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坚果手机官方昨天正式宣布手机团队将被并入字节跳动的教育硬件团队 , 这意味着经过又一番波折后 , 坚果手机要告别手机市场了 , 过去 6 年 , 坚果及其前身锤子科技还是给市场带来了不少经典产品的 , 今天就通过此文来盘点一番 。
Smartisan T1
2014 年 5 月 , 锤子科技的首款手机 Smartisan T1 发布 , 后来凡提及这款手机 , 说得最多的往往是外观设计 。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除了承袭 iPhone 4 设计美学的双面玻璃+平直金属(T1 为金属+玻璃纤维)中框 , T1 在设计上融入了许多属于自己的“执拗” , 比如在安卓竞品大多已经采用虚拟按键的时代在下巴安排了一排三颗可自定义实体按键 , 比如左右两侧完全对称的双音量按键 , 坚持采用独立圆形按键 , 比如听筒、光线传感器二合一的设计 , 在外观设计上的打磨也令该机获得了 2015 年 iF 国际设计奖金奖的荣誉 。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尽管外观设计突出 , 硬件配置也算合格(搭载骁龙 801 , 1080P JDI LCD , 后置 IMX214) , 但多方面因素最终影响了 T1 的口碑和销量 , 比如品控问题、产能不足 , 比如前期仅支持联通 3G 令其错过了许多潜在用户 , 而 3000 元的起售价在当时的国产手机中也绝对不算多具有性价比的选择 , 以至于后来不得不直降千元 。
最终 T1 收获 25 万台的销量 , 相比起罗永浩 50 万台的目标 , 锤子的第一步走得不算太成功 。
坚果手机 U1
2015 年 8 月发布的 U1 是第一款冠以“坚果”名称的机型 , 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清新多彩的后盖 , 大概就是“漂亮得不像实力派”的 Slogan 了 。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相比当时乃至后来的千元机 , 坚果 U1 多种纯色配色的塑料后盖(可更换)、竖条纹的纹理设计做得确实是别具质感 。 虽然骁龙 615 的硬件性能在当时还不如联发科的方案 , 不过颜值就是生产力 , 靠着外观以及不到千元(899 元起)的售价收获了超过百万的销量 , 一定程度上扭转了 T1 发布以来的颓势 。
Smartisan T2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2015 年 12 月 , 锤子 T 系列第二代产品 T2 终于发布 , 整体设计风格沿袭 T1 , 不过 R 角和边框过渡更圆润一些 , 保留了三段实体按键和对称式音量键 , 取消了电源键 , 还着重宣传采用了无断点金属中框的设计 , 不过实际使用中被证明会一定程度影响 T2 的信号质量 。
搭载骁龙 808 的 T2 选择在 2015 年底发布无疑十分尴尬 , 两三个月后首批骁龙 820 机型即告上市 , 除了性能居于劣势 , 没有指纹识别、不支持快充的 T2 无疑很快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
Smartisan M1 系列
2016 年 10 月 , 锤子科技发布了 M1 及 M1L 两款新机 , 从工业设计角度讲 , 这可能是最不像锤子手机的一代 , 甚至被罗永浩自己称为“锤子科技工业设计史上的耻辱” , 相比于硬朗方正的 T1、T2 , M1 的机身设计多了许多圆润的元素 , 底部三大实体按键也被一颗支持轻触返回的圆形 Home 键所取代 , 并且相比当时市场上中高端机型大量采用全金属机身的风潮 , M1 系列采用塑料后盖在当时也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槽点 。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不过这又可能是锤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代产品 , 在 M1 系列首发的 Smartisan OS 3.0 上 , 大爆炸、一步以及语音输入功能被首次引入 。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其中大爆炸解决的是在手机上点选、复制文本不够精确的痛点 , 类似功能后来也被各大厂商借鉴 , 而一步(One Step)是通过呼出一个侧边 Dock 栏解决不同应用信息分享以及应用快速切换的效率问题 。
这两大功能的引入代表了锤子科技在系统层面终于可以不再只讲美学设计和情怀 , 朝开发效率型创新功能的转向——直到最新的坚果 R2 都可以看到这个路径 , 也成为了其后来一度能够吸引更多用户的原因 。
坚果 Pro
坚果 Pro 是继坚果 U1 之后锤子科技推出的第二款非旗舰产品 , 搭载骁龙 626 芯片 , 这类全 A53 核心的低功耗芯片是 2017 年各大厂商在千元机上非常乐意使用的一套方案 , 搭配大电池往往能带来出色的续航表现 。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工业设计上再度回归 T 系列的风格 , 整体质感可以说超出同价位产品 , 纯平双面玻璃+金属中框的三明治结构 , 并自诩为“圆滑当道时代的锐利异类” , 至于有多锐利 , 除了网上拿该机削苹果的恶搞视频 , 我个人也还记得这是用过的唯一一款不戴保护壳几乎没法好好使用的手机 , 因为边框实在过于割手 。
在坚果 Pro 上 , 锤子又带来了一个效率型创新功能——闪念胶囊 , 可以用语音或文字快速记录当前想法 , 并方便地在侧边呼出查看 , 其与不断完善的一步、大爆炸一起构成了 Smartisan OS 的效率三件套 。
据罗永浩自己表示 , 坚果 Pro 是(锤子科技)“史上最畅销的机型” , 虽然具体销量众说纷纭 , 但从后来的发展势头看 , M1 系列和坚果 Pro 确乎是让这家小厂活了过来、并且活得不错 。
坚果 Pro 2
如果说前面的产品发布后各有争议 , 那么 2017 年 11 月发布的坚果 Pro 2 可能算是锤科新品发布后风评最好的一款 。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设计上 , 坚果 Pro 2 延续方正硬朗的机身线条 , 并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前代过于割手的问题 , 同时引入了 2017 末颇为流行的上下对称式全面屏方案 , 背部指纹识别模块与 Logo 二合一的设计在维持机身简洁性上也值得称赞 , 并且该机后来还带来了颜值颇为突出的纯白色版本 。
配置上搭载了高通骁龙 660 SoC , 是当时中端机型中性能最好的一款芯片 , 搭配 3500mAh 电池+18W 快充 , 后置 1200 万+500 万景深双摄 。
当然更重要的是价格 , 4+32GB 1799 元、4+64GB 1999 元的首发价格在当时的中端机市场可能也只有小米 Note 3 有一战之力 。 这种在产品力和性价比上的优势也让锤科得以将声量维持到下一年的 5 月 。
坚果 3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在 2018 年 5.15 发布会一个月前 , 锤子曾发布过一款名为坚果 3 的千元机 , 采用了类似小米 MIX 系列的三边窄边框全面屏、前摄置于下巴处的设计 , 这个设计放在千元机上还是很有辨识度的 , 不过 SoC 采用的仍然是主打低功耗的骁龙 625 , 而非最新的骁龙 636 , 放在 2018 年已经有些不够看 , 这使得其发布后在网络上的风评一般 , 而一个月后的另一场发布会则让这台手机很快被市场遗忘 。
坚果 R1
坚果 R1 的发布会开在了鸟巢 , 有多达 37000 人参加 , 对于罗永浩和锤科来说 , 算是踏入手机行业几年来的一个高光时刻 , 不过这很快被发布会后潮水般的争议所吞没 。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坚果 R1 作为 M1 系列之后的又一款旗舰机 , 却并不是这场发布会的真正主角 , 罗永浩将大部分的笔墨放在了被称为“重新定义下一个十年的个人电脑”的 TNT 工作站上 , 其按住说话的交互方式在交互逻辑上的可靠性以及发布会演示上的不时翻车在引发争议的同时 , 也制造了诸如“安静 , 吵到我用 TNT 了”、“李姐万岁”这些梗 。
从 TNT 后来的发展看 , 不能说锤子在功能创新上由小屏转向大屏是错的 , 只是这个时间点匆匆发布一个不成熟的产品并赋予其不切合实际的定位 , 实在是操之过急了 。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其实坚果 R1 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几款骁龙 845 旗舰机 , 产品本身是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的 , 包括没有随大流使用刘海屏而是采用“美人尖”设计 , 配备了线性马达、屏幕压感、支持无线充电 , 拍照上因为采用了 IMX363 相比前几代也有较大提升 , 如果仅把 TNT 作为一个手机扩展大屏的甜点功能进行宣传 , 首发定价再低个几百块 , 完全可与当时同价位的小米旗舰 MIX2S 打得有来有回 。
而发售后坚果 R1 被曝大面积镜头镀膜刮花的问题又再劝退了一波潜在用户 , 再加上 1 个月前所发布的走量千元机坚果 3 反响不佳 , 整体上给锤子造成了巨大的库存和资金压力 , 成为了压垮锤子、以致最终被迫出售的诱因 。
坚果 Pro 2S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坚果 Pro 2S 是 R1 和 TNT 发布三个月后锤子回归务实的一款产品 , 整体设计相较坚果 Pro 2 没有做多少改动 , 换上了骁龙 710、OLED 屏幕以及 IMX363 主摄 , 配备了线性马达 , 支持 2K TV-OUT 输出 , 此时 TNT 也被定义为了一个可通过第三方显示器方便输出的一个附加功能 , 由此还让一批便携式触控显示器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
以上配置以及 1798 元起的售价让它在中端机市场显得颇有竞争力 , 不过这款产品并没有能够让锤子再次从生存危机的边缘起死回生 。 随着 2019 年 1 月坚果手机团队被字节跳动收购 , 这成了罗永浩在锤子所发布的最后一款手机 。
坚果 Pro 3
坚果 Pro 3 是坚果手机团队被字节跳动收购后发布的首款产品 , 应该说这款产品能够发布本身就已经给锤粉们带来不少惊喜 。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原本外界认为坚果 Pro 3 会是一款中端机 , 不过坚果团队最终还是给到了骁龙 855+ 这样的旗舰级硬件配置;设计上麻将牌式的后摄矩阵当时让人印象深刻 , 机身线条仍然维持锤子时期的风格 , 只是可能略少了几分精致;而系统功能方面的创新依旧在继续 , 一步被改造为了能够同时显示多个应用窗口的多任务分屏功能 , 大爆炸则被赋予了炸录屏、炸图片的能力 。
只是阔别手机市场一年后 , 市场形势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 OPPO、vivo、小米此时纷纷孵化自己的子品牌主攻线上市场 , 各种比拼堆料 , 加上 2019 年作为 4G 末年各家疯狂开打价格战 , 在客观产品力以及定价上坚果 Pro 3 毫无优势可言 , 自然也很难赢回多少用户 。
坚果 R2
团队被合并的消息公布后 , 这就算是坚果手机的绝唱了 。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
文章图片

坚果 R2 单从配置角度讲做得已经算是比较均衡 , 骁龙 865、高刷屏、55W 快充、线性马达、双扬声器、一亿像素四摄这些点对比友商竞品而言都不差 , 设计上也有四边等宽全面屏这样的卖点 , 原本沦为笑柄的 TNT 经过两年的打磨此时也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可用性 , 可以说是安卓手机中做得最完善的手机转大屏方案 。
只是首发定价 4499 元起在 2020 年下半年相对而言有些高了 , 这成了劝退不少潜在用户的关键 , 也注定让其销量不可能走高 。
【设计|坚果手机退场:盘点过往6年大小12款机型】而对于字节跳动来说 , 收购坚果团队毕竟不是做慈善 , 不可能长久维持一个不能为其带来利润的项目 , 瞄准相对有前景的教育硬件、放弃坚果手机也是情理之中的选项 , 也许粉丝会感到十分惋惜 , 但商业往往就是这么现实与理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