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 , 又一颗高分卫星——高分十二号02星成功发射 , 被送入预定轨道 。 这颗卫星将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
听起来很厉害 , 但高分卫星是怎样服务于城市、农作物、防灾的呢?
本文图片
先来认识一下“遥感” 。 遥感指的是不通过直接接触进行的探测 , 目前主要以电磁波为媒介 。 听起来略感晦涩?其实遥感探测很简单 。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 来一个“爱的抱抱”】
通过与物体相互作用
电磁波会承载物体的有关信息
【第二步 遥感器“测量”数据】
使用遥感器
接收载有信息的电磁波
得到含有信息的遥感数据
【第三步 “翻译”成能看懂的信息】
遥感数据经过专业科研人员的
处理、反演和解译
得到物体所含的信息
这一过程可以说是从信息到数据再到信息 , 像是做了“无用功” 。 其实不然 , 它能将一些不明确的信息转化成一目了然的有用信息 , 十分有价值 , 比如地貌形态、作物长势、水体特性、土壤特性、大气成分等 。 而将遥感数据“翻译”成有用信息的过程 , 也被我们称为卫星遥感的应用 。
通常 , 我们把遥感卫星所获得的信息转换成具体学科所需要获取的地物信息的解译和分析过程 , 称为卫星遥感的应用 。
下面 , 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卫星遥感的应用 。 卫星的遥感数据记录了地面物体的电磁波谱特征 , 大多是通过图像数据体现的 。 但图像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 , 而是通过一种或多种图像上复杂形式的色调、结构及它们的变化表现出来 , 非常不直观 , 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翻译” 。
本文图片
原始遥感图像
要“翻译”卫星的遥感数据 , 必须具备图像解译方面的背景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 比如 , 一幅森林的图像数据 , 解读它需要掌握不同植物所具有的波谱信息 , 才能判读图像中有什么植物;而由此推演出植物是否正常生长则需要植物学专业的知识 。
本文图片
卫星遥感应用示意图
现在 , 我们知道卫星遥感的应用需要专业人员的“翻译” , “翻译”出的信息是如何应用的呢?要知道 , 卫星遥感的应用领域非常多 。
卫星遥感的应用领域
陆地遥感 | 矿产资源、环境监测、农业、林业、土地管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公共安全、测绘与地理信息等 |
气象遥感 | 气象预报、气候监测等 |
海洋遥感 | 海洋观测预报、海洋渔业指导等 |
天文和空间遥感 | 天文观测、空间探测等 |
军事遥感 | 侦查信息、导弹预警、海洋监视等 |

本文图片
不同灾害程度的植被波谱曲线

本文图片
某地农作物叶面积指数分布图
此外 , 受到病虫侵害的植物在表现出明显的外在症状前 , 比如绿色开始变化前几天或几周 , 会丧失对红外的反射能力 。 利用这个特性 , 专业人员不仅可以使用多光谱遥感器获取植物的光谱信息 , 监测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分布情况 , 还可以综合利用红外遥感器获取植物的红外反射特性信息 , 在植物病虫害症状出现前对病虫害进行早期预测 。

本文图片
基于高分一号遥感数据的某县森林灾害
是不是很厉害!通过遥感卫星 , 我们能够对探测对象物体见微知著 , 获得更多的监测信息 , 以便及时 , 甚至提前进行部署和调整 , 止损、受益 。
未来 , 更多的遥感卫星将被送入太空 , 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本文图片
我国遥感卫星发展的怎么样啦?
我国遥感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 , 目前 , 我国已发射了资源、环境、高分系列陆地遥感卫星 ,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和海洋系列海洋卫星等 , 初步形成了几大卫星系列;建立起多个国家级遥感卫星数据接收和服务系统 , 包括中国资源卫星接收系统、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和海洋卫星应用系统等 , 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多方面的科学信息支持 。
来源/感知地球:卫星遥感知识问答(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 , 贺玮、满溢云、时红伟 , 等撰写.
【遥感卫星|遥感卫星就是在太空拍照吗?】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Samsung|新渲染揭示Galaxy S22 Ultra几乎就是Galaxy Note复刻版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
- 文章|本科生顶刊发封面文章!“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天文|2022年首月“天象剧场”排片已就位,你想看哪部?
- VIA|x86研发团队卖给Intel后 VIA出售厂房和设备:北美分部就此终结
- 天文|星空有约|2022年首月“天象剧场”排片已就位,你想看哪部?
- 地球|马斯克否认“星链”占用地球空间轨道:能容纳数百亿颗卫星
- SpaceX|马斯克否认“星链”占用地球空间轨道:能容纳数百亿颗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