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奢侈品垂直电商落幕了

文章图片
图1/10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钟微
来源:连线Insight(ID:lxinsight)
寺库的私有化 , 将成为一个时代落幕的注脚 。
1月11日 , 寺库发布公告 , 收到来自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日学的私有化要约 。
李日学提议 , 拟以3.27美元/ADS(或6.54美元/股)的价格收购公司全部已发行、李日学及其附属尚未拥有的A类普通股股份 。
这家奢侈品垂直电商玩家 , 2017年9月登陆美股 , 距今也仅过去三年多 。
起于2009年的奢侈品电商 , 经历过野蛮式增长、融资热潮 , 也遭遇过数次洗牌 , 玩家们深陷资金链短缺、裁员瘦身、结构收缩等问题 , 也有不少明星玩家卒于竞争中 。
寺库是其中活得最久也最好的一位玩家 。 早期寺库融资顺畅 , 中期顺利从二手奢侈品定位转型奢侈品电商 , 甚至在2017年便宣告盈利 , 不久后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
文章图片
图2/10
图源寺库官网
只是 , 寺库的上市并不代表着成功脱离困境 , 也不意味着行业的涅槃成功 。
在获取高端用户、消费者的信任、品牌授权这三个重点问题上 , 玩家并没有找到成熟的解决方案 , 而为了获得营收和利润 , 乱象屡屡发生 , 以至于奢侈品电商一度被业内认为是“伪命题” 。
奢侈品电商玩家未能开辟出一条道路 , 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规模却一年高于一年 。 这吸引了奢侈品大牌纷纷自建电商渠道 , 虎视眈眈的互联网巨头也在进一步挤压垂直玩家的生存空间 。
蛋糕变大了 , 奢侈品垂直电商玩家能分走的蛋糕却变小了 , 玩家生存变得越发艰难 。 寺库的私有化 , 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玩家们在生死线挣扎的现状 。
1
命运多舛的奢侈品垂直电商
奢侈品垂直电商今天的命运 , 可能十年前便已注定 。
奢侈品垂直电商玩家第五大道曾名噪一时 。 2010年 , 这家初创公司至少与二三十家投资机构谈过 , 也收到了几个投资意向书 , 其CEO孙亚菲曾向媒体叙述当时资本的狂热 , “完全是被资本追着走 。 ”
融资热潮下 , 奢侈品电商行业也曾一路高歌 , 但仅仅一年后 , 行业便迎来倒闭潮 。
最先扛不住的 , 是当时国内的十大奢侈品网站呼哈网 。 2011年底 , 呼哈网被曝欠薪、内讧、CEO连庭凯跑路 , 不久后便从主流视野中消失 。
“连庭凯 , 还我血汗钱!”呼哈网首页被挂出一大张图片 , 在黑底上用红色写着控诉的文字 , 而仅仅一年前 , 这家公司刚公布了上市目标 。
文章图片
图3/10
呼哈网倒闭后 , 2012年初 , 曾声称“被盛大投资20亿元”的品聚网也宣布资金链断裂 , 暂停公司相关业务 。
奢侈品电商的风没吹多久 , 行业的数个重要玩家就处于难以为继的状态 。 寒潮几乎席卷了整个行业 , 走秀网被传裁员 , 背靠网易的网易尚品、新浪奢侈品频道、京东360TOP也开始经营不善 。
这也导致奢侈品电商行业一度不被看好 。
也许是观察到整个大环境的改变 。 2013年左右 , 寺库CEO李日学开始强调 , 寺库并不只是奢侈品电商 , 而是定位为高端消费服务平台 。
李日学说 , “奢侈品在网上单纯做一个垂直品类去卖我是不看好的 , 但是一定会存在 , 因为这是一个展示平台 。 如果想做好 , 要一体化地做很多附加的服务和体验 。 ”
这些年 , 寺库经历了数次转型 。 从最早的二手奢侈品定位 , 到主攻奢侈品新品销售业务 , 定位转为“高端奢侈品销售平台” 。 后来又想转变为“高端消费服务平台” , 试图给投资者讲述更多故事 。
文章图片
图4/10
寺库线下店 , 图源寺库官网
寺库转型期间 , 奢侈品电商行业的洗牌一直在进行 。
备受看好的尚品网 , 曾获得雷军的天使轮融资 , 也是最早一批拿下部分品牌独家代理权的平台 。
但这位昔日的资本宠儿 , 垂死挣扎七年:早在2016年便被曝出大幅度裁员 , 据当时离职的员工向媒体透露 , 这是因为没拿到风投资金 , 由于尚品网当时内部管理较为混乱 , 风投暂停了资金的进入 。 最终 , 尚品网于2019年暂停营业 。
这么多年 , 奢侈品垂直电商中 , 只跑出了一个寺库 。 其在2017年上半年停止亏损状态 , 宣布盈利5230万元 。 截止2019年四季度 , 寺库甚至连续14个季度盈利 。
看起来风光的寺库 , 活得也不轻松 。
2017年9月22日 , 经历了五轮融资的寺库网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 但却是为数不多跌破发行价的中概股 。
财报逐渐透露出业绩下滑的信号 。 从2018年二季度开始 , 寺库的营收增速显露出下滑的苗头 。 2019年四季度 , 寺库营收同比增长13.8% , 创过去8个季度的增速新低 。 同时 , 其毛利率同比增速也首次出现下滑 。
疫情又使寺库“重伤” 。 据寺库最新财报显示 , 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 , 寺库营收同比下滑29.3% , 净利润则实现2080万元 , 同比下滑66.5% , 环比增长252.5% 。
文章图片
图5/10
这些年 , 寺库辛苦维持连续盈利 , 对运营支出十分谨慎 。 这导致寺库的用户增长不断减缓 , 已经在移动互联网的月活竞争中掉队 。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11月 , 寺库奢侈品APP的月活数为148万 , 环比增长19.39% , 同比增长9.5% , 位列全网第995名 。
上市至今 , 寺库股价几经沉浮 , 截至美股1月11日收盘 , 寺库股价报收于2.96美元/股 , 目前总市值约2.09亿美元 , 较其在2018年8月创造的巅峰期市值7.7亿美元 , 缩水超过7成 。
尽管寺库高管和投资人屡屡声称 , 市值配不上寺库的财务数据 , 但最终 , 寺库还是黯淡收场 。 如今 , 寺库也将从纳斯达克全球市场退市 , 成为一家私人持股的公司 。
2
奢侈品垂直电商的模式之困
衰败反复上演 , 就算是寺库也没能收获认可 , 奢侈品电商真的是伪命题吗?
尚品网创业早期 , 其创始人赵士诚曾打通雷军的电话 , 而雷军提出了“四问”:第一问 , 线上支付能否解决?第二问 , 如何解决高端网购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第三问 , 如何解决品牌授权问题?第四问 , 如何获取高端客户?
撇去第一个支付问题 , 雷军指出了奢侈品电商模式的关键 , 玩家们入局后发现 , 这些问题也成为了它们的“死穴” , 想要找到良策并不容易 。
一些因素在阻碍奢侈品电商的销售 。 首先是 , 消费者对假货的担忧 。
线上购买时 , 无法对商品全方位感知 , 增加了购买风险 。 而消费者本质上的担忧 , 还是出于对奢侈品电商货源的不信任 。
而不差钱的奢侈品垂直电商 , 最终也没能解决货源问题 。
中国市场潜力无限 , 许多奢侈品品牌却尚未开拓中国市场 , 在此背景下 , 早期的奢侈品电商平台 , 似乎可以想象到品牌们趋之若鹜的景象 。
但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 。 那还是一个奢侈品品牌未下神坛的时代 , 它们对销售渠道严格管控 , 认为渠道也是奢侈体验的重要部分 , 代表着品牌形象 , 这导致了品牌们对奢侈品电商充满抵触 , 让玩家难以发展合作 。
雪上加霜的是 , 对于奢侈品电商平台上销售的自家产品 , 奢侈品品牌没法视而不见 , 它们一个个发出声明 , 称没有对国内任何平台进行品牌授权 。 爱马仕CEO帕特里克·托马斯曾直接提醒消费者 , “网络代购中80%的爱马仕都是假冒产品” 。
文章图片
图6/10
爱马仕纽约肉库区专卖店 , 图源爱马仕官网
这种尴尬事也实际发生在奢侈品电商玩家身上 。 2015年 , 寺库707促销期间 , 推出低于专柜2万元的4.7折CHANEL包袋 。 随后 , 香奈儿中国发文称 , 从未授权 。
当玩家走不通一线大牌授权这条路时 , 海外代购或与代理商合作 , 便成为大部分奢侈品电商平台不得已的选择 。
但这些渠道很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 海外购物小票是溯源的关键凭证 , 但当时高仿假小票的制作门槛极低 , 通过十几元就能量身制作 , 定制各国文字、防伪水印等 。
奢侈品电商平台也频频传出售假消息 。 2017年 , 尚品网被曝出销售的BURBERRY部分商品为假货 , 最终被判进行相关赔偿 。 此次风波也加速了尚品网的衰败 。
文章图片
图7/10
信任危机之下 , 消费者加速逃离奢侈品电商平台 。
这无疑雪上加霜 。 奢侈品价格高昂 , 消费门槛高 , 用户数量天然受限 。 同时用户消费频次较低的情况下 , 用户粘性不强 。 这一切都增加了奢侈品电商获取新用户、留存用户的难度 。
电商平台往往通过大促和折扣吸引消费者 , 但放到奢侈品电商领域 , 便会变得矛盾重重 。
在无法保证品牌授权的情况下 , 折扣力度较大时 , 反而会让消费者产生质疑 , 也会引起品牌的反感 , 但不打折 , 又无法快速获客 。
如果不顾这些因素强行打折 , 奢侈品电商的利润空间又将十分有限 。 由于货源限制 , 奢侈品电商通过供应链改善价格的空间较小 , 这导致了难以在市场中取得价格优势 。
为了降低竞争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 行业曾发生不少乱象 。
最惊人的事件可能是当时震惊业界的走私大案:2016年5月17日 , 走秀网被查出走私奢侈品入境 , 且偷逃税款数额巨大 , 总案值达4.38亿元 。 该公司副总裁吴某、财务主管等人被抓获归案 。 但创始人兼CEO纪文泓出境潜逃 。
这一年10月 , 国际刑警组织签发“红色通缉令” , 对纪文泓展开全球追捕 。 直到一年后 , 被国际刑警组织印尼警方 , 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将其抓获 。
纪文泓曾细数了主流货源的痛点 , “采用代购 , 但很零散 , 所选的也不见得都是好货;试过自营 , 但容易积压库存;找国内经销商供货环节太多 , 而且假货问题没法控制;跟eBay等海外电商平台合作也还是很难保证货源 。 ”
走秀网无法冲破货源的限制 , 便铤而走险选择了走私 。
文章图片
图8/10
纪文泓被抓获 , 图源南方都市报
那么向高端消费品服务平台转型的寺库 , 便是找到更好的选择吗?
奢侈品的受众是高端用户 , 对用户体验有着异常苛刻的要求 。 寺库曾决定从销售、运输和售后环节的服务上 , 给消费者打一剂强心针 。
为此 , 寺库曾在包括北京、上海、成都、香港、米兰等城市开出了线下高端体验店“库会所” , 以及商品鉴定中心 , 让消费者可以在线下感受商品实物 , 也可享受类似大牌门店的销售服务 。
投入诸多的寺库 , 一方面增加了运营成本 , 另一方面这些服务体验也很难与积淀多年的奢侈品品牌相提并论 。
转型没有为寺库带来持续的用户增长 。 2019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 , 寺库的活跃用户增幅分别为89.6%、67.7%、58.7%、50.9% , 2020年活跃用户增幅严重减缓 , 从第一季度的11.5%降至第二季度的9.2% , 第三季度活跃用户增幅仅为7.5% 。
作为奢侈品垂直电商最后一个黯淡收场的明星玩家 , 寺库比其他玩家尝试了更多选择 。 眼看着奢侈品无法为其带来更快速的规模化 , 寺库曾转向多元化电商平台 。
回顾上市前夕 , 寺库曾公布未来一年的战略方向:锁定“物联网”、“社群”、“信用”这三个关键词 , 大力推动寺库金融、寺库艺术、寺库生活、库店主、中国精品、库客计划、生态云、国际站等业务 。
这些业务 , 几乎涉及了金融、智能、云生态和区块链等大部分热门行业 。 追着风口跑的寺库 , 多元化转型不力 , 反而招来更多质疑 , 直到最后 , 奢侈品电商也依然构成其主要营收 。
3
垂直电商能分到的蛋糕越来越小
奢侈品电商的洗牌 , 从行业初期就开始了 。
近些年 , 中国奢侈品行业的蛋糕变得越来越大 , 根据贝恩公司数据 , 到了2020年 , 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甚至占到全球比重超三分之一 。
奢侈品牌开始拥抱线上渠道 , 给行业带来了变量 。 早在数年前 , 全球奢侈品行业便笼罩在关店、业绩下滑等乌云之下 , 电商是它们所需要的机遇之一 , 而中国市场也不容错过 。
这促使GUCCI、LV等奢侈品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 并自建电商渠道 。 不过 , 由于国内消费习惯问题 , 这些自营渠道 , 缺乏流量 , 无法精准定位人群 , 却需要为此付出巨大的营运成本 。
同时 , 奢侈品品牌也开通官方服务号、订阅号、小程序 , 积极同KOL合作 , 投放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 。
文章图片
图9/10
宝曼兰朵精品店 , 图源其官网微博
在奢侈品电商发展史上 , 互联网巨头也是重要角色 。
2014年 , 阿里巴巴还曾与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对簿公堂 。 开云集团控诉阿里巴巴联合多个不明商家制造、销售假冒GUCCI手袋 。
但回顾2017年 , 奢侈品品牌的态度迎来了360度的转变 。 2017年8月4日 , 开云集团正式与阿里巴巴以及关联企业蚂蚁金服达成合作 , 九个月后 , 开云旗下第三大品牌Bottega Veneta便宣布加入天猫 。
这一年 , 天猫正式推出了专门的奢侈品平台LuxuryPavilion , 京东加码了自营的奢侈品频道TOPLIFE , 各种奢侈品品牌陆续入驻线上电商平台 。
究其原因 , 天猫、京东在内的电商巨头重点发展奢侈品业务的同时 , 也配合了奢侈品大牌的需求 , 包括推出奢侈品虚拟APP、清退平台上的假货等 。
相比垂直电商 , 奢侈品品牌也更愿意选择流量强势的电商巨头完成线上售卖 , 这让垂直电商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
文章图片
图10/10
Bottega Veneta天猫旗舰店首页截图
疫情曾加速了奢侈品品牌入驻电商平台的速度 , 寺库创始人李日学此前在采访中表示 , 奢侈品品牌会加大在互联网上销售奢侈品的投入 , 也会更愿意和寺库这样的电商平台合作 。 如今看来 , 奢侈品线上化的趋势 , 并没有利好寺库 。
如今奢侈品电商明显分为了两个阵营 , 一边是垂直电商 , 另一边则是互联网巨头 。 随着前者的式微 , 行业已经变成巨头的战争 。
2020年11月6日 , 阿里巴巴宣布 , 与奢侈品集团历峰、共同投资英国奢侈品电商FARFETCH 。 三方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 , 负责运营FARFETCH中国地区的线上销售业务 。
自此 , 继京东、腾讯后 , 又一互联网巨头入股FARFETCH 。 FARFETCH也需要同时与三家进行合作 , 入驻天猫国际开店、并购京东旗下的奢侈品电商平台Toplife、入驻微信小程序 。
奢侈品电商依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 , 巨头们雄心不减 , 快速扩大规模 。
但奢侈品垂直电商中的大多数 , 或倒闭 , 或大量裁员 , 现存玩家的发展道路也变得越来越窄 。
规模有限、模式存疑、多元化不力 , 连价格优势都很难取得 。 奢侈品垂直电商们 , 有多少能活过2021?
【|2021年,奢侈品垂直电商落幕了】(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Google|谷歌暂缓2021年12月更新推送 调查Pixel 6遇到的掉线断连问题
- 数字货币|2021年加密货币市场盘点:比特币仍是霸主,NFT进入大众视野
- 文章|美媒文章:古人类领域2021年六大新突破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技术|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 何由|2021年,奔向星辰大海的脚步更稳更远!
- IT|2021年中国人均睡眠不足7小时:睡眠不足加剧
- 网友|重磅!2021年度『量化』关键词揭榜
- 挖矿|深信服2021年度安全技术盘点,解决了用户哪些需求呢?
- 游戏|PC Gamer:2021年的PC游戏正在离桌面PC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