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这8地AI产业规模占全国80%北京深圳企业数量最多
作者: 金叶子
作为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建设能借助应用牵引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
就在2月份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 , 支持创建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杭州、广州、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下称“先导区”) 。 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深圳、济南-青岛3个先导区后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二批先导区名单 。 至此 , 全国人工智能先导区已增至8个 , 已经涵盖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四大区域 。
8个先导区在产业规模、企业数量、高校资源、人才优势上有何差异?
赛迪顾问日前发布的《一图读懂: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特色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特色》(下称《报告》)显示 , 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方面 , 北京和深圳规模较大 , 均占全国20%左右;上海和杭州位于第二梯队;8个先导区的产业规模已经占全国的80.9% 。
同时 , 企业数量也与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成正相关——8个先导区拥有全国83.2%的企业 。 其中 , 北京和深圳的人工智能企业占比最高 , 上海和杭州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创业热情较高 。 不过 , 在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方面 , 先导区城市和非先导区差距不大 。 其中 , 深圳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相对较少 。 在人工智能人才方面 , 北京领跑全国 , 拥有超过半数的杰出人才;杭州位居第二 。
上述这些数据也和去年10月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下称“AI报告”)相一致 。 AI报告显示 , 中国人工智能区域发展与国家区域战略高度协同相互促进 , 区域要素汇聚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引领 。 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区域性引擎 , 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国的83% , 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也展现出人工智能发展的区域活力 , 产业集聚区初显区域引领和协同作用 。
《报告》撰写者、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于凯迪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分析称 , 整体而言 , 两批先导区所属城市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 先导区未来建设方向是落实在具体产业中搭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共性发展要求 。 在第一批城市中 , 上海金融市场开放灵活、投资环境极佳 , 且科创氛围浓厚;深圳电子信息基础雄厚 , 面向AI应用的新型基础研究能力较强;济南-青岛制造业产业基础良好 , 大数据资源与应用场景丰富 。
【第一财经|这8地AI产业规模占全国80%北京深圳企业数量最多】除了工信部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 科技部也在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设 , 目标是到2023年 , 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 , 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 近日 , 科技部发文支持长沙、苏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
于凯迪告诉采访人员 , 虽然工信部的8个先导区以东部城市为主 , 但中西部地区部分城市也有自身优势 。 比如 , 在科技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 , 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有重庆、成都、武汉、长沙 。 在先导区与试验区建设协同推进的过程中 , 重庆、武汉、长沙有望兼备“融合应用”和“技术攻关”的双向发力点 , 实现区域内人工智能产业的融通发展 。
推荐阅读
- 代码|GGV纪源资本连投三轮,这家无代码公司想让运营流程变简单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