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两天成为TOP应用之后,阿里云盘如何重构个人存储市场?

3月22日 , 阿里云盘正式启动公测 。 第二天 , 登上了小米商店总榜第一、苹果商店总榜第二 。
相比内测期间版本 , 公测发布的2.0.4版阿里云盘拥有全新的“探索”页面、全新音视频播放器 。 值得注意的是 , 公测版本还上线了“福利社” , 用户通过解锁福利卡 , 可以获得300G容量权益 。 此外 , 官方还联合多方发布了10多个500G以上无限量福利码 。

团队|两天成为TOP应用之后,阿里云盘如何重构个人存储市场?
文章图片

和大家以往认知中的网盘产品相比 , 阿里云盘采用了一种特别的方式走向用户 。 从一开始 , 它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团队强调不“售卖”速度 , 表示不会通过限速来实现商业化 。
2016年 , 中国的网盘行业陷入危机 , 360云盘、UC网盘、新浪微盘、乐视云盘等逐一宣布关闭 。 如今 , 幸存者百度网盘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市场 , 而正当广大用户习惯于“无从选择”之时 , 阿里云盘的横空出世引发了大量用户的关注 。

团队|两天成为TOP应用之后,阿里云盘如何重构个人存储市场?
文章图片

要知道 , 对于一个网盘产品来说 , 下载速度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痛点 , 会员付费收入则贡献大量的营收 。 而非会员不限速 , 这对阿里云盘来说只是一句口号吗?
如果我们仔细探究团队“异类”的思路和他们对于技术的期待 , 就不难理解为何阿里云盘敢于做这样的创新了 。
异类团队入场
实际上 , 阿里云盘出自阿里云内部的创新产品团队Teambition , 并由智能存储团队 , 包括视觉智能、基础设施方面技术专家联合支持 。
而在阿里云盘宣布公测之前 , 产品团队并不避讳谈论商业化的问题;相反 , 团队强调会很快宣布会员方案——对现在加入公测的用户而言 , 正式收费会是在一年以后;在这期间 , 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福利任务 , 使用更大的免费空间 。

团队|两天成为TOP应用之后,阿里云盘如何重构个人存储市场?
文章图片

团队的运营思路也十分清晰:具体来说 , 包括速度快、隐私安全和长期运营 。 在速度上 , 阿里云盘团队强调称 , 如今人们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在数字世界中 , 这个产品的宗旨是 , 确保用户的数字内容触手可及 。
对用户许下承诺这件事 , 看起来是在为自己商业化的未来设限 。 但阿里云盘似乎不惮于挑战——这跟他们对于产品的理解有关 。
普通云盘产品遵循的逻辑是 , 用户将大量的数字资产存储到产品中 , 之后在需要的时候充会员、消费 , 从而观看一个“云上的视频” 。 “我们不想遵循这个商业模式 , 我们想建立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 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 , 和我们的数字世界的愿景强相关 。 ”阿里云盘产品负责人齐俊元认为 , “等待消费”不是一个理想的数字世界 , 也不会是非常普惠的数字产品 。
既然是创造数字世界 , 就要比普通云盘做出更多云服务的场景 。 团队的想法是 , 如果仅仅认为自己就是做云盘的 , 大概率会被这个市场淘汰 , 但如果可以覆盖到家庭场景、工作场景 , 愿意付费的人群就会更多 。
这也是为什么阿里云盘敢将“不限速”作为自己的第一个原则 。 也就是说 , 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 , 用户都可以迅速访问自己需要的内容 。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 这有悖于过往的商业模式 , 但却回归了用户体验本身 。 对于网盘用户来说 , 快速下载、没有广告、不被打扰 , 这些确实是最为重要的“产品品质” 。
在过去 , 互联网一直是依照“免费”的逻辑收割用户的 。 无论网盘产品还是视频平台 , 都是用大量的“免费体验”吸引足够多的用户、足够忠诚的用户 , 再去劝导其进行付费 。
抢占主用户心智无可厚非 , 但网盘产品的付费探索似乎一直困在狭窄市场的桎梏中 , 基于业务难以做出有意义的商业化 。 一般来说 , 云盘服务商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会员收入和广告收入 , 而终身存储用户数据的成本十分高昂 。
阿里云盘提出的原则其实是在说明一件事情:他们希望突破原有的、限制基本体验来制定商业化方案的做法 。
从现在透露的做法看 , 用户既有更长的选择、试用产品的时间 , 也应该会收到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方案 , 否则尽早公布会员方案就没有意义 。 当然 , 对阿里云盘团队来说 , 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打磨产品功能 , 尤其是目前还缺少的同步盘、智能编辑等用户明显需要的模块 。
回归云的本质
说到底 , 个人网盘产品还是一种云服务 。 而产品模式上的突破 , 实际上应该来源于底层技术的红利 。
相比几年前 , 阿里巴巴的存储等基础技术底座已多次迭代 , 产品架构全面云原生化 。 而阿里云盘背靠的技术是阿里云12年的自研存储网络 , 阿里云盘使用的对象存储(OSS)、云网络等服务 , 也已经达到了全球行业前列水平 。
在这样的基础上 , 阿里云盘的愿景也许是将所有个人关键数据、更多场景都安全、持久放在云盘上 。 换言之 , 阿里云是在用云计算服务的逻辑 , 设计未来的商业化方案 。
今天 , 市面上的网盘产品已经包括了学习场景、工作场景和娱乐生活等 , 但扮演的角色还是停留在“存放内容”而非提供“使用协同” 。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化的拓展 。
而目前 , 阿里云盘在尝试相册存储 , 未来也会拓展笔记功能 , 也就是说 , 未来这款产品的工具属性可能会大于内容属性 , 新的商业化可能也会在这样的场景下诞生 。
当然 , 做工具型产品也意味着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 目前 , 阿里云盘还未实现分享功能 , 团队表示 , 他们在这一方面已经做了较多的技术服务 , 预计在近期版本就会开启 。
至于相册和探索功能 , 目前已经有大量特性在内部完善;同步盘等桌面场景需要的功能 , 已经在技术底层进行规划 。

团队|两天成为TOP应用之后,阿里云盘如何重构个人存储市场?
文章图片

实现这些技术并非易事 , 但背靠阿里云、达摩院两颗大树 , 阿里云盘确实可以有底气地做出上述选择 。 项目组因此提出 , 以“你的数字世界”为核心理念 , 组合阿里巴巴丰富的数字技术 , 创新云产品服务 。
在存储方面 , 阿里云盘使用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对象存储(OSS) , 阿里云具有业内最高的数据持久性和开发者服务可用性(SLA)承诺 。 每一个存储到OSS中的文件 , 接入层会将其按照一定大小分片(可以简单理解为每5MB会做一次分片) , 成为一系列KeyValue , 输出到底层系统中存储 。 这些数据分为了索引文件和数据文件 。
基于阿里云对象存储(OSS)服务 , 很多科研、制造和智能交互领域的企业机构对大数据做大规模吞吐服务 , 因此 , 就基础技术而言 , 这种服务一直以来就必须包括“更稳定”、“更节能”、“更高性能”的特点 。
此外 , 云边端结合的网络技术也会是未来阿里云盘真正“重构”云盘的一个关键点 。 当用户传输、分享内容时 , 阿里云盘可以集成使用阿里云虚拟专网(VPC) , 全球加速和未来5G边缘节点优化等一系列特性 。 若被用户大量分享的内容 , 还会智能存储到最接近的内容分发网络(CDN)节点 。
阿里云云网络在全球21个地域、63个可用区、120多个POP点、2800多个边缘节点提供了优质的全球网络服务;在SLB、SDWAN等企业级服务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在2020年 , 达摩院成立了研究5G和未来通信的XG实验室 。
最终 , 我们可以回到阿里云本身来思考阿里云盘推出的意义:经过12年的底层技术积累 , 阿里云开始探索个人云产品服务 , 阿里云盘是其推出的第一款个人云产品 。 这意味着 , 阿里云走向个人 , 也开始打通更多B端和C端共同需要的计算、存储和安全能力 。
【团队|两天成为TOP应用之后,阿里云盘如何重构个人存储市场?】更重要的是 , 云服务这件事归根结底是支撑数字世界 , 存储的本质是为了更快查看和分享 , 阿里云盘的模式似乎吻合最本质的逻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