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媒体热议“互联网大厂黑话”:如何才能好好说话?
_原题是:这事儿|媒体热议“互联网大厂黑话”:如何才能好好说话?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喻琰
“赋能”、“链路”、“对齐”、“颗粒度” , 这些互联网黑话你能看懂吗?《人物》杂志4月2日刊发的题为《互联网大厂的黑话困局》的深度报道 , 披露了“黑话”在互联网大厂流行的现象 。
【澎湃新闻|媒体热议“互联网大厂黑话”:如何才能好好说话?】报道称 , 一位受访者柳菲菲在对接客户时 , 一开始说“我们接下来将在几号几点在XX发布什么内容 , 会用到XX微博账号” , 话语直白简单 , 客户却很抵触 , 她想到 , “在互联网圈里混 , 怎么能说大白话?”
随后柳菲菲调整思路 , 把同样的意思重新说了一遍 , “我们先开篇预热 , 拉高期待值……然后借势发酵 , 引起围观 , 为营销赋能……”客户最终觉得“清晰多了” 。
该报道引发不少读者留言评论 。 有读者留言称 , “好好说话是一种美德 , 希望大家都说能让其他人听得懂的话 , 别在那说一堆自认为高级、但实际上让人听得一头雾水的名词” 。
什么是“赋能”?互联网“黑话”背后代表了怎样的话语逻辑?
3月30日 , 光明网发表评论文章称 , “赋能”一词最早是个学术概念 , 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社会学者提出用来解释种族问题 , 后经过诸多社会科学领域对这一理论的应用和扩展 , 没想到近40年后会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遍地开花 。
该文章称 , 听起来 “高大上”的术语 , 其实理解了就会发现“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 这一文化趋势的背后 , 反映的正是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各场景的全面渗透 , 以及互联网产业、企业的迅速崛起 , 成为一名“互联网人” , 已经成为不少人“真香”的职业选择 。
该文章认为 , 在语言学界的一个共识——话语是有等级的 。 显然互联网行业术语超出了日常职场交流的范畴 , 它不会轻易消逝 , 反而被使用者不断强化 , 其背后所代表的行业门槛和对从业者的支配性也在不断增强 。
4月1日 , 封面新闻发表评论文章探讨 “互联网大厂黑话”背后的驱动力量 。
文章指出 , “互联网大厂黑话”有两股深刻的驱动力量 。 其一是互联网大厂内部的科层博弈 。 “黑话”是大厂“中间层”的武器 , 用以显示自己的专业性和“贡献” , 并对下建构起“排斥壁垒”、对上飙戏邀功;其二是互联网公司对外争夺公共话语权、文化影响力的努力 。 时至今日 , 互联网大厂不只是“商业英雄” , 更俨然成为价值图腾和信仰权威 。 而输出“黑话”就是其“文化输出”和“强化认同”的重要路径 。
文章认为 , 互联网大厂原本就是一片文化荒漠 , 其从财富成功转而“文化自信”爆棚 , 自娱自乐无伤大雅 , 出来卖弄就贻笑大方了 。
4月2日 , 澎湃新闻发表评论认为 , “互联网大厂黑话”不过是一种无意义的内卷游戏 。
评论认为 , 在一个企业内部 , 如果竞争和选拔机制不够清晰、不够务实 , 员工之间的比拼 , 就只能务虚、只能体现在创造“黑话”上 。 既然干的事情差不多 , 比的就只能是谁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 把平淡无奇的事情说得高入云端 , 唬人不倦 。
如何不讲互联网“黑话”?该评论认为 , 要排除这种毒素 , 公司领导人口头批评是不行的 , 能不能真正建立高效、公平的企业文化和评价机制 , 才是解决之道 。
推荐阅读
- 设备|雷军亲自演示 MIUI 13“小米妙享中心”:一拖流转媒体内容
- 地球|没有了人类,地球气候环境会怎样|澎湃问吧年度盘点(上)
- 新闻|(暂不发)2021新闻年历|你不停翻着新闻,寻找时间的故事
- 相关|科大讯飞:虚拟人交互平台1.0在媒体等行业已形成标准产品和应用
- 媒体|贵阳“融媒大脑”平台发布
- 新闻|祝贺!我国成功发射天绘-4卫星
- 飞船|2021中国航天年度照片,每一张都让人心潮澎湃
- the|流媒体大战白热化:明年美8大媒体集团内容开支将达1150亿美元
- 手机|小米将五年研发投入翻倍至千亿“死磕技术” 自研芯片澎湃P1主攻充电续航
- 媒体播放器|内容付费来了 消息称抖音正测试短视频“赞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