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不停喝酒不停地吐...英国的容量单位,最初都是用嘴测出来的
-
来源: SME科技故事
追溯英国容量单位的由来 , 加仑、夸脱、品脱、坎宁、蒲式耳 , 这些容量都建立在口上 。 不停地喝酒 , 不停地吐到容器里 , 吐2口是1小杯 , 吐4口是1杰克 , 吐8口是1及耳 , 吐16口是1大杯 , 吐32口是1品脱 , 吐64口是1夸脱 , 吐128口是1波特尔 , 吐256口是1加仑……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改革度量衡 , 重新厘定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 并且让容量与重量相结合 。 她规定1品脱等于20盎司 , 1夸脱等于40盎司 , 1加仑等于160盎司 。 1盎司则是与360颗大麦等重的水容量 。
文章图片
图1/10
油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约1588年) , 现藏于沃本修道院
01
古代英国人的容量单位
追溯英国容量单位的历史 , 英国人过去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品脱(Pint)、夸脱(Quart)、波特尔(Pottle)、加仑(Gallon);此外还有更大的容量单位 , 例如配克(Peck)、坎宁(Kenning)、蒲式耳(Bushel);以及更小的容量单位 , 例如大杯(Cup)、及耳(Gill)、杰克(Jack)、小杯(Pony) 。 如图1、图2所示 。
文章图片
图2/10
文章图片
图3/10
这些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
文章图片
图4/10
根据以上换算关系 , 我们可以瞧出两个要点:
第一 , 传统英制容量单位之间都是倍数关系 , 典型的二进制;
第二 , 所有英制容量单位都是建立在“口”之上的 。
什么是“口”?就是一小口 。 喝一小口红酒 , 再吐到量杯里 , 这个容量就是1口 。 不停地喝 , 不停地吐 , 一口一口地累加 , 吐2口是1小杯 ,吐4口是1杰克 , 吐8口是1及耳 , 吐16口是1大杯 , 吐32口是1品脱 , 吐64 口是1夸脱 , 吐128口是1波特尔 , 吐256口是1加仑 , 吐512口是1配克 , 吐 1024口是1坎宁 , 吐2048口是1蒲式耳 。
02
用嘴测度容量?女王恼了
看到这儿 , 您肯定会觉得恶心——那么多、那么“高大上”的容量单位 , 竟然是通过一口一口去量得出来的 。 多不卫生啊 。
是的 , 确实不卫生 。
不卫生倒也罢了 , 最可怕的是不精准 。 您想啊 , 人的嘴有大有小 , 小芳樱桃小口 , 一口能吐5毫升;小强血盆大口 , 一口能吐50毫升 。 都是一口 , 差了十倍 。 即使是同一个人 , 每一口也不一样大:喝清爽扎啤 , 一口能灌半斤;喝烧刀子 , 一口最多半两 。 还是一口 , 又差了十倍 。
【新浪科技综合|不停喝酒不停地吐...英国的容量单位,最初都是用嘴测出来的】《淮南子·泰族训》有云:“寸而度之 , 至丈必差;铢而称之 , 至石必过 。 ”一寸一寸地累积 , 累积到一丈 , 微小的误差会变成巨大的误差;一铢一铢地累积 , 累积到一石 , 微小误差会变成更加巨大的误差 。
寸和丈是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 , 10寸为1尺 , 10尺为1丈 。 从寸到丈 , 要累积100次 , 假如每寸有1毫米误差 , 那么每丈就能差出100毫米 ,差不多跟您的手机一样长了 。
铢是古代中国的重量单位 , 24铢为1两 , 16两为1斤 , 120斤为1石(这里的“石”是“禾石”简称 , 读shí;如果作为容量单位 , 则读dàn) 。 从铢到石 , 要累积46080次 , 假如每铢有1克误差 , 每石就能差出46080克 , 也就是46.08千克 , 差不多跟一个极瘦的女模特一样重了 。
古代英国人把各种容量单位建立在“口”的基础上 , 假如每一口只有1毫升误差 , 当累积到品脱的时候 , 误差32毫升;累积到加仑 , 误差高达256毫升;如果累积到蒲式耳 , 误差将是2048毫升 。 朋友们 , 两千多毫升 , 那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三瓶红酒啊!
公元1559年 , 伊丽莎白一世(上图)登上英国女王的宝座 , 她发现了现有容量单位既不标准也不卫生的弊端 , 于是下令废除用口称量的野蛮传统 , 并让容量与重量相结合 , 重新定义英国的容量单位 。
伊丽莎白一世是这样做的:她保留了品脱、夸脱、加仑等传统单位 , 但她让这些容量与“口”脱钩 , 与“盎司”结合起来 。 她规定 , 1品脱等于20盎司 , 1夸脱等于40盎司 , 1加仑等于160盎司(见下图) 。
文章图片
图5/10
常用英制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 1大杯=8液盎司 , 1品脱=2大杯 , 1夸脱=2品脱 , 1加仑=4夸脱 。
盎司本来是重量单位 , 1盎司等于360颗大麦加起来的重量 。 伊丽莎白一世让人用天平称重 , 在一个托盘里放入360颗成熟、饱满、晒到干透的大麦 , 在另一个托盘里注入同等重量的清水 , 再把这些托盘里清水倒进玻璃杯 , 玻璃杯里的清水有多少 , 作为容量单位的1盎司就有多少 。 也就是说 , 1盎司(上图)既是360颗大麦的重量 , 又是与360颗大麦等重的一杯水的容量 。
文章图片
图6/10
世纪苏格兰的木雕扇贝双耳酒杯(容量为1盎司)
盎司确定了 , 品脱、夸脱、加仑也就确定了 。 稍做计算就能知道 , 1品脱的水与7200颗大麦等重 , 1夸脱的水与14400颗大麦等重;1加仑的水与57600颗大麦等重 。 大麦有大有小 , 但是将几百颗、几千颗、几万颗大麦混在一起称重 , 得到的会是平均重量 , 可以抵消颗粒之间的一些误差 。
伊丽莎白一世用上述方法改革英国容量单位 , 至少有以下三种好处:
第一 , 新的容量单位不再需要用嘴测度 , 更卫生 , 更精准;
第二 , 让容量与重量挂钩 , 为进一步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第三 , 大麦是当时欧洲最常见的谷物 , 是可应用范围内的最天然、最公平的容量测定标准 , 当交易双方在量度上有分歧时 , 不用找标准容器 , 不用找政府裁决 , 随随便便抓一把大麦 , 找一架天平 , 简简单单测量一下 , 就能消除分歧 , 这对促进市场交易非常有帮助 。
文章图片
图7/10
03
英国容量统一了吗
其实在伊丽莎白一世之前 , 曾经有好几位英王试图统一度量衡 。
1197年 , “狮心王”理查一世颁布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度量衡法令 ,规定“全英格兰的所有度量衡都应使用同一标准” 。
1215年 , 理查一世的弟弟“无地王”约翰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 , 该宪章规定:“全国应有统一之度量衡 。 酒类、烈性麦酒与谷物之量器 , 以伦敦夸脱为标准;染色布、土布、锁子甲布之宽度 , 以织边内之两码为标准;其他衡器亦如量器之规定 。 ”
文章图片
图8/10
爱德华三世
从1312年到1377年 , 爱德华三世在位期间 , 先后颁布《进口衣装条例》、《羊毛条例》、《葡萄酒条例》、《鲱鱼条例》、《腌鱼条例》、《家禽条例》 , 以及1389年理查德二世颁布《土地丈量标准条例》、《甘草、燕麦和家用面包条例》 , 都在重申《自由大宪章》的基础上 , 对全国度量衡的标准做出了详细规定 。
从1422年到1471年 , 亨利六世在位时 , 英国政府制造出一大批标准的度量衡器具 , 分别交给各地的市长和警察保管 , 当交易双方在度量衡上有分歧时 , 可以向官方求助 , 用标准器具来裁决 。
不过 , 裁决是需要付费的 , 双方交易根据商品的大小、轻重和贵重程度 , 向官方支付0.25便士到1便士不等的裁决费 。
从1509年到1547年 , 亨利八世在位时 , 英国政府开始强令地方官为民间度量衡器具加盖印记 , 凡是跟官方标准相差太多的尺子、天平和容器 , 强制退出市场 , 不许继续使用 。
文章图片
图9/10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
从1558年到1603年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 , 英国政府开始在各地市场上专设“市场监督员”这个职位 , 让市场监督员们控制物价、检查度量衡 。
但是 , 无论是伊丽莎白一世 , 还是其他英王 , 都没有做到真正统一英国的度量衡 , 甚至连容量单位都没有统一 。
最典型的表现是 , 各行业的容量标准不一样 , 同样是1加仑 , 量红酒的加仑就跟量啤酒的加仑有区别 , 量啤酒的加仑又跟量黄油的加仑有区别 , 量黄油的加仑则跟量谷物的加仑有很大区别 。 假如说1加仑红酒有4000毫升 , 那么1加仑大麦至少会有4500毫升 。 其他的容量单位 , 像夸脱、品脱、配克、蒲式耳等也是如此 , 称量液体商品的量器总是比称量固体商品的量器要小一些 , 结果就在英国和英国殖民地形成了“干量”和“液量”这两套标准 。
英国容量单位的统一 , 其实是在1824年才完成的 。 在那一年 , 英国政府再次颁布度量衡法令 , 废除“干量”和“液量” , 统一采用“英制”容量 , 然后才形成这样一套沿用至今的容量单位:
文章图片
图10/10
原先的一些容量单位 , 例如坎宁、波特尔、大杯、杰克、小杯 , 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
其后 , 在法国牵头下 , 国际公制委员会成立 , 国际度量衡大会召开 , 米、千米、克、千克、毫升、公升 , 渐渐成为国际通用的公制单位 。 英国政府与时俱进 , 将英制容量与公制单位挂钩 , 规定1加仑等于4.54609188升 , 也就是4546.09188毫升 。
相应地 , 其他英制容量也都跟升和毫升建立了对应关系 , 虽然说换算起来稍微复杂一些 , 但是每个容量都清晰可靠 , 基本上做到了与国际接轨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