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互联网医疗下沉社区 求医问药省心

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 , 核酸检测成高频需求 。 在全国率先推出线上核酸检测预约服务的“京东健康” , 最近又一次升级服务:平台联合检测机构 , 最快4小时出报告结果 , 还支持预约上门服务 。 只要打开App , 就可以轻松查询周边有无上门检测服务并完成购买和预约 , 届时将有专业人员身着防护服上门采样 。
这仅仅是在线新经济为社区居民匹配医药资源的一个小场景 , 解决的是医药市场海量需求中的极小部分 。 去年疫情发生以来 , 上海社区周边的药店、各级医疗资源正加速数字化 , 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各种医药健康服务 , 成为在线新经济中一个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领域 。 在线医疗新模式在解决行业痛点之余 , 其高速发展背后还有哪些方面待优化完善?采访人员做了一番调查 。
送药极速、可买处方药是刚需
数据显示 , 全国已有40万家线下药店和近100万家各类医疗机构 。 在上海 , 每个社区周边500米范围内 , 几乎都能找到1至2家药店 。 买药不难 , 为何人们还要刷手机?问题在于“懒、急、专、私、夜、慢” 。 这些细分但刚性的需求 , 在传统药品市场中难以获得满足 , 却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与资源得以实现 。
比如 , “购买处方药”是买药场景下的日常需求 。 轻度糖尿病患者陈老伯最近非常着急 , 治病的常用药盐酸二甲双胍片即将吃完 , 到附近几家医院排队挂号就诊 , 都被告知缺货 。 情急之下 , 儿子推荐给他一个网上药店平台——“1药网” , 所幸平台自营药品中有他所需 。 按照国家规定 , 现阶段互联网诊疗只能复诊而不能出诊 。 为此 , 陈老伯详细填写了个人信息并上传了以往的医院处方 , 经由平台医生问诊开方、药师审核处方之后 , 他的药品包裹方被寄出 。 老人的心终于放下 , 他觉得 , 整个网上开方买药过程不超过半小时 , 省去了去医院排队等候劳顿 。 不过唯一遗憾 , 在于只能自费购药 , 用不上医保卡 。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企业 , 早在2018年 , “1药网”便成为中国互联网医药赴美上市第一股 , 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探索走在行业前沿——在线上 , 平台搭建了覆盖海量用户的医药平台;在线下 , 则连接超过30万家零售药房 。 通过药房这一中间平台 , “1药网”为药企提供消费者需求洞察 , 助力新药研发 。 在供应链端 , “1药网”对接直采300多家药企 , 在全国设立6个枢纽仓 , 将自己的去中心化的供应链体系开放给合作伙伴 。
居民另一刚需在于“马上买到药” , 为此 , 作为配送能手的美团和饿了么均在发力 。 饿了么推出“24分钟极速送药” , 去年以来购买频次较高的是口罩、维生素C等疫情防护品 , 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药;美团则以“网红小药箱”为切入点 , 推进传统药店的数字化升级 。 在美团上 , 价格1分钱的亮黄色“小药箱”成为引流款 , 已被406万用户购入 , 大部分人同时购买了家庭常备药 , 由此赋能社区周边各大药房药企 , 开拓移动互联网售药模式 。
线上“家庭医生”进社区
比送药更大的需求 , 或在于送医 。
公开数据显示 , 仅去年上半年 , 就有215家互联网医院挂牌 , 其中166家由实体医院主导 , 49家由企业主导 。 这些互联网医院都在加紧将“在线医生”“家庭医生”向社区渗透 。
28岁的创业者小邱 , 感觉自己患上了抑郁症 , 但他没有勇气去看病 , 于是在“好大夫在线”App上找了一名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作为“私人医生” , 以每3个月1899元的价格获得线上问诊的服务 。 在多次线上图文交流和电话问诊中 , 医师判断小邱并未得病 , 给出了一些作息调整建议并传授解压方式 。 小邱放下包袱 , 觉得状态有所好转 , 并与这名医生实现线上续约 。
“好大夫在线”透露 , “私人医生”服务是平台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 目前 , 有超过21万名二甲以上医院医生在平台执业 , 由平台提供图文咨询、语音电话、视频或语音留言等多种沟通方式 , 使用熟练的医生可立即调用工具快速解决患者问题 。 目前 , 平台上使用比例最高的是图文咨询 。
这类在线医疗平台还有一大优势 , 在于线上分诊系统比线下门诊更为精准 , 能按照医生专业方向更精准地匹配患者 , 且年资越高的医生获得的报酬越高 。
艾瑞咨询近期发布的《2020年中国家庭医疗健康服务消费白皮书》表明 , 国人在家庭健康产品服务上的花费已经和就医费用相当 。 其中 , 慢病管理是家庭健康服务的主要应用方向 , 有超过87%的受访者期待拥有包括在线问诊、指标监测、预约挂号、主动随访等服务 。 这也成为在线医疗一块重要战场 。 京东旗下的“京东健康”于去年8月推出“京东家医”服务 , 用户购买“全家安心套餐” , 就可把全家的健康档案都上传到平台 , 家庭医生据此为每位家庭成员制定专属健康计划 。 采访人员采访部分用户获悉 , 家庭医生可一周7天24小时在线接受健康咨询 , 除随时线上问诊外 , 还能安排名医转诊、门诊挂号等线下服务 , 并主动进行线上随访、跟踪治疗和康复监测 , 省去用户许多牵挂 。
科学监管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赋能社区的在线医疗市场前景巨大 , 但行业高速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
其一 , 药品是互联网医疗服务场景中风险较高的产品 , 对于送药服务的发展 , 业内人士的观点是 , 首先应考虑安全问题 , 必须谨慎推进网售处方药的放开过程 , 一要确保线上线下监管政策的统一 , 规避监管漏洞;二是在初期可采取以区县行政区划为半径的“网订店送”模式 , 与我国药品监管现行体系相配套 。
至于用户和平台都非常关注的“在线购药不能用医保支付”这一痛点 ,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健康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秋霖的观点是 , 对于第三方平台直接提供的医疗服务 , 在诊疗边界、流程都还不清晰时 , 应先保持用户付费 , 促使平台开展更符合患者需求的创新 , 待条件成熟时再开展医保支付 。
【社区|互联网医疗下沉社区 求医问药省心】据了解 , 在上海去年5月发布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明确提出 , 要建设“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 , 新设置20家以上互联网医院 , 为常见病和慢性病参保患者复诊提供在线医疗服务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中国开展家庭医生业务还有一些难点 。 比如 , 全科医生依然缺口大、服务能力不足 , 而患者依从性也较差 。 针对这些情况 ,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认为 , 互联网医疗能够提高医生效率、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 , 一些企业依托新技术建设的在线医疗平台 , 作为医疗健康基础设施的作用已逐步显现 。 目前 , 北京、上海等多地已将互联网医院纳入当地新基建发展规划中 , 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的路径已清晰可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