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G思考应用篇:5G应用2B2C需齐头并进

5G商用一年多来 , 网络建设和用户增长不断加快 , 5G应用成为5G商用的关键 。 5G需要面向个人(2C)和行业(2B)两个应用方向同时发力 , 创新模式需从“模仿式创新”转变为“引领式创新” , 成为数字中国的关键基础设施底座 , 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
5G可以同时满足2C和2B两大方向的需求 , 2C是2B应用的基础和延伸 , 两者需要齐头并进 。 5G应用既要满足个人应用对交互方式、生活便捷提升的需求 , 也要满足各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的需求 。 很多5G行业应用是个人应用在行业领域的延展和融合创新 , 例如“5G+VR/AR”在工业领域 , 可以用于远程研发和协同设计 , 在教育领域则可开展VR/AR交互式课堂 , 在医疗领域可以实现远程手术示教;“5G+高清视频”除了用于个人娱乐和媒体传播 , 还可以在工业领域用于机器视觉检测 , 在安防领域用于摄像头监控 , 在医疗领域用于远程会诊 。 在某种意义上 , 5G个人应用是5G的基础性应用 , 个人应用领域的创新可以进一步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 , 为各行业赋能 。
移动通信有史以来 , 最基本的功能都是为人服务的 , 因此2C是5G应用发展的“基本盘” 。 在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的5G三个应用场景中 , 增强移动宽带场景是最先实现的 , 也是满足个人用户的主要场景 。 对个人用户而言 , 一方面5G将促进人类交互方式的升级 , 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频(4K/8K)、VR/AR、浸入式游戏等更加极致的业务体验 , 另一方面5G将支持综合利用手机、VR/AR终端、可穿戴设备、传感器、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多种终端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 例如5G车联网和智能座舱、“5G+超高清”直播、5G+无人外卖配送等等 ,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更多的惊喜 。 目前电信运营商已推出了包括5G+4K高清视频、5G+VR/AR、5G云盘、5G云手机、5G云游戏等特色业务 , 互联网企业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组合优势 , 在游戏娱乐、赛事/演艺直播、居住服务等领域加快应用探索 。
【中国|5G思考应用篇:5G应用2B2C需齐头并进】目前很多人认为5G商用后 , 个人用户没有感知 , 其实“先有路、后有车”是5G发展的必经阶段 。 截至2020年12月 , 中国已建设5G基站超过71.8万 , 但相比于中国已经建设了575万基站的4G网络 , 5G只占4G基站数的13.6% , 覆盖深度和广度还没有达到支撑规模发展的程度 。 虽然中国5G连接数已经超过2亿 , 在中国整体移动用户中的占比仅有12.5% , 用户发展还没有进入爆发阶段 。 纵观3G/4G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商用初期 , 各方都有对“杀手级”应用存在猜测甚至质疑 。 移动通信个人应用的创新需要一定的网络和市场基础 , 网络覆盖和用户渗透一般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 , 才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空间 , 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如资本、人才、研发等 , 因此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酝酿 , “杀手级”应用才能崭露头角 。 以3G为例 , 中国2009年开始商用 , 2013年渗透率达32.7% , 微信月活用户达到3.5亿 , 此时迎来了3G手机应用的全面爆发 。 以4G为例 , 中国2013年底开始商用 , 2015年用户渗透率达30% , 短视频业务开始进入用户视野 , 2016年中国移动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1.53亿人 , 4G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 按照发展规律 , 随着5G网络覆盖的提升 , 用户普及率会快速增长 , 预计2023年中国5G用户达到6亿 , 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35%以上 , 市场空间巨大 。 回顾个人移动应用的历史 , 每一代都会出现新应用新业态 。 5G时代 , 我们坚信2C领域依然会迸发出惊人的创新活力 , 为个人生活、娱乐和沟通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生活方式 , 抓住这个机遇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 。
2B是5G应用发展的“新空间” 。 5G的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特性 , 使得5G能够支持更为广泛的应用 , 因此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基础上 , 从5G开始移动通信开始探索面向行业需求的应用空间 。 目前在工厂、矿山、港口、医疗、电网、交通、安防、教育、文旅及智慧城市等十多个领域 , 已初步形成有望规模商用的应用场景 。 在港口 , 基于5G的港机远控、智能理货、无人运输等应用大大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在矿山 , 5G无人矿卡、远程矿机操控大大极大的改善了矿工的工作环境 , 减少人员伤亡风险;疫情期间 , 19个省份的60多家医院基于5G远程会诊为3000多位患者提供服务 。
从应用雏形走向成功的商业实践、让用户有明确的感知还需要诸多的探索 , 需要从“技术优势-使用价值-商业价值”的逐步转化 。 在发展3G和4G时 , 中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开展本土化创新 , 缩短从网络部署到商业应用繁荣的时间周期 。 但在5G阶段 , 我们走在了世界前列 , 已迈入“无人区” , 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 , 牵引应用繁荣需要更长的成长期 。 当前 , 5G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 产业生态仍在构建 , 产品服务供给尚不充足 , 需加速将5G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使用价值 , 再将5G应用的使用价值转换为商业价值 , 这个过程必然经历各种坎坷 。 下一步 , 需要积极引导运营商、设备商、互联网企业、行业应用方共同合作 , 进一步加大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投入 , 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供给 , 实现从“模仿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的转变 , 走出中国特色5G应用发展道路 。
对于5G应用的发展 , 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 短期内的应用探索艰难不代表5G不能孕育出繁荣的应用 , 更不能将2B和2C的应用发展割裂开来 , 2C应用的繁荣可以为2B应用奠定基础 。 未来中国基于5G的2C和2B应用需要齐头并进 , 协同发展 , 不断探索5G应用场景 , 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共同塑造中国数字强国 。 (李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