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中国基因编辑疗法首次落地 获批临床试验治β地中海贫血
采访人员从国内基因编辑领域先锋博雅辑因(EdiGene, Inc.)获悉,1月18日,该公司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已经批准其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产品ET-01的临床试验申请 。这是国内首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的基因编辑疗法产品和造血干细胞产品 。
文章图片
博雅辑因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北京,在广州以及美国剑桥设有分公司 。官网介绍,博雅辑因是一家致力于通过国际前沿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为多种遗传疾病和癌症加速药物研究以及开发创新疗法的生物医药企业 。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此前报道,2020年10月27日,博雅辑因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正式受理其针对ET-01的临床试验申请 。
ET-01,即CRISPR/Cas9基因修饰BCL11A红系增强子的自体CD34+造血干祖细胞注射液,是处于研究阶段的、用于治疗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产品 。ET-01原液通过采集患者自体动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富集CD34+细胞群后用CRISPR/Cas9系统编辑BCL11A基因的红系增强子制成 。
【IT|中国基因编辑疗法首次落地 获批临床试验治β地中海贫血】“我们非常高兴ET-01临床试验申请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许可,I期临床试验会尽快开展 。”博雅辑因首席执行官魏东博士表示,“这也标志着公司的发展正式进入了临床阶段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高质量转化基因编辑技术,持续推进公司其他产品管线的研发进程,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患者带来更多新的治疗选择 。”
此前的2018年,博雅辑因在广州南沙区建立了cGMP标准的基因编辑临床转化应用基地,并于2019年在第61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上发布了ET-01规模化生产及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实验数据 。
地中海贫血是指一组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点突变致使珠蛋白肽链合成被部分或完全抑制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 。临床上,最常见的为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由组成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HbA,α2β2)的两种多肽链(α或β)之一减少导致 。
据2015年《中国地中海贫血蓝皮书》,中国地中海贫血病基因携带者高达3000万人,中重型地中海贫血病患者达30万人 。β地贫患儿出生后病情进行性加重,除贫血症状外,易并发脾肿大、发育落后及免疫力低下导致的多器官功能受损50%重型地贫患者5岁之前夭折,如不进行有效治疗,很少能活过20岁 。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3年以来,基因编辑领域持续火热 。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A. Doudna)两位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开发者也最终摘得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而在地中海贫血治疗方面,生物医药企业CRISPR Therapeutics和美国制药企业福泰制药(Vertex Pharmaceuticals)、基因编辑技术ZFN的持有者Sangamo Therapeutics公司和赛诺菲子公司Bioverativ均有相关基因编辑疗法处于临床阶段 。
博雅辑因科学创始人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 。魏文胜于1991年获得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得密西根州立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之后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Stanley Cohen教授 。魏文胜还担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及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研究员以及北京大学基因组编辑研究中心主任等多项职务 。
另外,在此前的2020年10月13日,博雅辑因宣布了完成4.5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这是国内基因编辑疗法研发企业中截至目前最大金额融资,也是首个B轮融资 。2018年8月至今,博雅辑因在过去2年多时间里总融资金额达7亿元人民币 。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