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陈果静 姚 进
5年前曾表示“不会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华为 , 却在近期悄然将一张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
【|华为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近期 , 第三方支付公司——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 , 原股东上海沃芮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退出 , 新增股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100% 。 这意味着通过收购讯联智付 , 华为获得了一张支付牌照 。 而在2016年 , 时任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部总裁的苏杰曾表示 , 华为遵循边界意识 , 不会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 。
华为为何宁可“食言”也要拿下支付牌照?近年来 , 字节跳动、快手等互联网头部企业也均通过收购等方式布局了支付业务 。 小小一张支付牌照 , 究竟能给华为带来多大想象空间?
为何二度“试水”
这并非华为第一次“试水”支付业务 。 5年前 , 华为就通过“Huawei Pay”(华为支付)产品尝试了一把 。
2016年 , 各种“Pay”类产品推出 , 如当时引发关注的Apple Pay(苹果支付)、Huawei Pay、Samsung Pay(三星智付)等 , 均是与手机厂商合作、以手机硬件为载体、基于NFC技术的支付产品 , 其功能更像装在手机里的“虚拟信用卡” 。 但很快这股热潮就过去了 , 并没有撼动二维码扫码支付的“江湖地位”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Pay”类产品只是手机厂商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 此次华为拿下支付牌照有更多想象空间 。 “对华为来说 , 支付牌照是个重要抓手 。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 , 从合规角度考量 , 华为确实需要一张支付牌照 。
近两年 , 金融监管部门频频强调:金融是特许行业 , 必须持牌经营 。 支付业务是金融业务 , 因此对企业来说 , 要么选择将这部分业务“外包”给其他支付机构;要么自己拿下牌照 , 以规避相关业务潜在的合规风险 。 获得支付牌照后 , 华为就能够不再依赖于外部机构 。
王蓬博表示 , 在合规问题解决后 , 依靠支付牌照 , 华为还能朝着数据和金融两个方向 , 整合商业生态、完善商业链条 。 在数据方面 , 以前与其他机构合作 , 华为相当于把最核心的用户数据给了别人 , 无法进一步挖掘并产生价值 。 现在 , 华为可以不再受制于外部机构 , 能够拿到第一手数据 , 为用户“画像”;在金融方面 , 华为可以借助支付渠道开展相关增值服务 , 同时利用大数据支撑 , 在补足其他金融牌照如小贷牌照后 , 还能进一步衍生出供应链金融等业务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华为此时拿下牌照 , 或与数字人民币试点有关 。 2019年11月 , 华为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官宣”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与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华为公司签署关于金融科技研究的合作备忘录 。 2020年10月 ,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表示 , 华为参与了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规范制定 , 其Mate 40系列是首款支持央行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智能手机 , 帮助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创新应用 。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认为 , 华为拿到支付牌照后 , 可能会从此角度切入相关业务 。 王蓬博表示 , 数字人民币部分业务可能需要华为具有支付业务资质才能承接 。 这可能也是华为急于在此时拿下支付牌照的重要因素 。
支付牌照“真香”
近年来 , 支付牌照似乎成了各大企业的“标配” 。 目前 , 不仅百度、腾讯、京东、美团、滴滴、字节跳动、快手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均拿下了支付牌照 , 就连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也早已布局其中 , 甚至还有国美、美的等一些传统企业 。 为何支付牌照这么“香”?
“现代互联网生态是以账户体系为中心的 。 ”黄大智认为 , 对于企业来说 , 支付牌照有两个功能 , 一个是基于支付功能 , 构建生态内的支付体系 , 完成资金流、信息流的构建 。 另外一个功能是构建支付账户 , 形成以账户体系为中心的生态 。
黄大智表示 , 传统互联网生态中 , 企业虽然也能依靠自身设计一套账户体系 , 但这种注册账户是“弱验证”账户 , 账户价值有限;支付账户则不同 , 属于“强验证”的金融类账户 , 在使用时需要绑定银行卡进行实名验证 , 因此价值非常高 。 在支付账户基础上 , 无论是硬件厂商还是互联网巨头都可以借此构建生态 。
“支付业务在企业业务中 , 正在变得越来越‘底层’ 。 ”王蓬博认为 , 一方面 , 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 , 手续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有了支付牌照后 , 也可将这部分成本在内部消化 。
另一方面 , 更重要的是 , 支付牌照也是企业建立金融生态的基础 。 其他手机厂商已经抢先在华为之前布局 , 如小米于2019年拿下支付牌照后 , 逐步拿到了网络小贷、保险经纪、融资担保、消费金融、互联网银行等多张牌照 。
王蓬博认为 , 支付牌照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 , 让企业开展金融类增值服务有了可能 。 华为手机用户群广泛 , 且此前已经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方面布局 , 叠加支付牌照 , 能够帮助企业在流量基础上 , 形成数据闭环 , 如果未来想要建立消费金融等生态 , 也就有了基础 。
格局会否生变
从2016年起 , 支付宝、微信支付两者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九成 , 给其他支付平台留下的空间已经不大 。 华为入局后 , 支付市场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
“华为无法撼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地位 。 ”王蓬博认为 , 一方面 , 华为此次拿到的支付牌照中 , 并不包含线下收单业务 。 另一方面 , 在C端场景下 , “仗”已经打完了 , 微信、支付宝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 , 现在如果再想“分一杯羹” , 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铺设场景 , 成本非常高 。 因此 , 华为拿到支付牌照 , 其目的不在于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竞争 , 而是会从自身入手 , 完善商业生态体系建设 。
但越来越多企业入局 , 也并非对支付宝、微信毫无影响 。 王蓬博认为 , 微信、支付宝也需要警惕 , 各个行业的垂直巨头推出自己的钱包和支付业务 , 有可能把消费者逐渐“圈”到各自的生态里 。
“市场是否会生变 , 取决于消费者和商家的选择 。 ”黄大智认为 , 微信和支付宝虽然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据较大份额 , 但从整个支付市场来看 , 其份额并不大 , 占支付市场份额最大的仍然是银行 。 随着更多企业拿到了支付牌照 , 包括未来数字人民币全面落地之后 , 市场的格局会如何变化 , 最终仍取决于用户和商家的使用习惯和选择 。
未来 , 支付市场竞争方向或发生改变 。 王蓬博认为 ,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入局 , 支付市场的“盘子”并非越来越小 , 反而越做越大了 。 这是因为企业对长尾用户的渗透越来越强 , 实际上是在开拓市场 。 同时 , 这种竞争也在往产业链的上游迁徙 。 对于华为来说 , 更可能先花较长的时间搭好自己的场景 , 然后才有争夺外部市场的可能 。
推荐阅读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果君|华为Mate X2 典藏版竟逼疯整个摄制组?拯救手滑的神器终于来了(视频)
- 测评|【横评】5年前的老机型测评 苹果华为三星小米魅族一加现在卡吗
- 警告!|华为联想卷入滴滴高管千万受贿案 判决书曝光浪潮曾向其输送720多万
- 娱乐|华为智慧屏迎来“影音娱乐”场景三大升级
- Windows|Windows 11“Sun Valley 2”将引入对第三方Widgets的支持
- 华为|Insights直播回顾手语服务,助力沟通无障碍
- Huawei|传华为将携手中芯南方在深圳建晶圆厂 已与台积电供应链接洽
- 生活|2022,你为什么需要一块华为 WATCH GT3?
- 手机|华为 Mate X2 素皮典藏版今日开售:19699 元,搭载麒麟 9000 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