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接不了雷军班的周受资,选择了通往企业家的路
文章图片
图1/1
周受资在小米6年 , 完成了从投资人到企业的CFO转型 。 现在 , 到了字节里 , 他也许有更大的机遇 。
文丨林桔
来源丨投中网
周受资去字节跳动当CFO的一周后 , 抖音再度传出计划到纽约或香港上市 。
这样的传播节奏让周受资很受用 , 也让广大股民摩拳擦掌 。 这位操刀过小米IPO的CFO , 到字节跳动去 , 一定也要操刀新的IPO了:字节跳动、抖音、TikTok上市在即了!
字节跳动 , 或者它旗下的任意一个业务上市 , 都将是市场的焦点 。 赢得目光理所当然 , 重要的是如何价值最大化 。 比如快手 , 2021年开年最大的IPO , 在港交所上市首日 , 开盘股价涨了194% , 市值达1793亿美元 。 这背后CFO功不可没——有且有两位CFO坐镇 , 此前是HM">汽车之家的CFO钟奕祺 , 和京东原CFO黄宣德 。
最大竞争对手抖音也需要一个合适的CFO 。 这个人便是周受资 。 对字节来说 , 这个阶段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很重要 , 周受资是那个再完美不过的人选 。
对周受资而言 , 这个变化也很重要 。 这不是再次去操盘一次或几次IPO , 在字节他能有更大的职业机会:从投资人到公司CFO , 再到更大职能的机会 。 原本——至少2020年时——据流传周受资将是小米的接班人 , 但他还是选择加入字节 。
对他来说 , 成为字节的“接班人” , 几率也许要比小米的大 。
做了顶级Sourcing , 没当上顶级投资人
周受资有两段广为人知的黄金履历:DST中国区合伙人 , 小米CFO(后来是小米的合伙人) 。
字节还是头条时 , 有一个关键的融资轮次:B轮 , 是DST投的 。 这是中国所有的VC会反复提及的一次错过 , 而且注定会错过的一轮融资 。 根据后来流传出来的2013年头条为融资做的PPT , 头条对自己的预期不过是成为数据更好的国际阅读平台 , 它也不知道自己会长成今天的字节跳动 。
投中头条的 , 便是周受资 。 根据科技自媒体人潘乱的说法 , 当时周受资看好头条的原因有三:创始人很厉害、清楚大方向、数据很好 。 这三点正好完美切中DST投项目的喜好 。
讲真 , 这个理由是成立的 , 但解释不了DST的判断框架 。 不过无论如何 , 周受资在“头条B轮”上的工作成果 , 是超出了中国所有VC的 。
而且 , 如果你近期看过周受资的报道 , 一定会看到 , 他是推动阿里巴巴、京东、小米、头条、快手等项目的关键人 , 乃至Facebook早期入华探索 , 他都参与了 。
按理 , 参与了这么多大case , 且是中国最大的几个互联网早期项目 , 周受资会成为顶级的投资人 。 至少在中文世界里 , 此人一定如雷贯耳——至少像他的老乡符绩勋、李宏玮那样 。 但并没有 。
为什么?那么 , 周受资在DST扮演怎么样的角色?在推动那几个重大项目里 , 他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VC领域的“奥斯卡”榜单 , The Midas list , 会记录全球最厉害的投资人 , 上了这个榜单 , 意味着全球的有钱人(LP)都会把更多的钱交给投资人去管理、去投资 。 上述提到的DST投中的中国大公司 , 不是记在DST的创始人Yuri Milner 、就是在管理合伙人John Lindfors名下 。
周受资从来不在其中 。 有心人只要稍微搜索一下 , 就会发现 ,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报道 , 关于周受资 , 都集中在2015年后他去小米之后的种种 。 而2015年之前 , 他“只是”中国项目与DST的重要桥梁 。
DST , 一家成立于2009年的俄罗斯风险投资机构 , 它后来投中了Facebook、Twitter、阿里巴巴、京东、小米、Airbnb等公司 , 都是改变且塑造了今天的互联网主角们 。
早期的DST七成的人来自高盛 。 同样从高盛出来的周受资 , 2010年加入DST 。 一年后 , DST将总部迁到了香港 , 周受资被派到那里 。
福布斯是这么报道描述周受资在其中的角色:“快人快语的哈佛大学MBA毕业生周受资 , 花了一年时间去结识中国20多家顶级金融咨询机构的主要合伙人 。 ”
根据福布斯的报道 , DST的管理合伙人John Lindfors——也是香港办事处的负责人 , 大力肯定了周受资的努力 。 他认为和中国咨询公司结识 , 为DST在中国建立自家的人脉提供了很大帮助 。
周受资有多努力?举个例子 。 在无法直接认识雷军前 , 他通过此前建立的人脉 , 先认识雷军个人天使投资的初创公司 , 再由此与雷军建立联系 , 并在2011年3月成功攒了局:创始人Yuri Milner 、香港负责人John Lindfors、周受资 , “在小米拥挤办公室的一张茶几旁跟雷军坐了下来 , 一边交谈一边喝茶 。 ”
读者朋友大概也看出来了 , 周受资在DST期间 , 更多扮演的是Sourcing的角色 。 根据报道 , 2015年初FA把快手推荐给DST , 就是推荐给周受资 , 再由他往管理层推荐 。 最后拍板的是DST的老大Yuri Milner 。
由此可窥见 , 过往的项目也应该是如此流程 , 由周受资在中国区sourcing , GP再决定 。 但需要指出的是 , 周受资还是很关键的人 。 第一层决定项目“好坏”的便是他 , 一个人能从sourcing中挑中好项目 , 运气加持是一方面 , 更主要的是他独一无二的能力 。
DST也肯定他的能力 。 在DST期间 , 公开报道中的周受资有三个身份:哈佛大学MBA毕业生、DST在香港的负责人、中国区合伙人 。 由此可见 , DST在不断提升他的重要性 。
假设他继续呆在DST , 或者去VC任意一家机构 , 又或者自己单干 , 周受资会成为一名顶级的投资人吗?他登榜The Midaslist的机会又有多大?
这些都是没有答案的问题 。 周受资本人也不知道 。 他做了别的选择:从投资人的道路 , 转向通往企业家的道路——而不仅仅是经理人 。
在小米向他抛了橄榄枝时 , 他接受了 。 2015年 , 周受资出任小米CFO , 操刀IPO , 之后在小米 , 他步步高升 。 时间不会再来 , 周受资不一定会成为顶级投资人 , 但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众人皆知的CFO 。 而字节 , 必然又是他的职业生涯探索的新起步 。
他选择了通往企业家的路
众所周知 , 一家公司上市前 , CFO“掌握着公司的资金命脉 , 是军师 , 是管家” 。 根据资本侦探的文章 , 上市后 , CFO的职能从对外转向对内 , 或许会成为CEO裁撤业务、重配权力的一把刀 。
按照手握的权势排序 , 在某些时间点上 , CFO肯定能排到一家公司的第二位 。
从周受资在小米的履历来看 , 他非常贴切地满足了上述需求 。 周受资在小米的第三年 , 担任CFO同时 , 又兼任为副总裁 。 第四年 , CFO的工作已转为兼任:他成了高级副总裁 , 还出任国际部总裁了 。 第五年 , 他和卢伟冰等四位高管成了小米合伙人 。
而小米的IPO也发生在周受资在职的第三年 。 但这个IPO不尽人意 。 有人说CFO要负责 , 而这一年的媒体报道里也确确实实感受到周受资被要求“负责”——屡次被传离职 。
2018年其实是资本市场非常特殊的时期 。 这一年 , 港交所改革 , 开放“同股不同权”;中国证监会称 , 将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存托凭证(CDR)试点 。 小米是港交所改革后第一家“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 , 也将是中国首家发行CDR的企业 。 但在港交所上市前 , 因各种复杂的原因 , 小米撤回CDR发行 。 很难说 , 这个决定多大地影响了小米最后在港交所上市的情况 。 各种缘由我们不再复述 , 但我们也看到 , 在这件事情中 , CFO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专业的、以及舆论传播的 。
这对字节很重要 , 至少再操刀字节相关的IPO业务 , 周受资都算得上经验丰富 。 专业上 , 周受资经历过小米的IPO , 熟悉港股市场 , 也了解国内资本市场;舆论上 , 成败他也经历过不同的声音和节奏 。
但单靠这一经验 , 是不足够的 。 所幸 , 周受资的经验也不止于此 。 离职小米之前 , 他早就不是CFO了 , 而是小米的合伙人 , 主要负责的是国际业务 。 而刚加入小米时 , 有报道称他分管人力资源业务 , 搞薪酬财务一体化 。 也即是他的职能早转内做管理的工作 , 就像一个“管培生” , 公司上下的业务、流程他都走了一遍 。 有“小米接班人”这样的传言 , 不为过 。
这是字节需要的 。 字节跳动现在有近10万员工 , 是一家员工人数超过腾讯(8.6万人)、小米(2.2万人)员工的庞大公司 。 字节还在迅速发展中 , 此刻它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人 。 周受资便是那个最完美的人选 。
早期做VC时 , 周受资推动了DST投资 , 他足够了解这家公司早期的样子;在小米操刀IPO , 后来的管理经历 , 可以复制到字节 , 再助字节变得更好 。 更奇妙的巧合是 , 周受资是新加坡人 , 加入字节后他将回到新加坡作业 。
而新加坡在字节的版图里越来越重要 。 2020年以来 , 你看到:字节在申请新加坡数字银行牌照 , 有意将TikTok的全球总部设在新加坡 , 今年3月在新加坡大举招人 。 而且 , 据雷锋网报道 , 今年2月 , 字节人事调整 , 朱文佳调至TikTok , 随后加入新加坡研发中心工作 , 从业务转向技术岗位 , 支持TikTok的技术工作 。
反过来 , 对周受资而言 , 加入字节与否必然也是有权衡的 。
【投中网|接不了雷军班的周受资,选择了通往企业家的路】周受资在小米期间 , 无论是内部还是外界 , 都有个一致的称呼 , “小米第二帅” 。 排在前面的是雷军 。 这个称呼很有意思 , 也很中国职场 。
而包括字节、拼多多、滴滴出行等在内的新一批互联网大公司 , 这几年不再强调创始人的“地位” , 反而能避之便避之 。 最极端的是拼多多的黄峥 , 41岁就宣布“退休” 。 而今 , 出现在公众视野的 , 更多的是这些公司的二号乃至三号人物 , 或者各业务的负责人 。 CFO是有机会的 。 阿里的张勇 , 蚂蚁的井贤栋 , 新浪的曹国伟 , 京东陈生强等 , 都是从CFO到了CEO 。
这对周受资是一个新的机遇 , 和6年前一样 , 他再次做出了选择 。
推荐阅读
- 代码|GGV纪源资本连投三轮,这家无代码公司想让运营流程变简单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ASUS|ROG Maximus Z690 APEX DDR5主板实测 转接卡让DDR4内存顺利点亮
- Insight|太卷了!太不容易了!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最新消息|宁德时代再投240亿元扩产宜宾基地
- 王者|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谁是王者? | A股2022投资策略⑩
- 银行|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
- IT|以色列正式批准开放第四剂新冠疫苗接种 限免疫力低下人群
- IT|美国CDC:无论接种疫苗与否 民众应避免邮轮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