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创业服务优化升级

本期嘉宾 
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 白津夫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 任福君 
盛景网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 杨跃承 
北大科技园执行副总裁 王国成 
中关村创业大街总经理 聂丽霞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总经理 武文生 
主持人 
经济日报社编委、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 孙世芳 
创业环境变化对创业服务提出新要求 
主持人:当前 , 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如何?创业服务机构发展有什么特点? 
王国成:随着创业环境变化 , 当前我国创新创业呈现一些新的特点 , 对创业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 首先 , 创新创业进入全球化时代 , 技术、人才、资本在全球快速流动 。 资源向创新创业活跃地区集聚 , 获取和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至关重要;创业企业在资源快速流动的现状下 , 合伙制、指数级增长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特点 。 其次 , 创新创业基础由原本成本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数据优势 。 当下几种优势同时存在 , 如何做好整合 , 帮企业建立新的护城河 , 是新时期创业服务面临的问题 。 再次 , 新的市场需求推动了产业的跨界 , 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新一代应用场景与产业深度融合 , 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 如何为跨界创业企业提供集成化服务是创业服务需要面对的新要求 。 最后 ,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 , 传统产业升级对创新创业服务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 传统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中蕴含大量创新创业的机会 , 创业服务应在政府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中积极参与 。 在传统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创业赋能是对双创服务的新要求 。  
聂丽霞:现在的创业行为从本质上可以分为两类 。 一类是发展型创业 , 创业者往往拥有高学历 , 创业是为了实现或者创造更大价值;另一类是就业型创业 , 比如大学生创业、退伍军人创业等 。  
针对这两类群体 , 创业服务可以分为两种 。 发展型创业者核心诉求是快速发展 , 需要创业服务机构为其提供资金以及其他能带来加速发展的资源 。 这种情况和美国类似 。 在美国 , 创业服务机构也分两种 , 一种是孵化器 , 多由社区、政府创建 , 以解决就业为导向;另一种是市场化的商业加速器 , 以商业获利为目的 。  
任福君:作为服务发展型创业企业的重要载体 , 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下称“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正在发生重要变化 。 中国科协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的评估结果显示 , 示范基地正在经历从模式创新到技术创新 , 从政府推动到市场拉动 , 从单打独斗到相互融通 , 从条块管理到精准服务 , 从小微创新到协同大创的“升级”演变 , 高质量发展态势和需求明显 。  
具体来看 , 一是以颠覆性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愈加活跃 , 对专业化创业服务平台提出更高要求 。 需要相关服务能助力创业者引领行业发展 , 在创新研发、市场开拓、发展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 。 二是围绕产业生态的开放创新创业趋势日益明显 。 多种技术和领域的跨界融合趋势显现 , 产业生态在创新创业中发挥更主导的作用 。 当前创新创业模式正在加快由封闭式创新创业向生态共生式创新创业转变 。 如海尔集团的智能家电生态圈 , 小米公司的智能硬件生态圈等 , 都聚集了大量创新创业企业 , 形成创新生态圈 。 三是创新创业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 跨国组织不断打破内部创新的单一路径 , 通过建立联合孵化器 , 发现有潜力的中小企业 , 促进资源的流动融合和有效利用 。 四是双创对创业服务平台提出新要求 。 需要提升孵化机构和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的服务水平 , 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 , 从提供场地租赁服务向创业培训、资源技术支撑综合一体平台型模式转换 。  
【|如何推进创业服务优化升级】杨跃承:当前我国创业服务体系正在持续完善 。 一是创业服务载体更加泛化 。 除了有关部门认定的双创服务机构外 , 许多市场化主体也在发挥双创服务的重要作用 , 比如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培训机构、产业互联网平台、股权投资机构等 。 创业服务机构载体的多样化 , 体现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 体现了双创社会化 ,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  
二是创业投资正在聚焦早期并且强度变大 。 创业早期风险大 , 早期投资是雪中送炭 , 后期投资是锦上添花 。 近年来 , 聚焦早期投资的机构不断增加 , 例如深圳建立百亿天使母基金 , 苏州、常州以及很多地方出台政策设立天使基金 。 同时 , 创业投资强度越来越大 , 为好的项目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 。  
三是创业服务向全要素发展 。 新阶段创业服务不是单一的 , 而是包含人才、技术、资本、场景、数据等全要素服务 。 把这些服务要素和功能以及服务组织机构都集成起来 , 而且更加专业化 , 这是创业服务的新特点 。  
四是创业政策的变化 。 创业政策从依靠政府的动员力转变为更加依靠创业者的内生动力和市场的牵引力 。 政策驱动加上市场主导 , 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 。 这要求政策要前置且精准 , 提升政策的靶向性 , 依靠政策目标导向提升创业质量和创业服务能力与水平 。  
创业服务需求与供给尚未有效匹配 
主持人:新形势对创业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 目前我国创业服务还存在哪些短板? 
任福君:全国双创示范基地评估结果显示 , 双创服务亟待提质增效 。 一是“自我造血”能力不强 。 不少基地反映 , 目前基地内多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还未实现盈利 。 “二房东模式”较为普遍 , 规模扩张与服务质量提升不适配 , 要素供给与资源需求不匹配 。 二是缺乏高素质专业服务队伍 。 载体运营团队服务不够完善 , 绝大多数载体专职运营人员数量与孵化企业数量不匹配 , 难以开展一对一、精细化、精准化孵化服务;多数机构服务处于申报、注册等初级服务层面 , 企业最需要的高端垂直化服务相对缺乏 。  
武文生:我国创业服务正逐步向专业化、多样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 , 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  
人力资源及市场营销服务不完善 。 创新创业调查中 , 关于“制约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的数据显示 , 61.51%的企业认为人才是制约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 , 57.24%的企业认为市场是主要制约因素 。  
创业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之间尚未有效匹配 , 围绕优势细分领域的专业化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的缺口 。 例如 , 双创政策宣传和落实不足 , 服务机构提供的政策指导服务有待提升 。 “对于创新创业政策了解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 , 24.54%的企业对创新创业政策不太了解 , 47.20%的企业对创新创业政策了解程度一般 , 仅有28.27%的企业对创新创业政策较为了解 。 再比如 , 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 调查数据显示 , 38.18%的企业认为“其他人复制公司产品的可能性”在60%以上 , 通过分析“影响企业创建的影响因素”也可以看出 , 47.95%的创业企业将知识产权保护看作影响企业创建发展的重要因素 。 此外 , 融资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 多元化金融服务仍需增强 。 调查数据显示 , 九成以上创业企业有融资需求 , 而有过融资行为的企业占比不足五成 , 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较为普遍 。 技术交易市场发展不成熟 , 交易主体缺乏、交易平台不足 。 创业企业关于技术交易市场短板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 , 认为技术交易主体缺乏的企业占比达到30.02% , 认为技术交易平台不足的企业占比为27.37% , 两者总比例超过50% 。  
创业服务需要精准深入解决问题 
主持人:提高双创水平 , 要以优化服务为重点 。 如何促进创业服务升级? 
白津夫:一要加强专业化 。 提升对双创服务的理解 , 打造专业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专业化队伍 , 让专业的队伍干专业的事 。 二要突出精准化 。 双创服务未必是“保姆式”服务 , 更重要的是“微服务” , 即在关键时点、关键环节 , 解决关键性之需 , 精准深入地解决问题 。 三要推进数字化 。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双创进入平台时代 , 广大“创客”从“车库”走向平台 , 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 形成全新的双创模式 。 要适应数字化发展的要求 , 更好发挥平台优势 , 促进互联互通 , 提供深层服务 , 拓宽创业渠道 , 开发新业态、丰富新场景 , 形成双创合力 。 四要促进生态化 。 双创最重要的是生态问题 , 培育双创基因 , 突出双创区域个性 , 形成双创集群效应 , 才能使双创向纵深发展 。 从实践来看 , 创新生态比较好的地区双创都比较活跃 , 比如深圳、成都等 , 都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 五要实现载体化 。 打造双创“实践载体” , 建立功能性园区 , 推动从园区产业化向园区平台化转变 。 建设数字园区 , 形成平台、孵化器、核心企业一体的开放空间 。 建立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园区 , 形成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的在线生态系统 , 最大限度整合资源 , 放大协同效应 。  
任福君:“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协创建的创业服务平台 , 现阶段 , 主要通过以下几条发展路径升级创业服务 。 第一 , 建设共性技术支撑平台 , 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奠定基础 。 遴选地方需求重点领域 , 探索建设工程技术应用案例库 , 汇集工程技术案例、数据、报告、标准等 ,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 形成平台公共服务资源 。 重点推动形成先导技术、新锐企业、产学融通组织知识服务与技术扩散机制 。  
第二 , 配备专业化的导师和共享人才 , 为专业化服务提供人力保障 。 组织百余名院士 , 近百家全国学会 , 近170家地方科协联动 , 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组建105个“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 , 组织3200多名科技工作者为基层提供科技服务 。  
第三 , 促进创新创业产业链、创新链、投资链融合 , 不断提升创业服务平台盈利水平 。 遴选支持全国学会开展产业技术方向研判、共性技术研发协作等服务;组织开展系列技术资本对接、产学融合高峰论坛等活动;创设一批“科创中国”区域技术交易中心、创新基地等 , 持续推动资源“下得去、接得住、见实效” 。  
第四 , 提升创业服务平台国际化水平 。 进一步吸纳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头部单位 , 打通与国际技术交易合作网络的联结 。 引入海智计划(即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基地、海外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 带动地方出台引导性政策 , 优化引才引智机制 。  
第五 , 集团化的功能组合和管理架构是创业服务平台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 。 一是创新跨界协同的组织机制 。 适应开放式创新的时代需求 , 构建与高层次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组织联结机制 , 促进人才聚合、要素整合、创新融合 。 二是探索区域合作的组织模式 。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跨区域、跨省域、跨城市的组织联合 。  
聂丽霞:创业服务的生态已经逐渐变成了产业创新生态的一部分 , 而且参与其中的市场化机构越来越多 。 建议政府将创业服务作为一个产业看待 , 通过政策引导行业高水平发展 , 而不仅仅是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方 。  
第一 , 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优秀资源进入该行业 。 比如一些成功的企业家 , 他们所能提供的商业助力会超越一般的孵化器 。 第二 , 建议引导创业服务行业做市场化运营 。 现有创业服务机构中 , 国有和事业单位占比较高 , 未来 , 建议吸引更多市场机构进入 , 政府使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支持 , 但是要把机构当成商业主体 。 第三 , 建议在引导上强调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成效 。 原来很多创业服务机构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精准的用户画像 , 更多的是承接服务 , 而不是主动拓展客户 , 未来要不断引导服务机构主动拓展高价值客户 , 持续积累服务能力 , 提升其服务专业化和精准化水平 , 创造商业价值 。  
王国成:首先 , 创业服务机构优化升级要优化品牌建设 。 品牌是流量和窗口 , 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领域的优秀品牌 。 其次 , 健全包括技术服务、产业服务、投资服务、市场化服务、基础服务在内的服务体系 , 并提供标准化产品 。 再次 , 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和吸引投资 。 孵化机构如果没有好的团队就无法做好对整个服务过程的把控 。 创业机构没有投资难以持续发展 。 只有投资和团队相互融合 , 才能留住高水平的人才 , 与企业共同发展 , 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