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快递业的下半场战争开始了,参与者要赚钱还要等一等

文/浅蝉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 , 快递公司们动作不断 。 一面是老牌玩家京东物流赴港IPO、顺丰收购嘉里物流 , 另一面是以极兔速递为代表的新生力量在国内起网 。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 , 越来越多的观察者在说:快递行业正在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 , 战争的下半场开始了 。
新势力们努力抢占市场份额 , 想要动摇已有格局 , 老玩家则希望通过在精细化运营、差异化优势方面发力来应对冲击 。 同时 , 正如电商平台们的不断下沉一样 , 快递业的新老势力不约而同地瞄准了下沉市场 , 希望在那里寻找新的增长点 。
无论是新玩家还是老巨头 , 稳定赚钱这件事似乎又要暂时搁置 , 先打赢这下半场再说 。
老玩家的新动作
今年2月16日 , 京东物流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 。 这家公司成立于2007年 , 早期作为京东集团旗下的内部物流服务部门而存在 。 2017年以后 , 京东物流渐渐独立出来 , 同时开始向外部客户开放 。 招股书显示 , 京东物流的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前9个月的43.4% 。
除了普通的快递服务之外 , 京东物流在招股书中着重强调了自身的特色和市场优势在于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 , 以2019年总收入计算 , 京东物流是国内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 。 招股书披露 , 京东物流每名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的平均收入由2018年的23万元人民币增至2019年的28万元 , 2020年前三季度的平均收入为24万元 。
作为外包物流服务市场中的一个细分领域 , 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由第三方供应商提供 , 包含仓储、整车及零担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及其他增值服务(如上门安装和售后服务) 。
这是一个主要面向B端市场的物流服务 。 对于那些烦恼于仓储及存货管理的客户企业来说 , 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满足了从产品制造到配送的端到端需求 , 通俗来讲就是“省时省力省心” 。 而从京东物流的角度考量 , 这项业务虽然看起来繁琐冗杂 , 但比起普通快递却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 一旦经营得当 , 便可以充分发掘相关市场的巨大潜力 , 同时也是在普通快递市场日益饱和、竞争逐渐白热化的当下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 。
根据京东物流的统计和预测 , 未来五年内汽车、快消品、服饰、3C电子等垂直领域内对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的需求将出现大幅增长 。 如果能把握住这一市场机会 , 那么京东物流未来几年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 但是与之相对的 , 各垂直领域的生产、销售方式有所不同 , 产品特性也相差很大 , 京东物流若想全面吃下这几个领域的订单 , 对于自身的仓储、存货管理、配送等环节都是不小的挑战 。 因而前景虽好 , 也要看京东物流自身的整合升级是否能跟得上市场需求的更新 。

品玩|快递业的下半场战争开始了,参与者要赚钱还要等一等
文章图片
图1/2

除了业务的升级发展之外 , 京东物流作为一家物流公司 , 也没有忘记夯实核心竞争力——运输能力 。
据招股书披露 , 京东物流于2020年第三季度对跨越速运进行战略性投资 , 斥资30亿人民币收购了该公司约55%的股权 。 据悉 , 跨越速运是国内一家主营“限时速运”的to B端物流公司 , 为客户提供当天达、次日达、隔日达等时效产品 。
跨越速运之所以吸引了京东物流的目光 , 是因为它深耕航空货运领域多年 , 在货机数量、航司合作、机场调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通过这次收购 , 京东物流成功将跨越速运接入自身的物流体系 , 进一步扩张现有的货运网络 , 尤其是加大空运领域的优势 , 同时增加空运领域的客户群 。
以上种种都能体现出京东物流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布局 , 但是京东物流与其他老牌快递巨头相比最大的劣势在于成立十四年内从未实现盈利 。 快递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 京东物流又采取了全部直营的经营模式 , 招股书中披露京东物流的仓储、快递、客服等一线员工超过24万 , 在2020年前三季度 , 人力成本依然占该公司经营费用及营业成本总额的43.1% , 因此人力成本等因素或成为影响京东物流盈利能力的最大阻碍 。 如何优化结构 , 逐步收窄亏损甚至实现盈利 , 依然是最大挑战 。
在京东物流动作频频的同时 , 另一个采用直营模式的快递业老大哥顺丰也在不断出招 。 今年春节前 , 顺丰宣布了两个重要决策 , 其一是顺丰拟收购嘉里物流51.8%的股权 , 其二是顺丰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以下简称顺丰房托)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
比起收购物流公司 , 顺丰设立房地产信托基金似乎很让人摸不着头脑 。 但细看相关资料可以发现 , 顺丰进军的所谓房地产圈并不是人们通常所想的民用商品房 , 而是与物流有关的地产 。 据招股书介绍 , 目前顺丰房托基金的投资组合初步包括位于香港、佛山和芜湖的现代物流地产(包括配备有自动分拣及供应链支持设施的分拣中心) , 并且它们都位于主要物流枢纽内 , 交通基础设施便利 。

品玩|快递业的下半场战争开始了,参与者要赚钱还要等一等
文章图片
图2/2

据招股书信息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三处物业的可出租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 , 估值为60亿港元 , 平均出租率约为94.9% 。 截至2020年9月30日 , 物业共有32名租户 , 其中约81.9%的租户来自物流行业 , 顺丰关联租户约占同期总租金收入的81.8% 。
也就是说 , 顺丰并不是突发奇想跨界到房地产圈 , 而是依然在为自己的物流帝国打江山 。 成立顺丰房托并申请上市 , 或许是顺丰在整个物流地产领域中的一次试水 , 合理推测未来顺丰会在这个方向不断探索和巩固自身的差异化优势 。
至于顺丰收购嘉里物流 , 这似乎是快递业发展的常规手段了 , 但重要的是搞清楚顺丰想要借此达成什么目的 。
嘉里物流最早立足于香港 , 后来逐渐摸索成为国际化物流公司 , 以亚洲为主要阵地 , 覆盖全球59个国家/地区 。 该公司已于2013年在香港上市 , 目前市值约为416亿港元 , 据悉此次收购完成后 , 嘉里物流的上市地位不变 , 同时将继续以“嘉里”品牌运营 , 核心管理层也不会出现较大变动 。
基于嘉里物流自身优势分析 , 顺丰的战略意图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 。 就国内来说 , 去年12月 , 嘉里物流宣布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保税物流中心 , 同时嘉里物流也与中国中免具有长期合作 , 因此可以判断顺丰真正想要瞄准的是海南的离岛免税业务 。 同时放眼国际 , 顺丰希望借嘉里物流之势布局东南亚 , 进一步加深国际化程度 , 开拓海外市场 。
极兔入局与快递业的下沉
在去年 , 快递圈内的另一件大事就是诞生于东南亚的极兔速递杀回国内 , 想要跟老大哥们抢饭碗 。
极兔速递的建立和发展最初是为了服务于OPPO的海外扩张 。 2014年左右 , OPPO旗下的得力干将李杰被派往印尼开拓东南亚市场 。 在那里 , 李杰不仅用四年时间将OPPO的市场占有率从零提升到10% , 更是在经营OPPO的过程中发现了快递物流的巨大商机 , 创立了J&T Express 。
发展了四五年之后 , 这家快递公司逐渐发展壮大 , 除了大本营印尼之外 , 逐步覆盖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六个东南亚国家 , 运单量一度达到印尼第一、东南亚第二 。 2019年底 , 极兔将目光转回国内 , 开始积极搭建国内网络 , 但由于中途受疫情冲击 , 直到今年三月才正式起网 。
品玩曾报道过去年极兔被通达系公司联合封杀事件 , 原因正是在国内超速增长的极兔撼动了原有的快递行业格局 , 引起忌惮 。 这个从去年3月才开始在国内起网的快递公司 , 仅用七八个月的时间就达成日单量千万 。 据极兔官方公布的数据 , 该公司在双十一当天突破1600万单 , 近期更有媒体报道称极兔速递的日单量已突破2000万单 。
这只在国内人生地不熟的兔子之所以能在国内一路高歌猛进 , 离不开拼多多的订单支持 。 据一些拼多多用户反馈 , 他们下单后的默认快递正是极兔 , 而极兔官网上也将拼多多列在自己合作伙伴的首位 。 此外根据相关信息推断 , 极兔和拼多多的高层之间可能会有较为深入的联系 。
快递公司与其深度绑定的电商平台必然会有战略路径上的共性 。 拼多多主攻下沉市场 , 同样的 , 极兔也把目光投向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的下沉市场快递业 。
除了低线城镇 , 还未被老大哥们有效把控的农村是一片“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地 , 不管是拼多多还是极兔都被吸引而至 。
近几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领域发展得尤为迅速 。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 , 2019年国内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3975亿元 , 同比增长72.5% 。 但与城市中不同 , 乡镇基础设施不完善 , 人们居住较为分散 , 物流遇到不小的难题 。 极兔通过有针对性的快递网络建设、“极兔特产专线”等手段向农产品快递市场发力 。
“刷墙”则是极兔在开发乡镇快递市场时的一个重要营销手段 , 通过简单明了、朗朗上口的标语让当地人了解到极兔品牌 。 这可能是京东、顺丰一类快递巨头不屑使用的招式 , 却能有效触达当地居民 , 在潜在客户群体中猛刷一波存在感 。
另一方面 , 感受到争取下沉市场的急迫性 , 京东、顺丰无法再按兵不动 。 去年4月 , 顺丰联合中金公司斥资1000万成立丰网速运 , 其中顺丰占股80% 。 与顺丰自营业务不同 , 丰网采取加盟的方式招揽中小快递公司 , 形成快递网络 , 主营业务为中低端电商运单 。 京东同样与去年初成立了加盟制的众邮快递 , 集结社会运力及仓储资源服务电商快递小件市场 。 据媒体报道 , 2020年底众邮快递将更名为京喜快递 , 同时被纳入新成立的京喜事业群 , 主攻下沉市场 。
【品玩|快递业的下半场战争开始了,参与者要赚钱还要等一等】纵观全局 , 快递行业已经度过了早期粗放型发展的阶段 , 进入“精耕细作”模式 。 新势力们有新玩法 , 老玩家们也纷纷亮出自己的破局之计 , 未来几年整个行业内可能会一直保持一种动态格局 , 直到决出新的赢家 。 对于客户来说 , 不论是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离岛免税物流还是下沉市场快递服务 , 快递企业们的良性竞争反而能催生出更优质的服务 , 只不过这样的下半场 , 看起来快递公司们还是离稳定地赚钱状态有些遥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