是瑞典人最引以为傲的汽车公司 , 历史上曾与奥迪、宝马、奔驰等著名汽车品牌分庭抗礼 。 而当时的吉利 , 才刚刚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 。
但是 , 这样的差距并未阻挡李书福的决心 。
2007年5月 , 李书福发出《宁波宣言》 , 吉利开始实施战略转型 , 而此次转型“就是为收购沃尔沃做准备 。 ”当年6月 , 吉利成立“V项目”即沃尔沃项目团队 。 9月 , 李书福给沃尔沃当时的东家福特汽车发出一封英文信 , 但得到对方回复则是:对不起 , 沃尔沃不卖 。
文章图片
图4/6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官网
沃尔沃是福特家族第四代比尔·福特的最爱 。 彼时 , 福特旗下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都被考虑出售 , 但沃尔沃仍未被提上日程 。
2008年1月 , 李书福在底特律见到福特汽车CFO雷克莱尔时 , 对方给李书福回复仍是“不卖” 。 但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演变 , 当年12月1日 , 福特汽车明确表示 , “认真考虑出售沃尔沃” 。
“李书福抓的时机非常好 。 ”薛旭对野马财经说 , “经济危机时代 , 往往意味着原有资产价格下降70% , 恰是全世界兼并收购的最佳时间段 。 ”
据《新制造时代-李书福与吉利、沃尔沃的超级制造》一书介绍 , 2009年1月 , 李书福在达福特总部见到了比尔·福特及福特CEO阿兰·穆拉利等 。 李书福多年来对沃尔沃的追求以及他的长远规划 , 得到了对方的认可 。 随后不久 , 吉利向福特提交第一轮标书 。 同年4月 , 国家发改委信息备案确认 。 拿到“路条”之后的吉利 , 迅速展开了收购沃尔沃的艰苦谈判 。
2009年9月底 , 福特汽车公开宣布 , 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 。 当年12月23日 , 吉利与福特同时宣布 , 双方就收购沃尔沃的主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 。
在此期间 , 吉利收购沃尔沃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阻力 , 便是沃尔沃的工会 。 2009年8月 , 沃尔沃工会表示希望中国工会能够出面 , 制止吉利对沃尔沃汽车的收购 。
在李书福与工会成员对话的过程中 , 他突然被问到:“很多人都对沃尔沃感兴趣 , 你能否用三个词形容吉利的优势在哪里?”
“用三个词形容”吉利的优势 , 一度让李书福措手不及 , 随后灵机一动 , 用一句“I Love You” , 获得了工会成员的好感 , 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 此后 , 吉利与沃尔沃工会代表团又经过几番交流 , 双方在2010年3月达成最后协议 。
针对如今的重组 , 薛旭指出 , 首先要考虑的仍是工会的阻力 。 “欧洲的工会所起的影响 , 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 如果对方不同意 , 担忧沃尔沃的形象被吉利拉下来 , 这种组合是完全不现实的 。 ”
2010年3月 , 历时三年 , 在闯过重重“关卡”后 , 吉利与福特在英国伦敦正式签署收购协议 。
在半米高的合同签署完毕后 , 李书福泪流满面 。
福特最初对沃尔沃的报价是60亿美元 , 最终价格为18亿美元 。 而即便已大打折扣 , 也让当时的李书福十分为难 , 融资方案反复调整 , 最终他不得不通过个人终身反担保来解决问题 。
“我把身家性命都赌上了 。 ”他说 。
事后证明 , 由李书福主导的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事件 , 是中国汽车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 。 而此后十年的发展中 , 吉利、沃尔沃的并购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十年“豹变” , 五点总结
“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 。 ”这是李书福的名言 。
在决定造汽车之前 , 李书福就已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 。 而更早之前 , 他曾走街串巷帮人照相 , 攒下自己的第一桶金;创办过北极花冰箱厂 , 年营业额达四五千万;90年代初 , 创办浙江台州吉利装潢材料厂 , 年利润近亿元 。 此后创办摩托车生产厂 , 1999年实现产值15亿元 ,
在李书福35岁这一年 , 他确定要造汽车 。
文章图片
图5/6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官网
如今吉利汽车员工总数已超过12万人 , 连续七年进入世界500强 , 但创业之初只有李书福加两名工程师 , 一共三个人 。
由于拿不到资质 , 刚开始造车的李书福以1400万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汽车厂 。 1998年8月8日 , 吉利汽车自主研发的第一台轿车“豪情”正式下线 , 第二年 , 吉利轿车开始批量生产并上市销售 。
2001年 , 吉利汽车获得轿车产品“准生证” , 颠覆了民营自主车企不能进入轿车领域的历史 。 紧接着第二年 , 李书福便开启了并购沃尔沃的准备工作 。
随着收购沃尔沃 , 吉利汽车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时期 , 最终在十年后完成跃升 。 近日 , 花旗银行报告称 , 预计吉利汽车的Zero 01纯电动车将对特斯拉的市场地位构成挑战 。
文章图片
图6/6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官网
薛旭对野马财经表示 , 李书福在管理收购后的沃尔沃的办法上 , “采取了尊重沃尔沃总部欧洲的管理团队的策略和模式 , 完全是在欧洲的法律和法规之下 , 给欧洲管理团队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 , 来进行逐渐的发展 , 非常合理恰当 。 ”
“其次 , 李书福先生借助沃尔沃这样一个传统欧洲二线豪华品牌 , 大幅度提升了吉利在中国本土的影响力和声望 。 收购沃尔沃极大的提升了吉利的影响力 , 使大家看到吉利汽车客观上具备整合全球技术 , 来支持中国本土品牌发展的这种前景 。 ”
“第三 , 李书福借助收购沃尔沃 , 形成了针对欧洲汽车技术的沟通、资源动员整合的通道 。 沃尔沃本身在欧洲的汽车界经营多年 , 欧洲一体化之后 , 事实上把法国英国的一些人才 , 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整体 。 在这种背景之下 , 沃尔沃的收购 , 使得吉利汽车能够更好的整合欧洲的相对先进的人才 , 参与到吉利的发展当中 。 ”
“此外 , 吉利非常明智的派出了大量中国本土人才 , 到欧洲与沃尔沃以共同建立研发中心的方式 , 事实上发挥了双方人力资源的优势 , 大幅度提高了沃尔沃创新的速度和创新的能力 , 也提高了吉利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思想 。 ”
最后 , 薛旭认为 , “中国目前在全球处于发展性的市场 , 在整合全球二线品牌的过程当中 , 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 就是借助中国的市场和成本 , 来推动被收购品牌在原有品牌基础之上的发展 。 ”
2018年初 , 吉利汽车豪掷80亿美元 , 成为奔驰汽车最大股东 , 再次轰动中国企业界 。
在当年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 , 柳传志曾称赞李书福:“今天 , ‘疯子’买了沃尔沃 , 又成了奔驰大股东 , 这不是给中国企业家长脸吗?”
如今 , 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将再进一步 , 进行更为彻底的重组整合 。 而随着控股股东与富士康、百度接连“牵手” , 吉利汽车在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更加广泛 。 你买过吉利汽车吗 , 有什么感受?
【|牵手郭台铭和李彦宏!“汽车疯子”李书福的十年豹变】(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下架|APK Installer 和 WSATools 同时躺枪:冒牌应用登陆微软应用商店
- 软件和应用|AcrylicMenus:让Windows 10右键菜单获得半透明效果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软件和应用|iOS/iPadOS端Telegram更新:引入隐藏文本、翻译等新功能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Apple|法官称苹果零售店搜包和解协议虽不完美,但可继续进行
- 部落|excel固定显示行列视频:应用冻结窗格同时固定标题行和列
- 最新消息|宝马LG和其他公司正考虑使用量子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
- 通信运营商|英国沃达丰、EE和Three将在2022年一同恢复欧盟漫游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