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是深圳发展的重点领域 。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主阵地 , 光明科学城未来是什么样子?采访人员获悉 , 《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在最新一期《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正式发布 。
【综合性|光明科学城规划正式出炉 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按下“快进键”】光明科学城地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关键节点 , 是国家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南部核心引擎 。 据悉 , 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约99平方公里 , 东、南至光明区边界 , 西至龙大高速、茅洲河 , 北至深莞边界 。 科学城构建“一心两区”总体空间布局:“一心”即光明中心区 , 以光明中心区为依托 , 建设科学城的生活服务中心;“两区”即装置集聚区和产业转化区 。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 《规划》给了光明科学城五大战略定位:世界级大型开放原始创新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前沿阵地 。
《规划》对光明科学城建设明确了时间表和任务图:至2022年底 ,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框架基本形成 。 在建和运行的区域性装置设施达到7个 , 完成1-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并开工建设 ,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体制机制取得突破 , 中山大学·深圳、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研究型大学和机构投入运营 , 深圳湾实验室基本完成综合性公共技术研究平台建设 。 展望2035年 , 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
光明科学城重点发展信息、生命和新材料领域 。 在信息领域 , 以缩小“摩尔定律时代”技术差距、加快培育自主创新生态为目标 ,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超级计算、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细分领域 ,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应用、融合发展 , 形成安全可控、互相适配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 。 在生命领域 , 聚焦生物产业创新发展需求 , 重点发展合成生物学、脑与认知科学、精准医学等细分领域 , 开展从微生物到灵长类再到人类生命的研究 , 形成全链条、全尺度的生命解析体系 。 在新材料领域 , 适应材料研究从经验摸索到人工设计调控转变的趋势 , 重点发展贯穿制备、表征、计算和服役的全流程研发和应用 , 形成新材料发展创新体系 。
一座城市拥有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 , 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 , 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 为精准引进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 , 《规划提出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高端创新载体 , 增强对高水平人才和团队的吸引力与承载力 , 探索通过“薪酬谈判制”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科学家和一流科学团队 。 《规划》还提出深化科研项目经费改革 。 探索科研项目经费调剂权下放、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 , 建立以信任为前提的顶尖科学家负责制 , 赋予其充分的人财物自主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 。
有市场人士认为 , 相比于北京、上海及合肥的科学中心而言 , 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定是高度市场化的 , 让政府科研机构有转化研究成果的积极性 , 让企业科研机构关注基础研究的战略性 , 支持大大小小的创新个体试错 , 进而实现从0到1的创新突破 。
推荐阅读
- 科学|中阳县北街小学:体验科学魅力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Disney|光明日报评迪士尼凌晨数千人排队抢购玩偶:道理何在?
- 曹志兴|90后教授曹志兴:最一流的基础科学来源于好奇心
- 审判|直接服务“三城一区”主平台,怀柔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成立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国家|光明日报评论员:向扎根基层的青年学子致敬
- 孩子|“双减”后 科学实践课如何做好“加法”
- 生命科学学院|科技馆内感受科技魅力
- 牙膏管|太空跨年是什么体验?航天员在太空也能吃到家乡美食?| 科学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