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为造车,小米准备了1000亿,能不能把汽车价格“打下来”?

经济网 | www.ceweekly.cn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 孙冰 | 北京报道

雷军|为造车,小米准备了1000亿,能不能把汽车价格“打下来”?
文章图片

“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 , 我决定亲自带队 , 这将是我人生当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 我愿意押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 , 为小米汽车而战 。 ”在3月30日晚举行的小米2021春季发布会上 , 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之后 , 一度哽咽、眼含热泪地宣布了这个消息 。
3月30日港股盘后 , 小米集团(01810.HK)在港交所正式发布公告 , 宣布进入造车领域 。 受此消息提振 , 3月31日港股开盘 , 小米集团(01810.HK)的股价盘前竞价高开14% , 但当日收盘时涨幅仅为0.59% 。
十年投入100亿美元 , 够用吗?
作为小米开启新十年征程的第一场重要发布会 , 也是小米史上新品最多的一场发布会 , 小米2021春季发布会原本计划在3月29日举行 , 时长要超过4个小时 。 但由于雷军身体原因 , 变为连续两天举办 。
30日当晚 , 雷军的声音依然有些嘶哑 , 但他宣布的消息却个个重磅 。 除了小米11Pro、小米11 Ultra、小米MIX FOLD等一系列新品手机以及笔记本和其他IoT产品 , 小米还正式公布了两项重大消息:一是启用由国际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操刀设计的小米新logo;二是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 。
“我们将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全新的征程 。 ”雷军说 。
当然 , 外界最为关注的还是小米的造车计划 。 雷军透露 , 小米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 , 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 而自己会亲自挂帅CEO 。 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 , 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将达100亿美元 。
十年投入100亿美元造车是什么概念?够用吗?采访人员查阅对比了几家“小米汽车”可能竞争对手的财报和融资纪录 。
新能源智能汽车市场中 , 中国传统车企中的“头部玩家”是比亚迪和吉利 。 根据两家公司公布的最新财报 , 2020年 , 比亚迪总营业收入为1566亿元人民币 , 研发投入金额合计85.56亿元 , 研发在总营收中占比约为5.4% 。 而吉利汽车2020年总营收为921亿元人民币 , 其中研发投入48亿元 , 在总营收中占比约为5.2% 。
而“造车新势力”方面 , 蔚来2020年研发投入为24.88亿元人民币 , 在总营收中占比为15.3% , 预计2021年研发投入将增加一倍 , 约为50亿元;理想2020年研发投入为11亿元 , 在总营收中占比为11.6%;小鹏2020年研发投入为17.26亿元 , 在总营收中占比为29.5% 。
对比来看 , 2020年 , 小米集团总营收规模为2459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130亿元 , 同比增长12.8% 。 而同期的研发投入 , 2019年为75亿元 , 2020年增加至93亿元 , 增幅为23.5% 。 不过这个数字还是略低于小米年初对外释放的“2020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的目标 。
根据公开信息 , 蔚来至今的融资总额约为96亿美元 , 小鹏汽车融资总额约为77亿美元 , 理想汽车融资总额约为31.6亿美元 , 比亚迪的融资总额约为113亿美元 , 而特斯拉融资总额则超过200亿美元 。
对比来看 , 小米计划十年百亿美元的投入并不算特别夸张 , 但雷军表示 , 小米造车目前并不考虑对外融资 , 小米汽车将是小米100%持股的全资子公司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智能电动汽车非常受资本的追捧 , 这也是为何过去的2020年 , 从特斯拉到蔚来 , 股价都飙升数倍甚至十余倍的原因 , 连贾跃亭的FF法拉第未来都起死复生 。 不少风险投资人都对小米造车充满兴趣 , 如果雷军想要融资 , 可能不是难事 。
但雷军还是表示 , 小米会全资造车 。 因为“目前小米有了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 , 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 , 有最好的智能生态 , 还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 。 ”他说 。

雷军|为造车,小米准备了1000亿,能不能把汽车价格“打下来”?
文章图片

关于造车 , 雷军在犹豫什么?
小米要造车的消息其实流传已久 , 不过 , 小米却一直在“辟谣” 。 此前 , 有媒体援引小米内部人士的消息报道称 , 股东投资人和小米团队其实对造车的欲望很强烈 , 犹豫的正是雷军本人 。
雷军也没有讳言自己的犹豫 。 “今年1月15号 , 董事会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一下电动车产业 。 讲实话 , 一开始 , 我心里是不愿意的 。 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 , 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 , 做车会不会分心?但是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时代的大潮面前 , 我们将何去何从?”雷军表示 。
作为特斯拉的首批中国车主 , 雷军对电动汽车行业一直非常关注 , 他还透露 , 他和小米其实已经先后投资了十几家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公司 。 雷军透露 , 在过去75天里 , 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 , 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 , 两次正式的董事会 , 小米才做出了小米史上的最重大的决定:造车 。
而另据采访人员了解 , 除了带队的雷军 , 一手打造了小米电视的王川将负责小米汽车的具体执行 。
不过 , 不止小米 , 对于所有新玩家而言 , 造车这件事都有很多山峰要爬、很多深坑要迈 。 更何况“造车新势力”们已经出发了五六年 。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小米要怎么造车?雷军还会坚持小米手机的打法吗?还会做极致性价比的“年轻人的第一辆电动汽车”吗?靠软件服务而非硬件盈利的互联网思维还能奏效吗?
小米造车的消息一出 , 就有网友们便开始猜测 , 按照小米的定价逻辑 , 小米汽车会不会是99999元一辆?会不会启动前要看15秒广告 , 但车价可以便宜2万元?
而外界对小米汽车更多的期待在于 , 它能如何与小米手机以及小米的IoT生态融合联动 , 如何带来不同的价值和体验 , 这无疑是小米汽车最独特的竞争优势 。
风口之下 , 小米的造车和华为的不造车
近年来 , 大量资本和互联网、房产、家电等多个行业的巨头纷纷涌向智能电动汽车风口 , 而传统汽车厂商也在积极转型或者寻找伙伴 。 在智能手机的玩家当中 , 除了小米 , 华为也显露了对汽车场景的巨大野心 , 只不过华为选择的是不造整车 。
早在2019年5月 , 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 2020年4月 , 华为正式发布了HiCar品牌 , 并推出了其为智能汽车打造的全栈式解决方案 , 涵盖“五大系统、三大平台” , 一应俱全 。
有业内人士调侃 , 华为在智能汽车上的技术专利和解决方案 , 除了没覆盖车壳子 , 其他技术活儿全干了 。 目前 , 华为HiCar已经合作了超过150款车型 , 预计到2021年装车量将达到500万台 。
这也让外界不断传出华为造车的传闻 。 不过 , 去年11月25日 , 华为内部网站心声社区刊出一份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签发的文件 , 其中再次重申 , 华为不造整车 , 而是聚焦ICT技术 , 帮助车企造好车 , 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 “以后谁再建言造车 , 干扰公司 , 可调离岗位 , 另外寻找岗位 。 ”任正非表示 。
无论是小米选择自己造车 , 还是华为选择“退居后排” , 为造车企业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 , 都是看中汽车行业正在逐步智能化、电动化的行业大趋势 , 正如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转型浪潮 , 不得不追上紧跟 。 雷军的小米 , 也是“时代的一粒米” 。
责编| 姚坤
版式 | 杨琳
【雷军|为造车,小米准备了1000亿,能不能把汽车价格“打下来”?】微信值班:周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