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气|中科院: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合成气制备乙醇技术”“黑水虻转化有机废弃物”“非结构化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碳化硅晶体生长和加工”……在1月20日线上举行的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路演活动中 , 覆盖生物、芯片、信息、材料、能源、制造等多个领域的百余项最新科技前沿技术成果集中亮相 , 展示了科技在重塑未来城市、赋能美好生活、护航生命健康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
科技重塑未来城市 。 未来城市的塑造离不开科学的解决方案 。 比如 , 路演中展示的“非结构化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项目聚焦互联网多语言、跨模态内容智能理解与处理 , 让大数据与AI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更好地结合发展 , 已在安全、媒体、政务、金融等领域形成规模效益 。
“合成气制备乙醇技术”取代依靠粮食发酵的传统工艺路线 , 为燃料乙醇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行路径 , 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及改善空气质量 , 都具有战略意义 。
“黑水虻转化有机废弃物”研发的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可避免对餐厨垃圾进行离心、分层、脱水与匀浆等复杂的垃圾预处理环节 , 将10吨餐厨垃圾在8~10天内就可以转化为2.5吨高价值虫体蛋白与2吨左右的优质有机肥 , 实现了有机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真正走向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 , 支撑城市的绿色发展 。
科技赋能美好生活 。 先进技术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服务领域深度融合 , 极大提高了人民生活的便利性与多样性 。
“碳化硅晶体生长和加工”覆盖“设备研制—原料合成—晶体生长—晶体切割—晶片加工—清洗检测”的碳化硅晶片生产的全流程 , 新半导体材料将驱动5G通讯向着更小功耗、更大带宽、更高功率领域挺进 。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通讯使传统领域的人力得到解放 , 技术领先的高科技在各行各业发光发亮 , 让工作更加轻松 , 使美好生活的基础更加坚实 。 智能算法正在帮助数千万失能人士恢复正常的生活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让无人驾驶从科幻变成了现实 , 而卫星互联网让全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 没有空间的隔阂 。
科技护航生命健康 。 2020年 ,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 , 无接触式生活方式兴起 , 红外热像仪、人脸识别、AI智能分析、无人机等技术的应用也加速了智能安防行业的应用落地与创新 。
其中 , 医疗保健行业首先迎来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 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得到了明显改变 , 极大提升了人们对于绿色、健康、安全、环境的关注和需求 , 这为智能化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机会 。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表示 , 希望更多的社会资本、企业家共同关注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促进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也呼吁更多的科研主力军挺进国民经济主战场 ,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
【合成气|中科院: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采访人员 赵竹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