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海绵宝宝》,所以将新发现的物种命名为"派大星"!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吃猫的小黑鱼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近日 , 一位90后女博士因为喜欢《海绵宝宝》 , 所以将新发现的物种命名为"派大星"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也将一剧毒蛇新种命名为"素贞" 。
网友纷纷表示 , 自己也好想给一种新物种命名 。
谁可以为新物种命名?
一般而言 , 新物种的发现者拥有物种的命名优先权 。
如果你发现了一个新的、未公开发表过的物种 , 理论上 ,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它命名 。
那对于我们不研究生物的人来说 , 还有没有命名新物种的机会呢?
答案是 , 有 , 花钱也可以 。
2018年 , 热带雨林信托拍卖了在南美洲发现的12种不同物种的命名权 , 包括青蛙 , 老鼠和蚂蚁 ,每个项目的起拍价为10,000美元 , 所得款项用于在南美购买土地 , 对所命名物种进行保护 。
当然 , 这个花费不菲 , 如果没有那么多钱的话 , 你还可以选择寻求BIOPAT的帮助 。
你只需要向BIOPAT捐赠至少2.6欧元(折合人民币大约20元)就可以为新物种命名 。
BIOPAT是一个非营利性协会 , 旨在通过捐赠筹集资金 , 对物种进行分类学描述 , 系统地记录物种名并对它们进行保护 。

|因为喜欢《海绵宝宝》,所以将新发现的物种命名为"派大星"!
图片来源:BIOPAT官网新物种的命名有什么规则?
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 , 一个澳大利亚的鸟类学家和欧洲鸟类学家在讨论一种喜鹊 , 但是他们如何知道大家讨论的是不是同一种喜鹊呢?
这时候 , 一个科学的、通用的命名非常重要 。
把动物命名法整理而制定成可行的规则并不容易 , 要经过长期的发展 。
当你发现一种新的植物或动物时 , 协议就是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 , 以确立发现背后的证据并向世界揭晓其名称 。
从1930年以后 , 新名称必须带有描述 , 来说明名称的含义 。
目前用的生物命名法是植物分类学家林奈(1707—1778)提出来的 , 用属名+种名+命名人名称+公开发表的年份来命名 。
以素贞环蛇为例 , 它的学名是Bungarus suzhenaeChen, Shi, Vogel, Ding, Shi, 2021 , Bungarus是属名 , suzhenae是种名 , Chen, Shi, Vogel, Ding, Shi 是命名者的姓氏 , 2021代表这个物种是2021年公开发表的年份 , 一般情况下 , 命名者和时间可以不写 。

|因为喜欢《海绵宝宝》,所以将新发现的物种命名为"派大星"!
我们可以用汽车名字来理解 , 物种的属名相当于汽车品牌名字 , 比如大众汽车;而种名则相当于特定的型号 , 比如甲壳虫、桑塔纳 。
一些情况下 , 一个物种还可以往下细分 , 比如 , 亚种 , 就可以用三名法来命名 。
比如华南虎 , 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Panthera表示豹属 , P.tigris表示虎 , P. t. amoyensis表示华南虎 。
一般情况下 , 属名都是固定的 , 能自由发挥的主要是种名 , 新物种发现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为它命名 , 但是有一个前提 , 新发现植物命名需要遵循"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 新发现动物的命名需要在《国际动物命名法》(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的规则下 , 这里我们仅讨论给新发现动物命名规则 。
给新发现的动物命名 , 你需要遵守几个基本规则:
名称必须唯一 。 属名和物种名的组合不能用于其他任何动物 , 因此一旦提出了一个物种名称的想法 , 一定记得在网上查一下它有没有被使用过 。
名字不能有冒犯意义 。 从历史上看 , 一些科学家确实是以这种方式攻击讨论的人 。
比如两位瑞典古生物学家Elsa Warburg 和Orvar Isberg不和 , Warburg将一种三叶虫命名为Isbergia planifrons("planifrons在瑞典语中表示愚蠢) , Isberg则将一种贻贝命名为Warburgia crassa(" crassa"在拉丁语中表示肥胖的意思) 。
你品 , 你细品 , 笋都被夺完了 , 没有什么比用生物学术语上来抨击人更糟了 , 因而这个名字会被一直保留 , 并被无数人使用 。
不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物种 , 但是可以用名人的名字命名新物种 。 比如 , 用碧昂斯命名的马蝇Scaptia beyonceae , 用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名字命名的地衣Caloplaca obamae等 。

|因为喜欢《海绵宝宝》,所以将新发现的物种命名为"派大星"!
据说这种马蝇和碧昂斯一样拥有"翘臀"而得名|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在限制的框架内 , 你可以自由发挥来为新发现动物命名 , 你可以利用物种的任何特征 , 例如其外观、行为、栖息地或地理位置来为新物种命名 。
当然 , 命名新物种时可以汲取各种灵感 。
特朗普蛾Neopalpa donaldtrumpi由2017年由加拿大昆虫学家瓦里克· 纳扎里(Vazrick Nazari)描述发表 , 因其头部黄白色的鳞片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型相似而得名 。

|因为喜欢《海绵宝宝》,所以将新发现的物种命名为"派大星"!
特朗普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但是 , 给物种命名也会出现一些乌龙事件 。
比如两个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 非常碰巧地用两个名字命名了同一种生物 。
比如 , 一个人发现了一个新物种 , 并命名为A,第二年 , 另一个人也发现了这个物种 , 由于一些原因 , 他以为这是一个新物种 , 并将这个物种命名为B,这种情况怎么办?
现实中 , 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发生 , 特别是在以前网络不发达的时候 。
这时候 , 需要遵守优先律原则(Principle of Priority) , 即核定相关名称的发表日期 , 最先发表的名称 , 也就是首同名是有效的 , 其它比他晚出名称称为次同名 , 是无效的 。
但也存在一种特殊情况 , 一些长期使用的名称,对于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分类定义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不能因为发现了它们的首同名就简单地废弃它们, 转而去采用一个从来不用的生疏名称, 以至于危及名称的稳定性 。
同样 , 如果两个人很巧合地用同一个名称 , 命名了不同的动物 , 也需要遵循优先律原则 , 核定相关名称的发表日期 , 最先发表的有效 , 并且必须为后出的同名物种拟定新的替代学名 。
由此可见 , 在发表新学名时须慎重严谨 , 检索范围要更加广泛。
如何让别人以我的名字命名?
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 , 即使我努力找到了一个新物种 , 但是也不能用我的名字来命名 , 那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用我的名字命名呢?
当时 , 要获得一个以你名字命名的物种并不容易 。 一种选择是 , 努力成名 , 比如成为碧昂斯(Beyoncé)这样的名人 。
如果碰巧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 还有一种方法是与动物学家建立良好的关系 , 比如动物学家的朋友或是动物学家的伴侣 。
如果这个也不行 , 那只能选择第三种 , 参加物种命名权的拍卖 , 比如在前文提到的拍卖活动 。
如果你有机会命名一个新发现动物 , 你会用什么名字呢?
【|因为喜欢《海绵宝宝》,所以将新发现的物种命名为"派大星"!】参考文献:
[1]The New York Time. Want to Name a New Frog? A Whiskered Mouse? An Orchid? Be the Highest Bidder
[2].https://biopat.de/en/start.html
[3]种级异物同名处理及属名变动影响分析 ,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 28 (1):5 -12 (Jan., 2003).
[4]Scientific American. How to Get a Species Named after You
[5]ICZN https://www.iczn.org/

|因为喜欢《海绵宝宝》,所以将新发现的物种命名为"派大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