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原题造车消息疯传 , 小米市值飙升900亿!7年前就拜访马斯克 , 雷军要做“钢铁侠”!
又一家巨头或将加入造车新势力的大军 。 2月19日下午 , 小米确定造车的消息不胫而走 , 距离百度正式宣布进军造车时隔仅仅1月时间 。
倘若小米造车成真 , 意味着苹果、三星、华为、小米四大手机巨头齐上阵 , 接力杀入汽车领域;同时由于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都以各种方式切入了造车赛道 , 造车新势力之火将继续旺盛燃烧 。
文章图片
关于最新造车传闻 , 小米集团内部人士对e公司表示暂不回应 , 等待公开信息披露 。 不过 , 二级市场早已作出提前反应 , 受此消息刺激 , 港股小米集团今日尾盘直线飙升 , 最高涨逾12% , 市值超过8100亿港元 , 劲涨近900亿港元 。 我们可以从以下视频中看出当时壮观的景象 。
根据采访人员梳理 , 雷军至少早在7年前就展现出造车之梦 。 不过此前一直是以投资的方式间接圆梦 。 从本次市场所传出的消息来看 , 则是有望由小米亲自下场 。 小米造车 , 一方面源于公司品牌、用户和技术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跻身世界前三之后 , 面临核心主业天花板谋求向新的成长曲线突围和进军的迫切愿望 。
1、小米加入造车
19日下午 , 小米被爆出已确定造车 , 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 ,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或亲自带队 , 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 。 目前 , 关于小米如何造车也还没有更多详细信息 。
关于最新造车传闻 , 小米集团内部人士对e公司表示暂不回应 , 等待公开信息披露 。
对比来看 , 小米集团对市场关切通常会密切回应 。 上一次对采访人员表示“暂不回应 , 等待公告”的表态 , 还是2020年12月初 。 当时 , 小米集团股票和债券早盘突然短暂停止买卖 。 针对此事项 , e公司采访人员曾第一时间联系小米 , 公司所给出官方回应就是不予置评 。 不过当日午盘 , 小米就发布了配售再融资的消息 。
按照跨界造车的通常流程 , 小米造车倘若成真 , 接下来的重要一步应该是像百度、阿里一样 , 选择一家具备生产能力的整车厂合作 。 从目前情况来看 , 尚无整车厂发布与此相关的公告 。
2、小米造车梦何来?
小米和汽车之间 , 一直存在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关系 , 这种关系至少可以回溯到7年前 。
文章图片
2014年 , 就有市场声音猜测小米是否要进军汽车领域 。 当时 , 互联网巨头进军汽车产业的苗头刚刚出现 , 小米倘如进军造车 , 无疑起了一个大早 , 但能否赶成集 , 并不可知 。 毕竟 , 万事难以预料 , 当时虽然面临九成高管反对 , 但是乐视网造车就迈出了艰难第一步 , 第一款汽车操作系统正式问世 , 不过结局潦倒 。
这一年前后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雷军亲自去硅谷拜访马斯克 。 当时 , 雷军抛出为什么要做特斯拉这个问题后 , 马斯克告诉雷军 , 他从不觉得做新能源汽车是一门好生意 , 因为失败率要远超过成功率;但这终将是要有人完成的事业 , 他不希望等着其他人来做 。 听到马斯克的回答 , 雷军不禁羞愧:马斯克所做的事情 , 是我们很多中国的企业家 , 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 原来真的有企业家是不为利益和目的所出发 , 只是单纯的为了造福人类 。
或许正式这次会晤 , 使市场对于雷军进军造车的预期如影随形 。
值得注意的是 , 虽然在这一阶段 , 小米造车没有落地 , 不过雷军的顺为资本缺成为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的首个机构投资者 。 2014年11月 , 蔚来汽车由李斌、刘强东、李想、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顶尖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联合发起创立 。 此后的数年间 , 雷军还通过顺为资本等方式投资了另一家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 。
2017年 , 市场再度传出小米纯电动汽车最快两年内即可实现量产的声音 。 当时小米官方的回应称:“小米的核心业务是手机、电视和路由器 , 目前没有任何汽车制造的计划 , 望周知 。 ”
2020年 , 小米商城在微博上曾发布了一则预告海报 , 称“认真说个事儿 , 明天有新品 。 ”从海报上看 , 新品轮廓明显是一辆汽车 。 消息一出 , 就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 社交媒体上的网友瞬间炸开了锅 。 不过 , 这篇微博在发出后不到一个小时内被删除了 。 小米方面再次强调 , 小米“造车”这个事情是不存在的 。 事后的真相 , 原来是小米做了一辆“智能遥控车” , 1:16比例复刻吉姆尼(Jimny)越野悍将形象 。
3、为何要亲自下场?
汽车产业作为工业与科技结合的明珠 , 每一个拥有技术梦想的科技公司都有一个造车梦 。 其间既有类似特斯拉一样的情怀型企业 , 更折射出竞逐未来IoT终端的战略考量 。
从近年来看 , 一众巨头都在进军汽车 。 继华为和长安以及宁德时代合作 , 阿里、上汽和张江高科联合打造智己汽车、苹果传出与现代汽车联合造车的传闻之后 , 今年1月11日 , 百度和吉利控股双双官宣:联合组建一家智能电动汽车公司 。 由百度发起主导 , 吉利控股是目前除百度外的唯一资方 。 此后百度造车火速推进 , 在百度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 , 李彦宏就披露了百度与吉利汽车合作的最新进展 , 表示已任命了该公司的CEO , 确定了品牌名称 。
百度与小米先后加入造车阵营 , 拆解来看 , 两家巨头确实存在相似基因 。 例如 , 以小度音箱和小爱音箱为代表 , 两家公司都大力推进物联网战略;再比如 , 从造车耗资来看 , 两家公司实力也在伯仲之间 , 根据Wind统计数据 , 百度最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57亿元;小米则是302亿元 。
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 , 两家巨头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 。 对于百度而言 , 面临传统搜索业务的天花板 , 以及字节跳动等其他互联网巨头的激烈角逐 , 百度压力陡增 , 2019年第一季度 , 百度还遭遇上市以来历史收亏;2020年大半年 , 百度市值连续被超越 。 因此 , 百度能否借助造车 , 构造出自身成长的“第二曲线” , 便成为市场关注的重要方面 。
而对于小米来说 , 虽然在智能手机行业小米持续发力 , 已经跻身世界前三 , 但与此同时 , 全球手机销量增长已陷入停滞 。 在小米十周年之际 , 雷军曾复盘了小米十年历程 , 其中就提到了升级“手机×AIoT”战略 。 借助智能电动汽车再速增长极 , 也将成为小米实现突围的重要武器 。
从此前路径来看 , 小米更倾向于以投资方式参与造车 。 雷军此前曾多次考虑小米造车的可行性 , 小米内部也立项调研过造车项目 , 不过对于决策层提出的造车计划 , 雷军仍然倾向于保守和顾虑 。 因此 , 小米的决定是投资小鹏和蔚来 。
而从目前来看 , 小米则在追随百度 , 亲自下场造车 。 小米在这方面也确实存在了一定积累 。 小米近年来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小米的多家关联公司也均将汽车零配件作为经营范围登记 , 涉及分公司均于2020年后成立;最为关键的是 , 作为新终端的电动车需要应用智能系统 , 而智能化则是小米的优势之一;同时 , 小米造车的优势还在于已积累起来的品牌和用户 , 截至 2020 年第三季度 , 仅MIUI 系统月活用户就已达到 3.68 亿 。
不过 , 随着巨头争相加入造车大军 , 小米也存在一些天然的短板 。 核心之一就在于以低价建立优势的小米 , 虽然在向高端化转型推进 , 但是仍然难言擅长制造利润 , 2020 年第三季度 , 小米净利润率仅为 5.7% , 远远低于同期的苹果 。
4、造车生态圈重构
倘若小米造车成真 , 意味着苹果、三星、华为、小米四大手机巨头齐上阵 , 接力杀入汽车领域;加上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加持 , 整个造车生态圈的重构都将提速 。
从产业趋势来看 , 科技对汽车行业的改变不可阻挡 , 传统汽车厂缺少招架之力 , 造车新势力们不只是抢占汽车市场 , 而且还在智能车联、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能出行的增量市场中快马扬鞭的攻城略地 。
以造车新势力所看重的智能驾驶为例 , 虽然特斯拉整车售价调降 , 但其自动驾驶选装包价格却连续上涨 ,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 这也意味着 , 在造车新势力与传统整车厂的天平上 , 已经越来越倾向于造车新势力一端 。
随着小米加入造车大军消息的发酵 , 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提上日程:在造车生态圈的持续重构背景下 , 传统车企会否在未来像诺基亚一样走入历史 , 或者沦为“代工厂”呢?
_原题造车消息疯传 , 小米市值飙升900亿!7年前就拜访马斯克 , 雷军要做“钢铁侠”!
又一家巨头或将加入造车新势力的大军 。 2月19日下午 , 小米确定造车的消息不胫而走 , 距离百度正式宣布进军造车时隔仅仅1月时间 。
倘若小米造车成真 , 意味着苹果、三星、华为、小米四大手机巨头齐上阵 , 接力杀入汽车领域;同时由于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都以各种方式切入了造车赛道 , 造车新势力之火将继续旺盛燃烧 。
文章图片
关于最新造车传闻 , 小米集团内部人士对e公司表示暂不回应 , 等待公开信息披露 。 不过 , 二级市场早已作出提前反应 , 受此消息刺激 , 港股小米集团今日尾盘直线飙升 , 最高涨逾12% , 市值超过8100亿港元 , 劲涨近900亿港元 。 我们可以从以下视频中看出当时壮观的景象 。
根据采访人员梳理 , 雷军至少早在7年前就展现出造车之梦 。 不过此前一直是以投资的方式间接圆梦 。 从本次市场所传出的消息来看 , 则是有望由小米亲自下场 。 小米造车 , 一方面源于公司品牌、用户和技术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跻身世界前三之后 , 面临核心主业天花板谋求向新的成长曲线突围和进军的迫切愿望 。
1、小米加入造车
19日下午 , 小米被爆出已确定造车 , 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 ,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或亲自带队 , 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 。 目前 , 关于小米如何造车也还没有更多详细信息 。
关于最新造车传闻 , 小米集团内部人士对e公司表示暂不回应 , 等待公开信息披露 。
对比来看 , 小米集团对市场关切通常会密切回应 。 上一次对采访人员表示“暂不回应 , 等待公告”的表态 , 还是2020年12月初 。 当时 , 小米集团股票和债券早盘突然短暂停止买卖 。 针对此事项 , e公司采访人员曾第一时间联系小米 , 公司所给出官方回应就是不予置评 。 不过当日午盘 , 小米就发布了配售再融资的消息 。
按照跨界造车的通常流程 , 小米造车倘若成真 , 接下来的重要一步应该是像百度、阿里一样 , 选择一家具备生产能力的整车厂合作 。 从目前情况来看 , 尚无整车厂发布与此相关的公告 。
2、小米造车梦何来?
小米和汽车之间 , 一直存在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关系 , 这种关系至少可以回溯到7年前 。
文章图片
2014年 , 就有市场声音猜测小米是否要进军汽车领域 。 当时 , 互联网巨头进军汽车产业的苗头刚刚出现 , 小米倘如进军造车 , 无疑起了一个大早 , 但能否赶成集 , 并不可知 。 毕竟 , 万事难以预料 , 当时虽然面临九成高管反对 , 但是乐视网造车就迈出了艰难第一步 , 第一款汽车操作系统正式问世 , 不过结局潦倒 。
这一年前后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雷军亲自去硅谷拜访马斯克 。 当时 , 雷军抛出为什么要做特斯拉这个问题后 , 马斯克告诉雷军 , 他从不觉得做新能源汽车是一门好生意 , 因为失败率要远超过成功率;但这终将是要有人完成的事业 , 他不希望等着其他人来做 。 听到马斯克的回答 , 雷军不禁羞愧:马斯克所做的事情 , 是我们很多中国的企业家 , 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 原来真的有企业家是不为利益和目的所出发 , 只是单纯的为了造福人类 。
或许正式这次会晤 , 使市场对于雷军进军造车的预期如影随形 。
值得注意的是 , 虽然在这一阶段 , 小米造车没有落地 , 不过雷军的顺为资本缺成为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的首个机构投资者 。 2014年11月 , 蔚来汽车由李斌、刘强东、李想、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顶尖互联网企业与企业家联合发起创立 。 此后的数年间 , 雷军还通过顺为资本等方式投资了另一家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 。
2017年 , 市场再度传出小米纯电动汽车最快两年内即可实现量产的声音 。 当时小米官方的回应称:“小米的核心业务是手机、电视和路由器 , 目前没有任何汽车制造的计划 , 望周知 。 ”
2020年 , 小米商城在微博上曾发布了一则预告海报 , 称“认真说个事儿 , 明天有新品 。 ”从海报上看 , 新品轮廓明显是一辆汽车 。 消息一出 , 就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 社交媒体上的网友瞬间炸开了锅 。 不过 , 这篇微博在发出后不到一个小时内被删除了 。 小米方面再次强调 , 小米“造车”这个事情是不存在的 。 事后的真相 , 原来是小米做了一辆“智能遥控车” , 1:16比例复刻吉姆尼(Jimny)越野悍将形象 。
3、为何要亲自下场?
汽车产业作为工业与科技结合的明珠 , 每一个拥有技术梦想的科技公司都有一个造车梦 。 其间既有类似特斯拉一样的情怀型企业 , 更折射出竞逐未来IoT终端的战略考量 。
从近年来看 , 一众巨头都在进军汽车 。 继华为和长安以及宁德时代合作 , 阿里、上汽和张江高科联合打造智己汽车、苹果传出与现代汽车联合造车的传闻之后 , 今年1月11日 , 百度和吉利控股双双官宣:联合组建一家智能电动汽车公司 。 由百度发起主导 , 吉利控股是目前除百度外的唯一资方 。 此后百度造车火速推进 , 在百度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 , 李彦宏就披露了百度与吉利汽车合作的最新进展 , 表示已任命了该公司的CEO , 确定了品牌名称 。
百度与小米先后加入造车阵营 , 拆解来看 , 两家巨头确实存在相似基因 。 例如 , 以小度音箱和小爱音箱为代表 , 两家公司都大力推进物联网战略;再比如 , 从造车耗资来看 , 两家公司实力也在伯仲之间 , 根据Wind统计数据 , 百度最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57亿元;小米则是302亿元 。
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 , 两家巨头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 。 对于百度而言 , 面临传统搜索业务的天花板 , 以及字节跳动等其他互联网巨头的激烈角逐 , 百度压力陡增 , 2019年第一季度 , 百度还遭遇上市以来历史收亏;2020年大半年 , 百度市值连续被超越 。 因此 , 百度能否借助造车 , 构造出自身成长的“第二曲线” , 便成为市场关注的重要方面 。
而对于小米来说 , 虽然在智能手机行业小米持续发力 , 已经跻身世界前三 , 但与此同时 , 全球手机销量增长已陷入停滞 。 在小米十周年之际 , 雷军曾复盘了小米十年历程 , 其中就提到了升级“手机×AIoT”战略 。 借助智能电动汽车再速增长极 , 也将成为小米实现突围的重要武器 。
从此前路径来看 , 小米更倾向于以投资方式参与造车 。 雷军此前曾多次考虑小米造车的可行性 , 小米内部也立项调研过造车项目 , 不过对于决策层提出的造车计划 , 雷军仍然倾向于保守和顾虑 。 因此 , 小米的决定是投资小鹏和蔚来 。
而从目前来看 , 小米则在追随百度 , 亲自下场造车 。 小米在这方面也确实存在了一定积累 。 小米近年来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小米的多家关联公司也均将汽车零配件作为经营范围登记 , 涉及分公司均于2020年后成立;最为关键的是 , 作为新终端的电动车需要应用智能系统 , 而智能化则是小米的优势之一;同时 , 小米造车的优势还在于已积累起来的品牌和用户 , 截至 2020 年第三季度 , 仅MIUI 系统月活用户就已达到 3.68 亿 。
不过 , 随着巨头争相加入造车大军 , 小米也存在一些天然的短板 。 核心之一就在于以低价建立优势的小米 , 虽然在向高端化转型推进 , 但是仍然难言擅长制造利润 , 2020 年第三季度 , 小米净利润率仅为 5.7% , 远远低于同期的苹果 。
4、造车生态圈重构
倘若小米造车成真 , 意味着苹果、三星、华为、小米四大手机巨头齐上阵 , 接力杀入汽车领域;加上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加持 , 整个造车生态圈的重构都将提速 。
从产业趋势来看 , 科技对汽车行业的改变不可阻挡 , 传统汽车厂缺少招架之力 , 造车新势力们不只是抢占汽车市场 , 而且还在智能车联、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能出行的增量市场中快马扬鞭的攻城略地 。
以造车新势力所看重的智能驾驶为例 , 虽然特斯拉整车售价调降 , 但其自动驾驶选装包价格却连续上涨 ,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 这也意味着 , 在造车新势力与传统整车厂的天平上 , 已经越来越倾向于造车新势力一端 。
【市值|造车消息疯传,小米市值飙升900亿!雷军7年前曾拜访马斯克】随着小米加入造车大军消息的发酵 , 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提上日程:在造车生态圈的持续重构背景下 , 传统车企会否在未来像诺基亚一样走入历史 , 或者沦为“代工厂”呢?
推荐阅读
- 平板|消息称 vivo 平板明年上半年推出:骁龙 870,四边等宽全面屏设计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最新消息|CES线下回归受阻:受奥密克戎肆虐影响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Monarch|消息称微软Win11 2022重大更新将在明年夏天到来
- 外置|好消息!巨好用的国球汇限定·汇星3耀眼登场,限时送福利!
- 最新消息|宁德时代再投240亿元扩产宜宾基地
- 最新消息|宝马LG和其他公司正考虑使用量子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