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实习岗位明码标价?警惕“付费实习”灰色产业链

“花费两万元左右就可以免面试 , 被推荐到某国际知名私募基金公司实习” , 去年下半年 , 刚上大四的西北大学男生小王 , 通过一家实习中介付费购买了一次实习 。这几天 , 他如愿收到了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商科类研究生的预录取通知书 。虽然实习花费很高 , 但他把这份实习证明视为“物有所值”的留学申请“敲门砖”之一 。

警告!|实习岗位明码标价?警惕“付费实习”灰色产业链
文章图片

【警告!|实习岗位明码标价?警惕“付费实习”灰色产业链】近几年 , 媒体频频曝光“付费内推实习”的灰色产业链 , 在社交网站、电商平台内 , 搜索“付费实习”“实习中介”均能很容易找到此类机构 。许多中介机构盯上了准备出国留学的在校大学生 , 为了在留学申请中输入国际知名企业实习经历并提交一份来自企业“导师”的推荐信 , 不断有像小王一样的准毕业生 , 寻找中介机构花钱买实习 , 换取留学申请中的“高光时刻” 。
留学申请推荐信带来的灰色市场
小王就读的高校在国内排名并不是很占优势 , 要想申请国外大学重点学科 , 就需要有一份“亮眼”的实习经历和推荐信 。他通过同学辗转找到一家“感觉比较靠谱”的中介机构 , 在提交了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学校学历、学术背景等信息组成个人简历和几千元定金后 , 不到两个星期 , 就收到某国际知名私募基金公司的实习生录用通知书 。因为当时新冠肺炎疫情向好 , 小王选择去该公司的上海总部实习 。“中介人员专程到机场接机 , 一同被安排送往公司的还有一名女生 。到达公司后在人力资源部门安排下办理了实习生手续” 。
采访人员查阅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申请流程发现 , 在申报系统中填写实习经历和提供推荐人推荐信是官方必要条件 , 这类条件同样普遍存在于海外知名高校申请中 。推荐信作为第三方或业内专业人士对申请学生的客观评价 , 多被海外高校重视 。随着出国留学的学生日益增多 , 中介机构瞄准推荐信的需求 , 打起了留学生的“主意” 。
小王告诉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 中介根据实习公司、岗位和实习期长短不同来进行收费 , 他在拿到实习生录取通知书后就需要交足全款共计两万元左右 , 6个月的异地实习需要自付生活费和房租 , 中介人员也会不时询问实习表现 , “如果实习表现不好 , 中介宁可退款也会中止实习 , 怕我们砸了他的招牌” 。
采访人员在调查采访中发现 , 在申请留学的大学生群体中 , “花钱找实习”的现象并不少见 , 甚至有留学中介和实习中介联手 , 共同推荐实习岗位换取推荐信的情况存在 , 价格都在几万元左右 。小王无奈地说:“这是一个灰色产业链 , 大企业实习岗位都被中介机构垄断 , 凭自己甚至无法接触到这类实习 。花钱能够解决的问题也变得不是问题了 。”
大学生小贺告诉采访人员 , 她本科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 , 计划到美国读商业分析专业研究生 , 也曾尝试自己找实习 , 但跨专业找实习难度很大 , 最后她只能选择通过付费实习“拼凑”一段与商业分析专业相关的经历 。提供留学一条龙服务的中介给她介绍了一家实习中介 , 推荐她用1.5万元的价格购买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的战略咨询岗位实习 , 线上导师一对一带教 , 实习期两个月 。和小王实地实习不同 , 小贺的实习完全不用通过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入职 , 也不用办理任何手续 , 最终小贺也会拿到一封推荐信 。
多名准留学生告诉采访人员 , 近几年 , 许多“名企内推机构”在微信公众号文章中声称“免费内推” , 但真正将简历提交中介机构后 , 他们开出了数万元的“服务账单” 。北京某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 , 据他了解 , 有的中介打着“名企实习”的旗号招募短期游学或学习 , “相当于寒暑假班”;也有部分被兜售的国际知名企业实习岗位来自共建实习基地 , 部分岗位落到“中间人”手中进行售卖 , “需求滋生了市场 。无论是应届生还是申请留学的学生 , 都是为了丰富个人履历 , 花钱搏一搏” 。

警告!|实习岗位明码标价?警惕“付费实习”灰色产业链
文章图片

疫情催生“云实习” 或助长“付费实习”
在疫情防控成为常态时 , 线上办公成为新模式 , 随之而来的招募实习生进行“云实习”也成为多数企业的主要选择 。以前很难推荐到公司进行实地实习的中介机构 , 嗅到了“更大的商机” 。
南京农业大学大三学生丽莲就没有小王幸运了 。她原本打算通过中介参加香港的实习体验活动 , 因为疫情原因未能成行 , 包括丽莲在内的7名学生被中介介绍转入尼尔森公司进行线上实习 。不需要任何面试 , 丽莲在提交简历两天后就收到了录用通知 。实际实习的内容 , “就是企业里的指导老师和我们创建了一个微信群 。一个月的实习期 , 都是指导老师在微信群发一些数据包 , 让我们分组进行分析和报告 。一周期限的任务 , 基本上两三天就可以完成 , 每周固定一次会议报告工作 , 还给我们上课” 。
虽然丽莲在领英职业社交网站上确定了指导老师身份 , 但最终她并没有拿到公司开具的实习证明 , 花费了6000元中介费 , 只拿到了指导老师的推荐信 。她告诉采访人员 , 所学行政管理专业和尼尔森实习岗位其实并不对口 , “性价比很低 , 只能作为一段经历写在出国和工作履历中” 。
采访人员以寻求实习的学生身份联系了一名实习中介 , 对方称可提供近20家知名企业岗位目录 , 在了解采访人员相关信息后推荐了多个互联网公司远程实习生岗位 , “导师均为经理级别以上 , 带你做实习工作的同时还会进行培训” , 实习期一个月 , 收费8000元 。
中介表示 , 虽不能像实地实习一样走人力资源部门入职 , 但“这种远程实习性价比高 , 以近期刷背景、快速提升简历竞争力为主 。实习提供的推荐信上有官方邮箱 , 将来可以写在简历上 , 海投时还可以支持背景调查” 。不过 , 对方建议 , “以后尽量不要拿这份经历去应聘同一家企业 , 原因是该项目并不在企业人事系统内 , 可以尝试去投其他公司” 。
在采访人员确定职位后 , 中介要求提交个人简历 , 并缴费500元方可推荐给实习部门领导 , 通过审核即可 , 无需面试 。在实习协议上签字并打尾款后2-3天 , 就可以收到官方邮件通知 。中介承诺 , “如果我来推你的话 , 至少可以筛掉成千上百的对手 , 大幅度提高成功率” , 并提供简历模板修改等精准辅导 , “简单来说就是走人脉和快速通道保证录取” 。
当采访人员提出要进行实地实习时 , 中介称 , “如果简历问题不大 , 安排一轮的面试即可 , 只需要考量学习背景和实习原因” 。标准海投实习生一般需要到官方网站提交申请和个人简历 , 完成笔试和至少两轮的面试 , 最后才能确定是否被录取 。中介告诉采访人员 , 实地实习可以提供实习证明 , 但价位是远程实习的3-4倍 。如果面试没有通过 , 中介表示“可以继续推荐去其他公司 , 直到拿到Offer为止” 。
不过 , 采访人员多方咨询相关企业 , 相关负责人均表示 , 公司内部并不存在此类付费实习情况存在 , “实习均为人力资源部门统一进行正常招募” 。但也有企业员工告诉采访人员 , 她的工作邮箱中曾多次收到此类中介机构的邮件 , 明确称“如果可以提供实习岗位 , 机构将支付一定数额的提成费用” 。
诸多潜在法律风险不容小觑
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金琳看来 , 此类“付费实习”中介机构的产生 , 实质上是一种资源变现 , 但这类机构在经营上存在的诸多潜在法律风险不容小觑 。她告诉采访人员 , 由于这类实习往往不在企业人力资源的正规流程之中 , 中介机构或者相关企业员工 , 为了追逐利益 , 难免会铤而走险 。“一方面 , 如果实习证明或者推荐信本身是假的 , 可能涉及到诈骗或者伪造公司印章罪等刑事犯罪;另一方面 , 即使实习本身是真实的 , 但是由于存在一对一代教 , 以及面试保过等情况 , 在招聘流程中可能存在中介机构贿赂相关企业的人事主管或者企业相关员工的情况 , 那不仅涉及到相关企业员工的违规问题 , 还可能涉及到非国家工作人员行受贿等刑事风险 。此外 , 若安排的实习岗位涉及审计、战略咨询、法务等 , 部门数据、信息大多属于商业秘密 , 如果实习生不当使用或者泄露信息 , 也会涉及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风险 。”
对此 , 金琳提醒道 , 尽管付费实习时与中介签订的合同有效 , 尽管被中介机构诈骗后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 但是否能完全追回直接损失并无法保证 , 且其中的时间成本和间接损失亦不可能完全弥补 。此外 , 实习生需要格外注意实习期间获取的相关数据和资料的保存、使用和销毁 , 如若不慎泄露 , 也将面临法律风险 。
(文中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