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华为:小米都造车了,华为为何不造?


21世纪经济报道|华为:小米都造车了,华为为何不造?
文章图片
图1/1

_原题是:华为:今年目标还是活下来 , 希望活得好点;小米都造车了 , 华为为何不造?
作者:倪雨晴
4月12日消息 , 在华为公司第18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 ,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分享了公司经营情况并阐述未来五项关键战略举措 。
【要点速览】
华为2020年业绩符合预期
徐直军表示 , 华为2020年业绩符合预期 。
手机业务去年下滑 , 但进一步完善了笔记本、平板等其他硬件领域的布局 , 所以公司收入整体保持增长 。 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 华为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 , 去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15.9% 。
2021年对华为而言是继续充满挑战的一年 , 也是未来发展战略逐步清晰的开始 。
徐直军表示 , 今年华为的目标还是活下来 , 但是今年希望能活得好一点 。
公布未来五项关键战略举措
1 , 优化产业组合 , 增强产业韧性 , 尤其是增强软件能力、加强先进工艺弱相关产业投资和智能汽车部件产业投资;
2、推动5G价值全面发挥 , 定义5.5G , 牵引5G持续演进;
3、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全场景无缝的智慧体验;
4、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社会;
5、努力解决供应连续 。
预计2021年将有
1亿台设备体验鸿蒙操作系统
徐直军表示 , 2021年华为将持续打造全场景体验 , 提高硬件与软件服务能力 。 鸿蒙系统方面 , 预计2021年将有1亿台设备体验鸿蒙操作系统 。
小米都造车了 , 华为为何不造
徐直军表示 , 华为将强力投资自动驾驶软件 , 推动汽车行业与ICT行业的融合 , 为华为带来长期战略的发展机会 。 华为与三家车企合作打造3个汽车子品牌 。 今年四季度开始 , 华为将陆续推出子品牌汽车 。
将强力投资自动驾驶软件
徐直军表示 , 华为将强力投资自动驾驶软件 , 推动汽车行业与ICT行业的融合 , 为华为带来长期战略的发展机会 。 汽车产业是未来十年最具颠覆性的产业之一 。
对能源、健康领域都有所涉足
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在会上表示 , 华为对能源、健康领域都有所涉足 , 能源、健康未来面临巨大挑战和商机 。
详情请继续往下看 。
徐直军解析华为五大战略
4月12日 , 华为第十八届分析师大会在深圳举行 , 这也是华为战略的重要观察窗口 。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演讲中说道:“2021年是华为继续充满挑战的一年 , 去年主要时间在应对多轮制裁 , 今年要着力研究未来如何走 , 往何处去 。 ”
他介绍了华为面向未来的五大战略举措:
其一 , 优化产业组合 , 增强产业韧性 , 尤其是增强软件能力、加强先进工艺弱相关产业投资和智能汽车部件产业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华为:小米都造车了,华为为何不造?】其二 , 推动5G价值全面发挥 , 定义5.5G , 牵引5G持续演进;
其三、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全场景无缝的智慧体验;
其四、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社会;
其五、努力解决供应连续问题 。
对于优化产业组合 , 徐直军具体分析道 , 2021年 , 华为依然面对挑战 , 包括美国对华为的制裁、疫情的反复、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 , 对华为而言 , 产业的韧性是优先的指导原则 , 去年开始一直在优化产业组合 。
其中 ,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强化软件能力 , 徐直军说道:“2018年底 , 董事会通过了一个决定, 投资20亿美元提升软件能力 , 在5年周期内 , 软件工程能力再提升一个台阶 。 通过软件提升 , 来减少对芯片的依赖 , 打造差异化 , 我们也在看软件方面的机会 , 加大投入 , 提升软件和服务的收入 。 近期华为云业务的调整 , 也是在强化软件的组织 , 让它不要和硬件有太多牵连 , 来实现软件的增长 。 ”
对于美国制裁 , 徐直军说道:“过去两年 , 美国对华为进行了3次制裁 , 对华为的伤害是很大的 , 伤害会持续显现 , 制裁对全球产业链的伤害更大 , 欧洲、日本等都在加大对半导体的投资 , 欧洲明确强调 , 投巨资实现半导体自主 。 同时 , 美国制裁还造成全球企业恐慌性备货 , 尤其是中国企业 , 加剧了全行业的供应紧缺 。 ”
徐直军强调 , 要让整个半导体产业回归正常商业秩序 , 根本答案是重建全球信任、恢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合作 。
同时 , 他还表示 , 华为也在投入汽车零部件 , 尤其是自动驾驶软件 , 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 , 帮助车企造好车 , “最近余承东还在做 , 怎么帮助车企卖好车 。 ”
在5G业务方面 , 徐直军表示 , 全球5G进展超预期 , 2020年底 , 140张5G网络 , 5G用户数超3.3亿 , 加大5G 2C发展力度 , 加快4G向5G网络的迁移 , 5G 2B的市场主要还是在中国市场 , 华为参与了其中大多数 , 包括钢铁、煤矿等行业 。 同时 , 华为提出5.5G愿景 , 希望5G再向下走一步 。
在全场景智慧体验方面 , 虽然华为终端受到打击 , 但是华为在智慧出行、智慧家庭等更多场景进行布局 , 并且发力鸿蒙操作系统 。 徐直军表示 , 预计2021年40多个主流品牌 , 1亿多台设备 , 接入鸿蒙操作系统 。
小米都造车了 , 华为为何不造?
在华为分析师大会上 ,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再次回应了华为是否造车的话题 。
徐直军说:“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 , 华为应该造车 , 华为有品牌 , 也有能力 , 为何不造呢?小米都造车了 。 ”
徐直军表示 , 目前华为主要和三个车企伙伴合作 , 打造三个新的汽车子品牌 , 这三家车企分别是北汽、重庆长安和广汽 , 基于华为ICT能力的汽车将在今年第四季度陆续推出 。
近期北汽将推出的极狐中大型轿车阿尔法S , 将搭载华为ICT技术解决方案 。 而长安和广汽的品牌名还为确定 , 其中 , 广汽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计划在2024年才推出 。
同时 , 徐直军再次强调华为作为汽车供应商的角色 , 不造车 , 他解释道:“华为做这个决策是经过多年讨论的 , 此前2012实验室下面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 , 那时还没有智能汽车的概念 , 只有电动汽车的概念 , 随着研究深入 , 从电动汽车变成自动驾驶的车 , 从2012年到现在 , 汽车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尤其是人工智能汽车起来了之后带来很大改变 。 原来我们做三电系统 , 然后发现要做驾驶员 。 ”
徐直军还表示 , 过去几年 , 他和几乎所有汽车厂商董事长都进行了深入交流 , 了解到汽车产业更需要ICT技术 , 而不是华为品牌汽车 。 “所以在2018年我们就确定不造车 , 只会赋能汽车行业 , 这个决策到现在也不会改变 。 ”
他还透露 , 在汽车领域 , 华为将打造“HUAWEI Inside”模式 , “智能汽车BU是我们重点投入的行业 , 具有完整的能力 , 销售、交付等等都有 。 今年智能汽车部件的研发投资超过10亿美金 , 每年每台车收入如果有1万元 , 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 。 现在我们的每一个部件都已经逐步推向市场了 , 越来越多的车在使用 。 HUAWEI inside的车 , 接下来的上海车展上 , 密集呈现 , 可以进行自动驾驶的体验 。 ”
“我们还设计了‘华为inside’的品牌 , 以后大家看到这个车上有这个品牌 , 就知道是华为参与了 。 不是所有合作汽车都会有这个logo , 只有使用了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才会有这个logo 。 ”徐直军透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