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倡导健康的媒介生活方式

主动思索才能见微知著 , 广采博收才能营养均衡 。 在充分享受媒介便利的同时 , 应建立健康的媒介生活方式 , 形成合理的“精神饮食结构”
人类创造了媒介 , 而媒介也深刻影响着人类 。 算法、人工智能、大数据……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 , 媒介变得更加智能 。 在智能媒介的广泛应用下 , 曾经的“信息过剩”似乎变得“简约”起来:短视频客户端贴心地“猜你喜欢” , 资讯平台倡导“你关心的 , 才是头条” 。 这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和效能 , 与此同时 , 人们也逐渐发现 , 兴趣之外的内容都被过滤掉 , 同质化内容如同蚕茧 , 将人们围入信息的“舒适圈” , 这种现象被称作“信息茧房”效应 。
近年来 , 网络文化内容越发丰富多样 , 为更加“高效”地传播内容 , 媒体平台纷纷使用指向用户偏好的推荐算法 。 比如 , 短视频、网络文学等内容平台 , 会根据用户浏览历史和关键词一条接一条地推送相似内容 。 由此 , 人们获取精神食粮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 起初 , 在信息资源相对稀缺、供不应求的时期 , 文化内容的摄取是“赶集”式的 , 寻获所需内容 , 要付出较高人力和物力成本 。 互联网诞生后 , 样态丰富、种类繁多的文化“超市”替代“集市” , 内容选择自主性更强 。 如今 , 智能媒体“送货到家” , 人们能更方便地获取精选后打包配送的系列产品 , 节省了于琳琅满目中搜寻特定内容所需的时间 , 但同时失去在货架间徜徉的快乐 , 也容易错过新品上架的时机 。
那么 , 在文化领域 , 接受内容“外卖”和主动逛“超市”能否并存?
面对所谓“信息茧房”现象 , 我们不必焦虑 。 生活在智能媒介时代 , 大到信息资讯 , 小到衣食住行 , 人们或多或少地被以推荐算法为代表的新技术所影响 , 得益于其高效与便捷的同时 , 也以自身的行为数据“供给”算法、助其成长 。 新的文化使命将由进步的工具来承载 , 当前媒介技术的弊端或将在媒介成长的过程中得以解决 。 而且 , 在内容市场上 , 除了“外卖”和“快餐” , 具有较高文化品位与审美价值的优质品类依然能够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 比如近期的电影《夺冠》、电视剧《装台》等热门作品均获得较高关注度 , 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 此外 , 在机器算法之外 , 尚有人际传播、传统媒介传播作为补充 。
媒介“智能进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媒介智能化是必然趋势 , 不断成熟的智能媒介将对既有媒介功能进行补充和完善 。 “服务于人”一直是媒介进化的目标 , 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人类体验的人性化智能媒体将是大势所趋 。 当前 , 人们正在开发先进技术 , 探索出更高层次的应用途径 , 推进智能媒介不断进化 。 基于人因工程的分析算法 , 已有效应用于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之中 , 新算法新技术将为拓宽人们文化视野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
破解“信息茧房”效应 , 还要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 , 倡导健康有序的媒介文化 。 主动思索才能见微知著 , 广采博收才能营养均衡 。 在葆有技术乐观主义的同时 , 应重视个人媒介素养的养成 , 提倡人们在充分享受媒介便利的同时 , 养成健康的媒介使用习惯 , 建立健康的媒介生活方式 , 形成合理的“精神饮食结构” 。
回望历史 , 人类总是在解决新问题、克服新矛盾中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 我们相信 , 随着媒介技术进一步完善 , 媒介文化进一步成熟 , 人与媒介一定能够共同成长 。
【人们|倡导健康的媒介生活方式】作者:刘 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