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百度的“二次创业”和医疗的“长期主义”

没有百度的时代 , 只有时代中的百度 。随着百度在香港的上市 , BAT三巨头齐聚港交所 。百度在招股书中写到 , 16年间 , 百度已经从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成长为具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领先AI公司 。话术的转变 , 表明百度正在重新“定义自己” , 也是说李彦宏所说的“二次创业” 。
访问购买页面:
小度智能旗舰店


Baidu|百度的“二次创业”和医疗的“长期主义”
文章图片

李彦宏在现场致辞时表示 , “在百度最初的10年 , 我们专注于搜索引擎技术的开发 , 让我们得以服务10亿互联网用户 , 并演化出语音、图像、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最近10年 , 我们在深度学习、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自动驾驶、AI 芯片等前沿领域投资 , 让我们成为一个拥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领先AI公司 。”
“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更聪明 , 而是因为我们更专注 , 我们更喜欢不断地去思考 , 什么是属于我们的机会 , 什么不是 。”
过去一年里 , 百度的股价从低点一路飙升 , 涨幅高达220% 。包括高盛、瑞信在内的国际知名投行和投资机构纷纷看好百度的发展前景 , 素有“女版巴菲特”之称的凯瑟琳·伍德旗下三大基金更是重仓百度股票 。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 , 百度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
抛开最带流量、成熟度更高的百度云、飞桨、自动驾驶 , 医疗一直是百度默默专注的“机会” 。
为什么这么说?
对内 , 招股书中 , To C的百度健康作为其他重要增长类目被列出 。除此之外 , ToB的灵医智惠、百图生科等等 , 也进一步强化了百度的AI“生态”属性;对外 , 百度去年投资了13家企业 , 医疗相关企业占到了5家 。
医疗 , 在AI时代的百度身上 , 能否成为新的增长极?
第二增长曲线下的灵医智惠
如果说搜索广告是百度的昨天 , 造车与Apollo是百度的明天 , 那么智能云就是百度的今天 。
承载百度AI的智能云被明确定义为“中长期增长第二曲线” 。
2月17日 , 百度发布其2020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 , 成为了其AI战略商业化的重要节点 。
百度智能云业务相关数据首次在财报中披露——第四季度 , 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67% , 年化收入约130亿元 。
李彦宏在本次财报信中表示 , 百度智能云正在进入强劲增长的快车道 。
IDC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2020H1)》报告显示 , 在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 , 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排名中国第一 , 这是它连续三次在AI Cloud市场排名第一 。
其中 , 百度智能云在人体识别、图像视频、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市场份额第一 , 整体行业用户认知度最高 。在市场份额保持领先的同时 , 智能云业务商业化提速 。
目前 , 百度智能云已经开放了270多种AI能力 , 服务超过200万开发者 , 百度智能云也面向不同行业推出了解决方案 。
去年 , 百度智能云全面调整业务 , 构建了三层新架构:底层是百度大脑 , 中间是中台 , 上层是行业智能应用和解决方案 , 以此应对各行各业或各个客户的智能化转型需求 。

Baidu|百度的“二次创业”和医疗的“长期主义”
文章图片

百度CTO王海峰也因此做了一个比喻:“百度智能云就是人工智能的云平台 , 它就像是武侠小说里少林寺的藏经阁 , 里面有无数的内功心法和武术技能 。你需要什么样的内功和技能 , 我们都提供给你 。”
而智慧医疗 , 就是开在“百度大脑”土壤上的一朵花 。
2018年 , 灵医智惠成立 , 这是一个由百度大脑提供技术驱动的智能医疗品牌 。基于其技术中台能力 , 灵医智惠主要为用户提供临床辅助决策、医疗大数据、眼底影像分析、智能诊前助手、慢病管理等全场景医疗解决方案 。
灵医智惠走的是基层路线 。
作为百度智能云副总经理、智慧医疗事业部总经理 , 黄艳将李彦宏理想中的“技术的普惠性”带到了智慧医疗板块 , 尤其是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和慢病管理领域——医疗就像教育一样 , 如何通过技术的力量来帮助医疗行业提升公平性 , 是百度布局智慧医疗的根本思路 。
2020年 , 黄艳曾表示 , 百度最强的两块优势 , 一个是AI , 一个是互联网用户的知识查询入口 。
“医疗和其他行业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 , 很难脱离B端、G端去谈C端 , 这也是我们思考 , 如何把百度的AI和互联网能力结合起来 , 我认为我们的路径应该是先做B端 , 再往C端走 。B端的核心能力是AI , C端的核心能力则是互联网入口 。”
2019年是百度智慧医疗“落地的元年” , 做了很多蓄势的事情——一方面是技术的积累 , 另一方面是“朋友圈”的建立 。
“第一 , 医疗最核心的实际上是医学知识 , 我们部门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构建医疗的知识图谱;第二是渠道 , 不管是通过战略合作也好 , 还是通过投资布局也好 , 在知识和渠道这一块 , 2019年我们都积累了很多朋友 。”
如何在医疗这个行业里立足 , 既不破坏原有生态 , 又不失自己的利益 。
对于这个问题 , 百度更倾向于去扮演一个“AI智能中台”的角色 , 让信息化厂商继续专注于自己的事情 。
“业务层是信息化厂商的主战场 。在智慧医疗成为一个趋势后 , 很多信息化厂商试图在业务层增加AI的能力 。但是AI能力又非常专业 , 原有的优势和基础让它们很难做好 。所以我们中间定义了一层 , 叫做AI中台的能力 , 由像百度这样的AI技术强大的公司来提供 。”

Baidu|百度的“二次创业”和医疗的“长期主义”
文章图片

截止去年11月 , 灵医智惠已经落地了27省市15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 , 服务了数万名医生 , 为超过1000万患者提供了基于AI的医疗服务 。
当然 , AI的变现能力仍然是一个现实问题 。
百度AI技术延伸的相关应用在收入上的贡献还十分有限 , 费用居高不下 。根据招股书显示 , 2020年 , 百度的研发投入达到195亿元 , 2018年时这个数字还是157亿元 。两年时间 , 增长了24% 。
根据百度本次招股书公布的信息显示 , 本次IPO计划募资276亿港元(除去费用后) 。
按照计划 , 募资的50%将用于人工智能为主的创新商业化、40%用于发展移动生态、剩余用作一般营运用途 。
“推动AI业务商业化”成为募资的关键词 。以智能云目前的增长势头以及集团对AI变现的预期 , 各个面向行业的AI解决方案似乎不会面临较大的营收压力 。
从内容到服务 , 百度健康的胜算有多大?
2020年3月初 , 百度成立百度健康子公司 , 将互联网医院作为重点方向 。成立一月内 , 百度健康就成立了银川百度健康互联网医院 。
同年8月 , 百度健康糖尿病中心正式运营 , 构建了医患一体化的专科互联网医院 。
成立一年后 , 百度健康又与沧州市人民医院共同搭建了互联网医院 , 为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 。
百度健康的本质 , 是以百度健康医典为核心的内容生态和以百度健康问医生为核心的服务生态 。
招股书中显示 , 百度健康的目标 , 是通过社交账号、直播研讨会、讨论论坛及远程医疗 , 为医生及医院提供更高效的在线出诊方式 , 并为他们提供托管管理工具以有效维持与病人的联系 , 例如通讯、预约安排及监测治疗计划 。
另一方面 , 百度健康也帮助用户根据不同的医疗需求找到最合适的医生和医院 , 通过AI技术向公众推送信息以进入购买流程 , 同时将用户和医生及医院联系起来 。
2015年 , 百度CEO李彦宏曾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表示:“百度想做的事情是把正确的病人送到正确的医生那儿 。”
2020年 , 百度健康高峰日与医疗保健相关的搜索达到了1.9亿 。
百度健康整合了AI收集的海量第三方医疗健康信息 , 包含深度、权威医疗保健内容 , 包括来自约30万名医生及医学专家的保健内容 , 以及百度健康医典等自主推出的产品 。
与百度自有的移动生态结合 , 会给百度健康带来充足的增长动力 。
“我们可通过百家号、智能小程序、直播及通讯工具使用户与医生和全国超过100家医院沟通 , 以此来找到最符合的医生和医疗机构 。”
然而 , 百度健康以内容生态和服务生态为核心 , 其盈利的能力仍然存疑 。这两件事情 , 早有其他厂商验证过 。
例如 , 腾讯做的腾讯医典(原来的企鹅医典) 。
2017年12月29日 , 腾讯对外宣布成立医疗资讯中心 , 旗下首款互联网医学科普产品企鹅医典正式上线 。
现任腾讯医疗副总裁的张猛就曾表示 , “国外有一些做医疗资讯的上市公司 , 他们都已经通过广告形式与药企合作变现 , 估值不错 , 股价也很好 。但是 , 企鹅医典现在不考虑盈利 , 目前也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 。”
因此 , 参考腾讯医典的路子 , 百度健康显然不太可能、也不太愿意从医疗内容中进行变现 。
而问医生为核心的服务生态也是如此 , 参考前段时间发财报的平安好医生——2020年 , 平安好医生的在线医疗的业务收入为15.655亿元 , 同比增长了82.4% 。
而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会员服务类产品(包括就医360、平安好医生私家医生)、及伴随在线问诊服务产生的电子处方购药等业务增长 。
由于百度没有电子商务的业务 , 因此 , 像阿里健康或者京东健康那样 , 切入药品销售是难以做到的 。
百度健康现在在做的事情 , 似乎与平安好医生更为相像:互联网问诊和健康商城 。
而且 , 百度切入线下医疗的难度也很大 。主要还在于 , 成本非常高 , 和百度的优势并不匹配——百度的优势还是在医疗的信息连接上 。
就在一周前 , 百度还上线了一款名为“轻竹健康”的App 。
据App简介 , “轻竹健康”是百度灵医智惠一站式健康管理平台 。该平台通过连接提供健康管理咨询服务的医生和用户双方 , 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慢病管理服务 。
在2020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 , 百度健康总经理、百度健康医典总经理杨明璐表示 , “未来百度将聚合知名医院资源 , 构建问诊购药等健康服务闭环 。”
所以 , 健康商城成为百度健康正在建设的重点 , 涵盖在线购药、核酸检测、疫苗、健康体检、保健品等全品类服务 。
如果这件事情做起来 , 百度健康将会有更多的变现机会 。不过 , 在几位互联网医疗巨头的先发优势下 , 百度健康能否从集团内拿到更多的资源倾斜?
提前“磨剑”的百图生科
2020年9月 , 李彦宏成立了一家生物计算公司——百图生科 。李彦宏作为牵头发起人 , 亲自出任公司董事长 , BV百度风投CEO刘维作为联合创始人 , 担任公司CEO 。
公司成立后 , 百图生科的业务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 , 利用前沿AI技术构建完整的生物计算平台 , 通过自身研发和产业投资 , 与新的数据轴和垂类分析/设计/计算工具领域的初创企业与研究机构进行合作 , 为生命科学企业和科研用户提供工具能力和完整的解决方案、做好服务 。
第二阶段 , 还将深度参与或主导发起新型精准药物和精准诊断产品的研发 , 携手合作伙伴 , 为社会贡献精准生命科学产品 。
以生物计算平台为基础 , “百图生科”还将大力投入关键数据底层设备和计算技术的研发 , 加速高通量类器官芯片、高分辨物质观测设备、新的组学采集分析设备、蛋白质模拟和生物计算专用芯片的研发 , 为生命科学行业带来新的数据轴和计算能力 , 实现对这些关键共性平台技术的自主可控 。
当然 , 百图生科成立之后 , 还会接收集团内部的支持 , 其中就有百度出名的底层深度学习平台算法——飞桨 。
飞桨将为百图生科提供AI底层技术和开发工具 , 并基于百图生科及其客户的需求迭代 , 不断推出新的算法和工具 , 快速构建生物计算行业的开源平台 , 为生物行业提供更多的开源、高效、精准的研发工具 。
刘维担任CEO , 也印证了百度做AI的生态性思维 。

Baidu|百度的“二次创业”和医疗的“长期主义”
文章图片

百度风投2020年投的医疗项目
2017年担任BV百度风投CEO后 , 刘维就将生物计算作为BV的核心布局方向 , 在中美欧各地早期投资了40余家生物计算企业 。
这其中 , 包括了十余家各细分领域的AI药物设计公司和20余家新型生物数据轴公司 , 涵盖纳米孔测序、单细胞质谱和分子影像、人体内传感器、超分辨成像、高通量3D病理、脑机接口等多种前沿方向 。
仅从2018年至今 , 百度在生命科学领域投资的公司就有:宸安生物、DeepBiome、Insilico Medicine、齐碳科技、Sherlock Biosciences、东软医疗、RootPath Genomics、Quantapore、Genedock聚道科技、Atomwise等 。
而且 , 其中一家被投企业宇道生物 , 在完成融资后 , 宣布与百图生科开展深度合作 , 共同建设新一代变构药物AI设计引擎 , 在前沿AI技术领域积累经验 , 从而进一步提升变构药物的设计能力 。
2002年第三季度 , 另一家公司普瑞基准获得了百度风投生的A+轮投资 , 并且后续与百图生科在肿瘤多组学研究领域进行合作 。
现在 , 百图生科做的还是“卡位”的事情 。
目前 , 市面上还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 , 凭借百度的AI能力 , 这块领域 , 百度似乎有更多的“先发优势” 。
百度的二次创业
不管如何 , 带着“AI第一股”头衔的百度 , 总算是回来了 。
多年来 , 百度忍受质疑、承担挑战 , 坚持夯实自己的AI底座的做法终于有了回报 。
截止到今日收盘 , 百度市值达到了7129亿元 。
“面向未来 , 我们将在人工智能的无人区去探索 , 我们的很多业务只有靠创新才能打出来 。回到香港二次上市 , 是百度的再次出发 , 是百度的二次创业 。”
李彦宏说 , “我们正在迎来一个为技术创新加冕的大时代 , 我们爱这样的时代 , 我们将勇敢奔赴星辰大海 。”
不管是灵医智惠、百图生科还是百度健康 , 这些业务需要花时间 , 短时间内难见成效 。
16年间 , 百度已经从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成长为具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领先AI公司 。在敲钟现场 , 李彦宏坚定地表示 , 百度愿意为长期投资、为未来投资 ,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是一样坚持 。
【Baidu|百度的“二次创业”和医疗的“长期主义”】换言之 , 百度在医疗领域 , 需要一种“长期主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