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岑少宇】
2021年4月1日 , 中国科技网以“科技日报”讯的名义 , 发表了一则简讯 , 称“科研人员首次清晰观察到沿人体经络穴位迁移的连续荧光线” 。
文章图片
不过据网友“洹水之滨”考证 , “翻阅《科技日报》数字报平台 , 3月30日、3月31日、4月1日和4月2日多日报纸的全部8个版面 , 并未找到相关内容 。 ”
虽然《科技日报》出于种种考虑没有放在版面上 , 但报道的这项研究 , 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 并非“愚人节玩笑” 。
可临近假期 , 网友们很悠闲 , 直接按揭批愚人节谣言的规格 , 把杂志和研究单位扒了一遍 。
研究内外的生意“经”
首先 , 组织研究的什么“新奥集团的生命科技研究院” , 是个“遇事不决 , 量子医学”的跨界先锋 。
文章图片
【经络|岑少宇:“经络”图片好看但无用,来谈谈经络的本质】其次 , 杂志太烂 。 当然 , 我们不能光凭影响因子的高低 , 就把杂志和论文一棍子打死 , 但是有人爆料说杂志是收2250美元版面费的……这就有点那啥了 。
文章图片
再者 , 观察者网发现 ,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博导张维波(Wei-Bo Zhang)是作者之一 , 论文标注的所属机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 但新奥集团生命科技研究院网站显示 , 他同时也是专家团队成员 , 论文上的标注不完备 。
研究虽然在致谢里提到了新奥集团的资助 , 但研究者也是新奥生命科技研究院的成员 , 最好是写清与商业团体的利益关系 , 而不是让读者自己去“发现” 。
在不写清“利益相关”的情况下 , 还隐去张维波与新奥的联系 , 当然令人怀疑是否只是疏忽那么简单 。
也有人认为 , 这些都不是问题 , 扒论文外的问题 , 不正说明论文没问题么?
只可惜假期太长 , 网友太闲(我就不怪袁隆平了 , 俗套)……最终 , 乍一看挺“科学”的论文 , 本身也被列出一些疑点 。
观察者网网友exlion表示:“荧光素钠是比较常用的染色剂 , 肉眼看呈橘黄色 , 因为容易和血管和皮肤混淆 , 医学观察通常是用钴蓝色滤光片观测(此时呈现出的是绿色 , 不会和血管颜色混淆) , 常用于眼科及血管造影等 。 这个所谓的造影实验照片不知道为什么不透过钴蓝色滤光片来拍照 , 明明这样可以使得造影更加清晰 。 ”
观察者网网友“脸9”补充了一个疑点 , 需要排除干扰(假阳性)的实验照片没有用滤光片 , 倒是对照组用了滤光片 。
其实 , 论文里写明用了500纳米“长波通”滤光片 , 但呈现出来的图片确实是两种样态 , 虽然不是什么造假的铁证 , 给人的感觉总有点怪怪的 。
文章图片
从结论看 , 作者称19次荧光素钠试验中 , 有15次出现了线性路径 , 有一些压根没有反应 。 但即使在15次“成功”试验里 , 也有各种情况 , 比如断断续续的 , 还有进入血管的 , 对于各种类型的数量并没有完全交代清楚 。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 , 恰恰是这样“半明半暗”的发现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
人人都有血管 , 如果往血管里注射荧光剂 , 理所当然都会显示出血管 , 但所谓“经络”却有人通 , 有人不通 。
只要是看过武侠小说的人 , 都能马上想到什么“打通任督二脉”“打通全身经络” 。 如果人们相信这是事实 , 而且“科学验证”经脉不是人人皆通 , 那么将来推出一款帮助你“打通经络”的设备 , 岂不是顺理成章?要你8万一点都不贵 。
总体而言 , 论文样本小、差异又很大 , 难以得出确切的结论 。 且不说其他人是否能验证出最理想的结果 , 也就是那几幅最闪耀的、被人质疑PS的图片 , 作者们自己就很难普遍复现 。
还有人认为 , 对于血管与淋巴管的排除 , 什么投影啦、超声啦 , 方法太绕弯 , 同时也有在这方面为论文辩护的 。 而扩散速度没有详细的记录与探讨 , 是显而易见的失误 。
但我觉得这些都已经不是重点了 , 关键在于这样一个研究 , 并没有给出多少新东西 。
经络显影示踪不新鲜
经络显影示踪这事 , 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不少人用同位素做过了 。
推荐阅读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虚拟|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二:元宇宙成有用的工具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虚拟|美新婚夫妇在“元宇宙”办虚拟婚礼
- 概念股|孙佳山、张泰旗:警惕元宇宙可能带来的金融泡沫
- 设计|宇瞻发布 NOX 系列 DDR5 电竞内存,速度最高 7200MHz
- Baidu|百度抢跑元宇宙 却默认“输给”字节?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