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网|保险界的“拼多多” 水滴先别急着上市


亿欧网|保险界的“拼多多” 水滴先别急着上市
文章图片
图1/2

文丨苍翘
从互助 , 到众筹 , 再到保险 , 水滴靠“慈善”赚钱的路子越来越清晰 。
生猛的80后富商正在前赴后继奔向资本市场 。
2015年9月 , 35岁的黄峥创立拼多多 , 仅用3年时间把拼多多带到纳斯达克 。 在用户数量超越阿里、市值甩开京东之后 , 今年41岁的黄峥急流勇退 , 潜心追逐科学家梦 , 留下一个2000亿美元的电商帝国、一系列待解的问题和一群错愕的股东们 。
2016年5月 , 29岁的沈鹏创立水滴 , 用2年时间做到付费用户1亿、位居互联网健康保障领域第一 。 如今的水滴估值“膨胀”到百亿美元 , 即将登陆美股市场 , 或将成为国内“大病筹款”、“相互保险”第一股 , 并在市值上将超过互联网保险第一股众安保险 。
2021年3月10日 , 据IFR国际金融评论消息 , 水滴最早将在本月开始为在美国进行IPO上市前推介 。 而在此之前 , 有关水滴上市的消息已经密集传出3次 。 无风不起浪 , 看似主打“公益”的水滴 , 就要叩响IPO的大门 。
水滴为何急着上市?靠什么盈利?疯狂融资、备受资本青睐的同时 , 又为何持续受到各种质疑?
烧钱换流量
说起水滴筹 , 就不得不提轻松筹 。
二者的关系 , 有点像饿了么和美团外卖 。 虽然饿了么成立时间更早 , 但是美团外卖后来居上 , 在市场份额上牢牢压制饿了么 。
创立水滴前 , 沈鹏曾是美团的“10号员工” , 扛起美团外卖地推团队、赢下“百团大战” , 为后来完胜饿了么和如今的万亿市值打下了基础 。 创立水滴后 , 沈鹏依旧用地推团队这套打法 , 迅速攻城略地、赢下“百筹大战” , 为后来上线水滴保(后更名为水滴保险商城)、跑通盈利模式铺平了道路 。
轻松筹成立于2014年9月 , 比水滴筹整整早了22个月 。 截至2019年7月 , 成立58个月后的轻松筹累计筹款360亿元 , 超过美国Go fund me成为全球最大的筹款平台;截至2021年3月 , 同样成立58个月的水滴筹累计筹款额370亿元 , 成长速度也已超过“前辈” 。
在市占率方面 , 据Kantar Group发布的《网络大病筹款平台行业洞察报告》 , 在筹款侧 , 水滴筹占据66.5%的市场份额;在捐款侧 , 市场份额也超过六成 。
水滴筹是如何做到的?
第一 , 行业首创0服务费 。
轻松筹凭借先发优势霸占市场 , 作为跟随者的水滴筹若不创新 , 别说逆袭 , 就连生存都会变得困难 。 因此 , 水滴筹在成立之时就推出0服务费 , 即患者成功筹款后 , 不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一般为2%)就可以提款 , 一下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
在单用户捐赠指标上 , 水滴筹上有超过3.5亿爱心人士参与捐款 , 人均捐款超过100元(370亿元/3.5亿人) 。 可以看出 , 患者使用水滴筹进行筹款的效率较高 。
第二 , 持续的资本注入 。
一般筹款平台收取的手续费 , 是其可持续运营的保障 。 毕竟是公司 , 不是非营利组织 , 行“公益”之事 , 也要能够活下去 。
沈鹏是美团的元老 , 出走创业之后也得到了老东家的大力支持 。 美团在种子轮、天使轮、A轮 , 连续3轮投资水滴;而后 , 腾讯投资、IDG资本、中金资本等投资方接力 , 至今水滴已完成7轮、合计约40亿元的融资 , 有了烧钱的资本 。

亿欧网|保险界的“拼多多” 水滴先别急着上市
文章图片
图2/2

第三 , 跑通“以保养筹”的模式 。
单看大病筹款业务 , 水滴不收取手续费 , 不像其他平台可以利用手续费实现“以筹养筹” 。 沈鹏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 , 水滴筹是公司社会责任板块 。
但这并不代表水滴筹存在的意义就是做公益 , 其最大价值在于引进流量 。 这种模式有点类似于拼多多 , 通过让利消费者(低价“砍一刀”、0服务费) , 来获取流量 。
其实 , 水滴最先推出的业务是水滴互助业务 。 水滴筹出现后 , 进一步向水滴互助引流 , 通过互助业务收取管理费 , 实现流量变现 。
水滴成立2年后推出保险商城 , 作为收取佣金的第三方保险平台 , 该业务逐渐成为水滴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 2020年 , 水滴保险商城全年保费近150亿元 , 按10%的佣金比例计算 , 有15亿元营收入账 。
“众筹+互助+保险” , 三者形成业务闭环 , 成为水滴筹的核心竞争力 。
急着上市
成立近5年的水滴 , 拥有近乎完美的商业模式、稳定而领先的市场地位 , 为何要在近期急着上市?原因或许有以下三方面 。
其一 , 此前水滴大概率是为了规避政策风险 , 选择“沉默” 。
2020年下半年 , 蚂蚁集团引发争议并终止上市 , 互联网金融成为被重点关照的对象(余额宝、相互宝、基金理财) 。 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2月间 , 市场上也没有关于水滴上市的消息 。
近期 , 蚂蚁集团正在按照监管层的要求有序整改 , 风波渐平 。 水滴此时选择上市 , 既避了风头 , 又赶上港股美股上市热潮 , 更容易登陆资本市场 。
其二 , 不排除水滴在资本的加持下 , 被动上市 。
水滴经历7轮融资 , 豪华投资方的背后 , 水滴也要做出业绩兑现或给予股东回报 。 上市 , 是投资方退出和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方式 。
其三 , 水滴的运营确实需要大量资本支撑 。
水滴互助和水滴筹业务 , 如果想要扩大规模、向更多用户募集更多善款、帮助更多患者 , 需要平台有更厚的资金垫来降低风险 。
水滴的保险商城业务 , 可以对标众安保险——2020年 , 众安保险研发投入9亿元 , 实现总保费167.1亿元 , 是水滴保险商城的11倍;众安保险2020年年报中 , “科技”一词更是出现多达287次 。 由此可见 , 互联网保险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 , 只是售卖一些保险产品的第三方平台 , 而是一个需要进行大量研发投入、强调科技属性的行业 。
自身业务对资金的需要、背后投资方的作用 , 再加上资本市场环境的改善 , 水滴上市不过是迟早的事 。
但不可忽视的是 , 在水滴业务和估值“膨胀”的过程中 , 始终没有摆脱负面消息的影响 。
2019年 , 对水滴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志愿者斗殴、德云社某演员众筹事件发酵、医院扫楼事件等集中爆发 。 不过同时发生的是 , 2019年 , 水滴保险商城保费60亿元 , 同比增幅近600% 。
看似两种极端 , 这样的矛盾可以在拼多多身上找到答案 。
拼多多也始终争议缠身 , 但是并不影响其在用户数量上超越阿里 。 原因在于 , 下沉市场中仍有大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 在对商品质量要求不高的前提下 , 更倾向于廉价产品 。
同样 , 相较于动辄成百上千的商业保险 , 水滴提供的互助和大病筹款业务 , 让消费者只需花几元或几十元 , 就能加入项目获得大病保障 , 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 这是水滴用户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
放慢脚步
目前 , 水滴正从野蛮发展期向成熟运营期过渡 , 身上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 少不了被质疑 。 就像拼多多 , 即便成功上市、股价翻倍、用户数超过阿里 , 但商品质量、平台管理、员工压力等问题 , 并不会随着黄峥的“归隐”而被用户淡忘 。
水滴亟需放慢脚步 , 别急着上市 , 先解决好信任危机 。
由于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 网络互助平台一直存在不少乱象——地推人员为了自身业绩 , 在医院扫楼发生冲突;有人伪造筹款人信息、骗取公众爱心;用户被平台强行引流消费 , 带来困扰 。 这些都引发公众的质疑 , 也在透支用户的信任 。
在黑猫投诉平台 , 搜索“水滴筹”、“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险商城” , 截至2021年3月25日12时 , 共有278条投诉 , 大多集中在“自动扣费”、“广告骚扰”、“不予赔付” , 这直接暴露了水滴成功模式的漏洞 。
比如“自动扣费” 。 有用户表示 , 自己在水滴筹捐款或填写问卷星结束后 , 就被每个月无故自动扣费;随之而来的就是电话和短信广告轰炸 , 甚至影响到用户的正常生活 , 扣费也越来越多;如果要关闭“自动扣费” , 必须通过人工客服进行繁复沟通才可以解决 。
再比如“不予赔付” 。 部分用户反映 , 自身符合理赔条件 , 却被水滴互助加入黑名单或以各种理由拒绝、拖延 。
2020年9月3日 , 证监会打非局已针对快速扩张的网络互助平台发文 , 直接表示“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属于非持牌经营 , 涉众风险不容忽视 , 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 , 存在跑路风险 , 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 对公众进行风险提示 。
可以预见 , 相关政策将逐步完善 , 互联网保险行业将朝着规范、合法化发展 。
而在此之前 , 水滴需要做的是:
规范运营 , 做好风控措施 , 关注互助领域政策的变动;
加大人力和技术支持 , 对筹款人信息进行深入核实 , 从源头上降低恶意骗保的可能性;
杜绝无差异“机械化”引流 , 应用AI、大数据等科技手段 , 对平台用户做甄别 , 采取个性化推荐;
信息透明化 , 尊重用户的知情权 , 对于影响用户决策的关键信息 , 应予以瞩目提醒 , 正确引导 。
在解决好信任危机的基础上 , 水滴还需要重新审视市场格局 。
水滴的直接竞争对手 , 已经不止轻松筹 。 互助业务 , 有相互宝、小米互助、360互助、康爱公社;大病筹款业务 , 有爱心筹、360大病筹;互联网保险业务 , 有众安保险、腾讯微保、慧择保险、平安保险 , 以及京东、苏宁、百度、携程旗下的互联网保险平台 。
如何保持并进一步扩大自身优势?“水可载舟 , 亦能覆舟” , 从用户角度出发 , 做好产品和服务是关键 。
【亿欧网|保险界的“拼多多” 水滴先别急着上市】水滴或许应该花费一些时间 , 在上市前解决诸多问题 。 否则若上市后问题爆发 , 不仅会影响到水滴本身、用户和原始投资者 , 更会牵连到大量散户投资者 , 那时水滴将进退两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