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短视频上瘾,除了警惕,我们还能做什么?

睡前聊一会儿 , 梦中有世界 。 听众朋友 , 你好 。
拿起手机 , 没事刷一刷;出门在外 , 遇事拍一拍……如今 , 短视频愈发深度介入我们的生活 , 成为许多人分享自己、了解他人、看见世界的重要窗口 。 然而 , 当人们越来越难以放下手机、停止刷屏 , 烦恼、焦虑也随之而来 , 今天 , 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

人民日报|短视频上瘾,除了警惕,我们还能做什么?
文章图片
图1/2
图片来源: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短视频上瘾,除了警惕,我们还能做什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 , 短视频行业从无到有 , 短视频内容呈井喷之势 。 视频在传播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 碎片化、快节奏的短视频更是迅速抢占注意力高地 , 用户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12月 , 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8.73亿 。 从生活记录、才艺展示 , 到经验分享、情绪表达 , 从幽默搞笑的段子、热门综艺剪辑 , 到紧跟热点的新闻、深入浅出的科普 , 可以说 , 短视频集纳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也生动呈现着世界的千姿百态 。
短视频不长 , 却已经给许多人带来成瘾烦恼 。 从用户转赞评 , 到不定期刷屏的挑战活动 , 从随机出现的视频、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 到依据用户喜好进行的精准推送 , 短视频从内容设置和机制设计上原本就自带诸多上瘾元素 。 揆诸现实 , 上班偷偷刷、晚上熬夜刷 , 一刷就停不下来、健身读书计划一再搁置……在部分人的应用中 , 短视频从娱乐休闲工具到“时间黑洞” 。 这种对时间的猛烈吞噬 , 引发了部分人的戒瘾行动:有人在网络发帖求助 , 有人暗暗发帖立誓 , 有人主打用起了手机里的“时间锁” , 但沉溺其中、难以自拔仍不在少数 。

人民日报|短视频上瘾,除了警惕,我们还能做什么?
文章图片
图2/2
图源网络
从某种程度上 , 短视频作为一种注意力经济 , 吸引注意无可厚非 。 但短视频带来的沉迷问题无法回避 , 也不容忽视 。 有人的生活节奏、工作计划被打乱 , 有人在焦虑、负罪心理下仍然难以放下手机……事实上 , 短视频沉迷 , 吞噬的不仅是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 , 更有耐力和专注力 , 比如 , 许多人越来越难沉下心看一部电影、读完一本书 。 有神经心理学专家表示 , 长期依赖诸如短视频一类短时间内就能得到回报的体验或网络娱乐 , 会改变大脑回路 , 逐渐使大脑习惯短期体验 , 而让一些应该慢慢来、奖励不频繁的体验和执行变得困难 。 也就是说 , 人们倾向于即时满足而非延迟满足的偏好会更甚 , 而这种偏好的改变 , 对个体未来的行为决策会产生深度影响 。 防范沉迷的必要性也正在于此 。
客观而言 , 从武侠小说、网络游戏 , 再到短视频 , 沉迷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 。 减缓其负面影响 , 既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引导 , 也需要个体的积极努力 。 除了平台的防沉迷技术手段 , 和卸载这样的硬核方法 , 治本之策还在于提高个体自律 , 让短视频回归快节奏的减压器、生活的调剂品 , 让自己做回时间的主人 。 当然 , 在卸载—重装中反复拉扯的人也不必过早投降 。 有研究指出:保证我们高效运转的其实是习惯 , 而不是自控力 。 防范沉迷 , 不妨从用好习惯替代坏习惯开始 , 也要知道 , 这个过程注定不那么立竿见影 , 甚至可能存在反复 , 但 , 逐步的改善 , 好过雄心勃勃的失败 。
这正是:
防止沉迷 , 始于当下 。
(文 | 钟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