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破译“快乐神经递质”结构

◎徐沛雨 采访人员 王 春 
3月25日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和蒋轶团队 , 联合浙江大学张岩团队以及国内外多个研究组 ,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 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三种5-羟色胺受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 揭示了磷脂和胆固醇如何调节受体功能 , 以及抗抑郁症药物阿立哌唑的分子调节机制 。  
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 , 它在大脑中发挥作用 , 赋予我们感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 因此也被称为“快乐神经递质” 。 5-羟色胺系统参与人体广泛的生理功能 , 包括调节大脑的记忆、认知、情感、学习和成瘾性 , 该系统的失调可能会引起多种精神类疾病 , 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双相障碍、偏头痛等 。 5-羟色胺的生理功能是由十几种5-羟色胺受体介导的 , 明确它们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机制 , 会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  
过去科学家们对5-羟色胺家族受体的精细结构了解甚少 , 使得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十分困难 。 为了开发更有效且毒副作用更低的治疗药物 , 研究人员采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 , 首次解析了三种5-羟色胺受体结合不同配体的冷冻电镜结构 , 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治疗靶点5-HT1A受体的结构 , 偏头痛治疗靶点5-HT1D受体的结构和多种精神类疾病潜在的选择性治疗靶点5-HT1E受体的结构 。 这些结构为靶向5-羟色胺受体的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基础 。  
5-羟色胺受体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 , 除了内源性配体和药物分子能够调节它们的功能以外 , 脂质也对维持受体正常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 但由于技术困难 , 科学家对脂质调控膜蛋白的机制尚不清楚 。 该研究突破多项技术难题 , 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5-HT1A受体受到磷脂和胆固醇的分子调节机制 。  
【|我科学家破译“快乐神经递质”结构】科研人员发现 , 磷脂分子PI4P能结合于5-HT1A受体和G蛋白的相互作用界面 。 多个胆固醇分子结合在受体的跨膜区 , 直接参与了受体的激活 , 并且胆固醇分子还参与调节了药物阿立哌唑与受体的结合 。 阿立哌唑是临床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 , 同时被用于治疗抑郁症、双相障碍、自闭症等重要精神类疾病 。 揭示磷脂和胆固醇调控5-羟色胺受体的机制 , 将为深入理解5-羟色胺系统和开发新型安全、有效的精神类疾病治疗药物提供重要的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