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 , 广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 , 在穗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已达10家 。 联合实验室创新科研合作模式 , 不仅汇聚了初具规模的院士团队 , 还诞生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合作成果 。
这是广州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化核心引擎功能的缩影 。 “十四五”期间 , 广州将建设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等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引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港澳创新资源 , 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迈进 。
联合实验室:解决世界级抗疫科学难题
战“疫”期间 , 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吸引了全球医学界关注 。 粤港澳呼吸系统传染病联合实验室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 , 与美国团队合作建立了国际首个非转基因新冠肺炎小鼠动物模型 。 该成果可应用于新冠肺炎治疗药物效果评价等研究 , 有效缓解了动物模型缺乏难题 。
诞生该成果的联合实验室就坐落于广州 。 广东省科技厅启动建设的联合实验室工作 , 旨在结合国家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实际需求 , 发挥港澳地区的国际化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 ,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 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
发布会上 ,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巡视员李江介绍 , 在两批授牌的20家联合实验室中 , 广州占了10家 , 其中牵头单位为高校的有6家 , 牵头单位为科研机构的有4家 , 主要分布在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环境科技等重点领域 。
这些联合实验室中 , 港澳参与方包括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 。 联合实验室建设周期均为3年 , 每家首期建设经费均为500万元 。
“联合实验室成立以来 , 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关键性支撑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 ”李江提到 ,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防控科技攻关中 , 在穗的多个联合实验室于病毒溯源、治疗药物、快速检测及公共支撑服务等领域 , 做出了积极贡献 。
港科大(广州):计划2022年9月投入使用
发展科技创新 , 人才是关键 。 发布会透露 , 广州两年来引导本地高校“走出去” , 参与海内外科创合作 , 同时注重引进境外尖端科教资源 。
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谢明介绍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南沙 , 计划202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 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已成为港澳科技成果面向内地最重要的技术成果转换平台 。
此外 , 广州也在加大对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支持力度 , 鼓励加快引入有明确产业化前景的港澳高端科研团队及项目在南沙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 。 这意味着 , 广州不仅停留于教学本身 , 而是寓“产”于“教” , 在与大湾区院所的碰撞交流中 , 实现科技创新的进步 。
作为本土名校 , 华南理工大学立足服务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 瞄准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等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领域 , 大力推进广州国际校区建设 , 所布局的10个学院全部都是新工科 。
【创新|建设科创强市 在穗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达10家】“我校形成了以广州为创新源头、沿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重点布局的‘五院一园一室’协同创新平台体系 , 完全涵盖了大湾区主要产业领域 。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邹浩提到 , 依托该校牵头组建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 已被列为鹏城实验室广州基地 。
推荐阅读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识别|天津滨海机场RFID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完成建设 行李标签识别成功率可提升至99%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技术|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 技术|脉冲+推揉 全能按摩手 SKG G7 Pro颈椎按摩器参加科创奖评选
- 养殖|科创信达冠名!第二届智慧养殖高峰论坛帷幕:推动畜牧行业新升级
- 系统验证|以技术革新加速芯片创新效率,EDA软件集成版PNDebug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