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安永:智存高远,适应未来——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


行业|安永:智存高远,适应未来——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
文章图片

引言 自1956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起 , 随着计算机算力和算法技术的突破 , 人工智能已渗透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不断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上演进 。 “智适应教育”正是教育行业演进至今的重要成果 , 它是指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智能技术 , 结合大量用户数据 , 针对个体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提供适合个体特征的教育形式 , 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 推动真正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落地 。
智适应教育产品形态丰富多样 , 市场容量亦正处于高速扩张阶段 , 发展极具想象空间 , 但同时 , 其技术壁垒较高 , 应用场景较多元化的特点 , 导致市场定义不清晰 , 用户认知有限的情况依然存在 。
安永-博智隆全新发布本《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 , 对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关键成功要素进行分析 , 对智适应OMO模式的商业形态及探索方向进行总结 , 并提出安永-博智隆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相关思考 , 希望可以帮助行业参与者、用户更好地认识市场 , 并帮助智适应教育行业砺行致远 。
访问本地址 , 按相关提示查看完整报告:https://mp.weixin.qq.com/s/615e0x_-5oep8fiL3t0beg

行业|安永:智存高远,适应未来——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
文章图片

1)智适应教育的概念 “智适应教育”一词源自“自适应教育” , 两者同样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 根据智能化程度由低到高 , 自适应教育可分为L0-L5六个等级 , 其中只有当人工智能切入核心“教学”的环节后(L3-L5) , 才可称之为“智适应教育” 。

行业|安永:智存高远,适应未来——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
文章图片

  • L0:为传统的真人教学 , 无自动化工具;
  • L1-L2:借助信息化或智能技术帮助改变教学场景、提升教学效率 , 但AI技术并未介入教学环节以实现个性化教育 , L1如远程直播工具 , L2如拍照搜题等智能辅助工具;
  • L3-L5:AI技术切入教学环节 , 从而辅助教师、主导教学、甚至全权负责教学 , 实现全流程数据的打通 , 以及千人千面的学习体验 。 国际代表企业有Knewton、IBM waston、Korbit等 , 国内代表企业有松鼠Ai、科大讯飞等 。
尽管人工智能理论上可模拟甚至超越优秀教师 , 并应用于教育各环节 , 但我们认为在当前AI技术条件下 , 还无法取代真人教师在监督、激励以及习惯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 因此 , 让AI负责“教书” , 真人教师负责“育人”可能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形态 , 但随着技术突破 , 不排除将出现更高阶的智能级别可独立完成“教书育人”的全部工作 。
2)中国K-12智适应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 K-12教育由于其应试性质强 , 知识点以及学习效果容易量化 , 是当前智适应教育应用初期的最佳着陆点 。 同时K-12教育与升学考密切相关 , 家长支付意愿较高 , 这也为K-12智适应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商业化土壤 。
安永-博智隆测算显示 , 中国K-12教育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 2019年总体规模已达到约8,000亿元 , 其中线下市场是K-12教育传统意义上的主战场 。 经测算 , 2019年中国K-12教育线下市场规模已达到约7,500亿元 。 虽然由于疫情原因 , 2020年线下市场大幅缩水 , 转向线上 , 但放眼中长期 , 由于教学体验更好等市场驱动因素并未消失 , 相信随着疫情平复 , 线下市场仍将是K-12教育领域的主战场 , 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约10,400亿元 , 年均复合增速接近18% , 且在此过程中 , 70%以上的市场份额将集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场 , 且年均复合增长率高于一二线城市 。

行业|安永:智存高远,适应未来——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
文章图片

安永-博智隆调查进一步显示 , 智适应教育在中国K-12教育领域2019年渗透率约为4% , 预计到2025年增长至19% , 总体规模也将从2019年的300亿元增长至2025年突破千亿元 , 年均复合增速接近62% 。 其主要推动力在于政策推动、技术成熟和行业需求 , 尤其是用户对教育资源平衡的需求 , 以及机构对新型教学工具的渴望 。

行业|安永:智存高远,适应未来——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
文章图片

同时 , 我们认为线下教育将是智适应的主战场 , 预计到2025年 , 线下智适应教育市场将占到智适应教育整体市场约86%的市场份额 。 其中 , 未来低线城市将是智适应教育的主要渗透方向 , 主要原因为低线城市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居民消费水平有限以及学生水平差异大等市场特征 , 且其中小微教育机构占据较大份额 , 他们缺乏体系化教研、对智适应平台赋能需求更为迫切 。

行业|安永:智存高远,适应未来——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
文章图片

3)中国K-12智适应教育产品竞争格局 安永-博智隆估计 , 中国约有50-70家K-12智适应教育平台机构 , 其合作校/直营校共计达到万家 , 其中头部业者总收入规模占60%以上 , 市场集中度较高 , 代表企业有松鼠Ai、科大讯飞等 , 而大多数为尾部业者 , 占据剩余40%的市场份额 。

行业|安永:智存高远,适应未来——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
文章图片

由于目前智适应教育市场容量仍在快速扩张中 , 竞争格局仍然有可能产生变化 , 场景、技术的突破 , 以及教育机构的格局变化、购买意愿是主要不确定因素 , 但随着行业发展成熟 , 当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 , 格局将逐步趋于稳定 。
若各行业参与者要在未来的稳定市场中扎根 , 安永-博智隆认为需要在市场扩张阶段关注规模增长而非盈利 , 同时借助自身AI技术、课程内容研发以及用户数据积累的先发优势 , 积极打造产品护城河 , 以抵御竞争对手以及潜在对手的竞争 。
4)智适应OMO模式教学形态 在当前传统线下为主、在线教育为辅的K-12教培市场中 , 人们逐渐发现无论线下、在线教育均存在局限性 , 在商业模式、用户体验等方面存在各自的痛点 。 因此 , 线上、线下纷纷展开探索 , 试图将两者结合 , 以期寻找到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来突破两者的局限性 , 在经历了O+O(线上线下并行)、O2O(线上到线下)后 , OMO(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应运而生 。

行业|安永:智存高远,适应未来——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
文章图片

目前OMO模式下有两条探索路径 , 双师OMO以及智适应OMO:
01. 双师OMO:是“一个课堂两个教师”的新教育形式 , 具体实现方式是学生在教室场景中学习 , 主讲老师通过直播/录播的方式远程进行主体内容的授课 , 助教则在教室内负责线下练习、学生互动并维持课堂秩序;
02. 智适应OMO:智适应OMO则另辟蹊径 , 寄望于智能技术 , 颠覆传统课堂形式 , 让AI完全取代教师的职责 , 学生在线下场景上课 , 每人分到一个终端设备(PC、平板电脑等) , 学与练的过程基本在智能学习平台完成 , 而助教只需维护课堂秩序以及情感沟通 , 不会过多干预教学过程 。

行业|安永:智存高远,适应未来——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
文章图片

总的来看 , 目前智适应OMO 是目前探索OMO模式中较为先进的教育形态 , 可以解决更多传统/在线教育的痛点 。 相较于双师课堂 , 智适应OMO对师资的要求更低 , 从根本上摆脱了教育资源匮乏以及教师成本高昂的困扰 , 并通过混班混科制 , 解决规模不足排班困难的问题 , 实现运营成本进一步压缩 , 这是前几种模式中难以实现的 。
另一方面 , 在教学效果上 , 长期来看有望模拟甚至超越真人1对1个性化教学 , 打破“成本-个性化”非此即彼的取舍关系 。 同时 , 智适应教育由于重内容研发的特性 , 可打造高质量的教学品牌 , 传统中小机构可借此机会解决它们品牌建设的难题 。
5)智适应OMO教育的商业模式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 , 业内业者在市场发展初期对产品进行不断推广渗透的过程中 , 逐渐摸索形成了品牌加盟、系统授权及直营三类 , 他们各自在收费模式、品牌露出、运营支持等维度呈现出一定差异性 , 进而适用于不同企业的战略导向:

行业|安永:智存高远,适应未来——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
文章图片

总体来说 , 面向B端的加盟和授权模式目前在智适应教育行业被业者们广泛使用 , 因其在市场发展初期适合业者以一种低投入的方式快速扩张市场份额 , 同时大规模积累用户数据 , 对算法进行迭代优化 , 从而打造市场规模与产品的双重壁垒 。 加盟与授权两种模式之间的区别更多在于 , 前者更加利于业者进一步建立面向C端的品牌形象 , 长期发展上有益于产生客户粘性 , 且加盟模式对机构运营支持程度更高 。
【行业|安永:智存高远,适应未来——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然而 , 安永-博智隆认为 , 考虑到To-C模式可直接面向学生 , 有利于完全把控教育质量并进一步扩大收入规模 , 也可探索直营与加盟融合的业务模式 , 如松鼠Ai等领先平台均采用这一模式 , 亦不失为一种破局良方 。
6)智适应教育行业展望 回顾近年来教育模式的探索路径 , 尤其是智适应技术逐渐成熟后 , 其模式的演进与零售行业有诸多相似之处 , 均是沿袭“线下—线上—O+O—O2O—OMO”的发展路径 。 究其根本 , 我们认为这与这两大行业“线下体验决定最终成败”的共同特点密不可分 , 当线上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 势必发现难以完全替代线下 , 领先业者融合线上线下为必然结果 。 这点上 , 零售行业OMO无疑走在了前列 。
虽然OMO在教育领域尚属新生事物 , 产品形态与商业模式仍在探索阶段 , 但从整体趋势看 , 就像被智能技术赋能后的零售OMO 。 我们认为随着智适应技术的深化 , 中国智适应教育的未来必然有OMO的伴随 , 并且体现以下四大特点:

行业|安永:智存高远,适应未来——中国智适应教育行业白皮书
文章图片

01. 智适应渗透更深:国际上 , 传统教育向智适应教育转型的趋势明显 。 中国市场更广 , 对教育的投资热情也更高 , 未来这一趋势也将逐渐凸显甚至反超 , 尤其是K-12线下教育的低线城市市场;
02. 学科覆盖更全:数理科目因其较强的逻辑关系和知识点型学习模式易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图谱 , 是智适应教育的主打学科 , 但未来随着文史类知识图谱不断优化及智适应AI算法更加适配 , 学科覆盖程度将更加全面;
03. 应用领域更多:目前智适应教育产品普遍面向的是K-12年龄段 , 但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 , 智适应教育在高等教育、学龄前、职业教育市场也具备很大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 可以预见 , 未来将在其他领域涌现相关企业;
04. 适用场景更广:随着中国教育理念不断发展 , 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愈发提高 , 不仅引入编程等STEM学科 , 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模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养成 。 可以看到 , 领先企业如松鼠Ai已经开启了相关探索 , 其所倡导的MCM方法将思想、能力、方法融合到教学过程中 , 达到素质能力可定义、可测量、可传授的效果 。
结语 中国智适应教育将迎来全面发展的趋势已初步显现 。 可以预见 , 未来的市场增长与竞争齐头并进 , 将有更多的教育巨头、科技公司、创业团队宣布入局 , 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 而科大讯飞、松鼠Ai等领先企业也将持续发力 , 不断扩张 。 届时 , 场景形态将更为多元、市场环境也将更具活力 , 但我们也应意识到 , 市场发展亟需政策、行业标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 这都离不开行业参与者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 。 相信随着AI技术的深化以及OMO模式的应用推广 , 智适应教育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体现更高的社会价值 。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 , 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 。 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