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产业互联网新周期:“时间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革鼎
来源:锦缎(ID:jinduan006)
京东 , 似乎已经成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 普通大众对它的印象可能停留在“正品 , 送货快”;一般投资者只识其“多快好省”的电商模型;只有最密切的关注者才能洞悉到:
多年的供应链基因与产业互联网大势耦合 , 京东正经历生命周期中最美妙的时刻之一 。
京东的新定位——“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 2017年以来累计600亿的研发投入 , 2021年3月连续2位科学家的引入 , 似乎在向市场宣告其从爱迪生象限(追求实际应用)往巴斯德象限(兼顾基础认知和实际应用)跃迁的决心 。
最近京东发布Q4财报 , 业绩超出市场一致预期 , 但我们看到了一些财报之外有意思的点 , 京东远比市场认为的有料 。
01
Q4业绩的“5连问”
有种快速了解公司价值的方法 , 它基于业绩好坏 , 层层深入问5个“why”并找到答案 , 能这样持之以恒的研究200家公司基本就是资深级投资者 。 我们以京东为例演示一下 。
京东20Q4财务情况:实现营业收入2243亿元(YoY+31% , QoQ+29%) , 毛利润311亿元(YoY+30% , QoQ+16%) , Non-GAAP归母净利润为24亿元(YoY+196%) 。 GAAP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为243亿元(YoY+584% , QoQ+220%) 。
文章图片
图2/5
图1:京东2020财年主要财务数据 , 来源:公告 , Bloomberg
问题1:京东Q4业绩良好的原因?
核心的用户数据增长驱动业绩:20Q4的年度活跃买家数达4.72亿(QoQ+7% , YoY+30%) , 比上季度增长3000万 , 比去年同期增长1.1亿 , 为历史上最强劲的一次扩张 。 而且是实打实的增长 , 不像一些所谓国货品牌 , 用销售费用和超低价买用户 , 京东Q4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6.7%低于收入增速 , 远低于净利润增速 。
问题2:1.1亿年度活跃买家哪里蹦出来的?
新增1.1亿活跃买家有超80%来自于下沉市场 , 京东在下沉市场的布局效果很不错并持续加码 , 近期动作:
成立“京喜事业群” , 整合三大业务——社交电商平台“京喜” , 便利店业务“京喜通”(原京东新通路) , 社区团购业务“京喜拼拼” 。
京东物流的“千县万镇24小时达”服务持续提速 , 在去年11.11的时候 , 全国92%的区县和83%的乡镇能够24小时下单收货 。
通过业务合作和战略投资加强在下沉市场的供应链能力 , 比如投资领先的社区团购平台兴盛优选 , 投资领先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中国地利集团(已在香港上市) 。
问题3:为什么能在下沉市场拿到好成绩?
京东在下沉市场的成功离不开供应链效率的持续提升:
对比运营效率的标杆型企业Costco , 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33天 ,Costco是30天左右 。 再考虑到两者的SKU上千倍的差距(京东500万个 , Costco几千个) , 京东的供应链要复杂很多 , 这种情况下还能与标杆企业的库存周转天数做到差不多 。
讲京东的效率是世界级没问题 。 以此效率去构建下沉市场基于产业带的新的供应链 , 去赋能商家 , 让消费者得到“多快好省” , 这是京东的核心能力 。
问题4:所谓的“世界级效率”是怎么成型的?
京东在互联网的“上半场”做“下半场”的事:上半场指消费互联网 , 打破信息不对称 , 高效匹配供需两端 , 解决交易效率问题 。 下半场指的是产业互联网 , 为价值链上游设计、预测、生产这套体系赋能 , 提升供应链效率 。
京东从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 , 开始做产业链 , 持续用技术手段为实体经济赋能 。 十几年的时间做一件事 , 效率自然提升到很高层次 。
问题5:京东做产业互联网到底有什么技术?
技术有很多 , 我们拿C2M(用户直连制造)举例:2020年京东和1000个品牌进行深度C2M反向定制 , 提供全供应链的数据支持来连接“人货场”——大白话是:把每个环节数据化来精准匹配商品和消费者 。
这样一来 , 产品需求调研时间减少75% , 产品上市周期缩短67% , 实实在在的效率提高:1000个品牌经过C2M系统化解决方案降本提效的产品数量同比增加10倍 , 销量增长100% 。 技术导向 , 不断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 可以去了解一下京东的“TIE”飞轮 。
京东在各种技术与产业实践的基础上 , 打造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基础设施 , 颇有特色的“五位一体”的新基建 , 这是理解其价值的核心点之一 。
02
“五位一体”新基建
所谓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 , 怎么理解:
智能来自数据驱动 。
数据来自供应链全链路(10个主要环节)的数据化 。
升级供应链的过程必然伴随社会化协作 , 与具备行业knowhow的公司共建生态 , 懂行是赋能的先决条件 。
最终技术和行业knowhow沉淀下来形成解决方案 , 形成对各类供应链赋能的基础设施 。
京东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是“五位一体”的:
1)做宽 , 实现供应链和服务消费者的全球化 。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 京东都是基于国内供应链 , 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 。 后疫情时代不少产业在转移 , 也有些国家和地区产业链受疫情冲击 , 中国的供应链可满足这些需求 。 京东早就在默默的“做宽” , 主动参与全球竞争 , 把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带到国外 。 2018年开始为外界所知的GSSC(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的科技输出:
2018年上半年 , 京东已经全部把自己的能力完美复制到万岛之国印尼 。 仓配一体化物流网络覆盖印尼7大岛屿、483个城市 , 将其本地配送时效从5-7天 , 缩短为85%的订单1天内交付 。
文章图片
图3/5
图2:GSSC科技输出 , 来源:网络
2)做深 , 从商品延展出服务 。
从京东大药房到京东健康是典型案例 , 药品的交易到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 , 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 整个医疗服务供应链的重构空间是巨大的 , 类似用AI做智能诊断 。 不只是京东健康 , 其实京东数科、京东物流都是从商品延展出服务的逻辑 。
智能商业时代 , 所有的服务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 , 京东可以做与零售和供应链沉淀下来的核心能力相关度高的业务 , 然后与掌握行业knowhow的小伙伴做其它服务 , 比如与携程合作 , 去解决飞机15%空座率 , 酒店房间15%的闲置率 。
3)做厚 , C端和B端有不一样的供应链 。
过去京东是B2C的 , 现在京东to B的服务的上升速度很快 。 B端不像C端 , 不仅是提供某个商品 , 不仅是提供某项服务 , 更多时候要提供解决方案 , 提供SaaS 。
例如传统零售的“商羚SaaS商城”解决方案 , C2M系统化解决方案 , 汽车的额行业的解决方案 , 海外的GSSC解决方案 。 前面提到过京东C2M与1000个品牌的合作 , 这里便不再赘述 。
4)做长 , 从交易效率到产业效率的提升 。
贝壳的CAN(Agent Cooperate Network , 经纪人合作网络)很有名 , 它把展业过程分成10个标准化环节 , 以此连接外部资源 , 扩大生态 , 这是比较厉害的创新 。
文章图片
图4/5
图3:贝壳CAN模式 , 来源:贝壳招股书
京东做了什么呢?它把行业划分为10个环节:前5个: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后5个: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 。 关注重点从后5个到整个环节 。 与贝壳、与此前的自己不同的地方在于:
立足点从交易效率升级为产业效率 , 开始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等价等赋能 , 向更高附加值的领域拓展 。
5)做虚 , 软硬一体正反馈 。
只有“场景的数据化 , 数据的网络化 , 网络的智能化” , 才能有效把做到精准匹配 。 所以京东要做虚 , 建立数智化数据中台 , 供应链技术中台等 , 以对外输出需求预测、动态定价、自动捕获等等能力 。
软硬一体是互联网公司 , 科技公司最新的动向 , 只有双向布局才能获得最及时的反馈优化系统 , 并以此提高效率 。
京东在不遗余力的加大软实力的打造力度 , 2017年以来研发投入600亿左右 , 连续引入技术大咖:今年3月引入陶大程和何田两位顶尖人才 。 用管理科学的行话讲 , 京东正逐渐的从爱迪生象限(追求实际应用)进入巴斯德象限(兼顾基础认知和实际应用) 。
文章图片
图5/5
图4:管理科学四象限 , 来源:锦缎研究院
03
京东的战略升级脉络
京东五位一体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不是一天之内形成的 , 我们因循一些重要节点 , 看到其战略升级带来的企业形态升级 。
1)线上化转型(2004年)
京东从线下零售转型为“3C产品”垂直电商 , 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 可谓“时来天地皆同力” 。
2)自建物流转型(2007年)
建立北上广三大物流体系 , 在互联网的上半场开始做下半场的事 , 从交易逻辑升级为产业逻辑 , 这是京东质变的起点 。 其它苏宁之类的公司 , 没有这个关键的转变 , 则只能停留在“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句话的后半段 。
3)综合电商转型(2008年)
从3C垂直电商到综合电商 , 扩大供应链覆盖半径 , 海量SKU入仓 , 其实是在倒逼公司能力全面升级 。 只有更大的困难 , 才能凝聚更高的士气 , 产生更强的战斗力 。
同时 , 综合电商的转型也是为产业互联网做准备 , 把垂直领域的影响力升级为全产业影响力 , 以图减小赋能产业链时的认知阻力 。 今天京东的品牌影响力 , 可以从奢侈品入驻这个核心指标来看:“奢侈品里的战斗机”爱马仕的鞋履子品牌 , LVMH旗下品牌 , 意大利顶级男装Stefano Ricci , Prada等等企业纷纷入驻 。
4)供应链生态平台转型(2010-2020年) 。
2010年京东在自营业务的同时兼顾平台业务 , 2012年对社会开放物流服务系统 , 2016年与沃尔玛深度战略合作 , 2020年和Blue Yonder集团战略合作 , 资源共享并深度融合大数据、IoT、AI、5G、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 , 推动中国及全球供应链转型升级 。
独行者速 , 众行者远 。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 , 京东总体上是“自养型生物” , 吸纳自然能量 , 与其它物种合作壮大生态 。
生态繁荣壮大之后 , 才有商品向服务延展之后 , 京东健康等新增长曲线跑出来 , 这在蔚来可能是常态 。
5)数智化社会供应链(2020-至今) 。
京东在2020年11月25的“JD Discovery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提出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基于一体化供应链模式 , 以及业内链条最全、流程最完整的智能供应链模式 , 用数智化技术连接和优化社会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 , 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 。
以上战略变化 , 看似很繁杂 , 其实有一条是不变的 , 那即是京东坚持的“第一性原理”:孜孜不倦的升级供应链 。
04
未来5-10年的京东:“时间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京东做供应链的基因 , 无缝衔接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 竞争格局会比较清晰 。
投资者得明白 , 未来交易平台的逻辑会越来越弱 , 浅连接赚通道费的模式 , 会让位于赋能供应链赚效率提升的钱 。 比如平台去提高商家5%的佣金率 , 那商家会加速逃离平台 。 但如果你去赋能提高商家或者生产商的效率 , 比如生鲜 , 你把耗损率从40%降到20% , 对方分你10%也照样很开心 。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 , 京东需要从一体化走向开放 , 过去都是自己撸起袖子干 , 现在要和生态伙伴一起干 。 这个过程中没有产业级难点 , 只需要转换思维 。
而部分平台需要从开放走向一体化 , 需要持续的资本性支出 , 从高毛利生意变成低毛利生意 , 这在操作难度和心理接受度上对管理层、员工、投资人都是不小的挑战 。
我们认为京东未来的5-10年 , 是成长确定性非常高的5-10年 , 因为过去持续资本投入见到成效 , 产业互联网跟供应链基因无缝对接 , 商品供应链延展到服务供应链等等 , 促成2019年现金流转好 , 成长的确定性很高 。
【|京东的产业互联网新周期:“时间的玫瑰”静悄悄的开】越来越多专业投资机构 , 会发现京东战略转型的长远价值 , 正如投资者总爱讲“时间的玫瑰” , 真正有价值的投资 , 会在时间的积累中 , 静悄悄的绽开 , 怒放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