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复盘:乐视网财务造假十年 贾跃亭是怎么瞒天过海的?
文章图片
图1/9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钟微
来源:连线Insight(ID:lxinsight)
一场持续十年、势必将载入史册的大骗局终于盖棺定论 。
作为乐视系的上市公司 , 乐视网最辉煌的时候 , 市值位列中国互联网公司前五 , 各种富豪榜上都有贾跃亭的名字 , 贾跃亭家族也赚得盆满钵满 。
而今这家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庞氏骗局”最典型的案例 , 而其创始人贾跃亭从一位备受推崇的“梦想家”贬为远遁美国的“骗子” 。
财务造假疑云下 , 证监会于2019年4月对乐视网进行调查 。 当时乐视披露 , 因公司及第一大股东贾跃亭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 , 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贾跃亭进行立案调查 。
如今调查结果公布 。 4月12日 , 乐视网发布《关于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称 , 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送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21〕16 号) 。
公告称 , 由于连续十年财务造假及非公开发行欺诈发行等行为 , 乐视网和贾跃亭分别被处2.4亿元罚款 。 另外 , 前乐视网财务总监杨丽杰等13名高管也分别被处以60万元至3万元不等的罚款 。
十年财务造假的消息震惊业界 , 也证实了乐视网与贾跃亭并非“梦想家” , 而早已沦为“骗子” 。
文章图片
图2/9
图源贾跃亭个人微博
乐视网的衰败并非突然 , 一直以来的业绩也靠着灰色的资本手段腾挪而来 , 从资金到业务 , 都是一本糊涂账 , 但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却被掩盖、遮蔽 。
在贾跃亭出走美国留下一地鸡毛之前的十年间 , 乐视骗局也曾露出端倪 。
乐视网上市前后 , 华兴资本CEO包凡曾评论说:“一个排名第17位的视频网站 , 却有业内第一的财务指标 , 变戏法啊 。 ”乐视网上市后 , 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也曾受到业内人士的质疑 。
被质疑财务造假不久后 , 证监会前高管落马牵扯出乐视网上市时的暗箱操作 , 乐视网便自曝财务问题 , 渐渐走入绝境:在乐融大厦办公六年后 , 乐视网又被迫失去北京朝阳区姚家园路的这一办公场所 。 同时 , 乐视网管理层相继离职 , 乐视网空心化加剧 , 全面放弃等待退市 。
另一边 , 在一切爆发之前 , 贾跃亭便已飞往美国 。
这些年 , 债务问题始终困扰着乐视网 。 据乐视网此前公告 , 截至2020年6月还有28万名股民持有乐视网股票 。
证监会的文件下发 , 乐视网与贾跃亭这位身负30条限制高消费令、巨额债务还未清偿的企业家 , 身上的重负势必又多了一些 。
如今证监会最终认定乐视网以及贾跃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 投资者便可以进一步对其提起诉讼 。 未来 , 乐视网与贾跃亭又将何去何从?
谁是乐视网财务造假的关键人物?
针对乐视网连续十年的财务造假 , 证监会的巨额罚款终于落地 , 一批董事、高管也受到了处罚 。
乐视网索赔案不仅涉及前董事长及实际控制人贾跃亭 , 名单上也出现了杨丽杰、刘弘、吴孟、贾跃民、邓伟等共十三位高管人员 。
在乐视网管理的混乱、崩盘中 , 这些高管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而如今 , 谁是财务造假的核心人员 , 也已一目了然 。
首先是早已远渡美国的贾跃亭 。 证监会立案调查后发现 , 贾跃亭组织、决策、指挥了乐视网及有关人员参与造假 , 且在有关发行文件、定期报告上签字并保证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
另外 , 时任财务总监杨丽杰、时任负责广告业务的董事刘弘 , 也都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 证监会提到 , 前者直接组织实施了有关财务造假行为 , 刘弘则被指出存在安排公司配合“走账”等有关财务造假的行为 。
文章图片
图3/9
证监会相关文件
财务总监杨丽杰 , 是乐视网财务业务的“老臣” , 从西伯尔通讯时代就跟着贾跃亭 , 到2017年被战略“清出”乐视时 , 已经跟随贾跃亭15年 。 离开乐视网后杨丽杰也曾飞到美国 , 负责乐视美国的工作 。
在乐视网财务造假期间 , 杨丽杰作为主管会计负责人参与了其中9年的工作 。
刘弘也曾是乐视网备受关注的高管之一 。 他曾以媒体人的身份离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 与同龄的贾跃亭白手起家创办乐视网 。
从十余年前与贾跃亭租住在北京紫竹院附近的一间公寓里创业 , 到2014年贾跃亭飞往美国治病期间 , 作为副总经理、副董事长支撑起混乱的局面 , 刘弘无疑是贾跃亭在乐视网的重要老搭档 。
文章图片
图4/9
左二、三分别为刘弘、贾跃亭
有人大胆策划、也有人“糊涂”执行 。 那些与贾跃亭在一起抵御风雨的高管 , 也与其一齐走入了歧途 , 如今面临监管的处罚 。
目前 , 证监会决定对贾跃亭和杨丽杰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 另外 , 证监会也对刘弘以及时任乐视网监事暨监事会主席吴孟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 对时任乐视网副总经理贾跃民采取8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
另一边 , 那些年为乐视查弊纠错的审计机构可能也难逃惩罚 。
乐视上市的十年间 , 频频更换审计机构 , 但直到2019年才有机构发出预警 。
乐视网登陆创业板之时 , 当时2007年-2009年的年报审计机构为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 , 温京辉、李耀堂等作为签字审计会计师 , 当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
上市成功后 , 乐视网又更换了审计机构 。 此后5年内 , 乐视网的年报则由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已更名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 签字人为李晓刚、高屹等 。 另外 , 2015年—2016年乐视网又更换审计机构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 。
尽管以上两家机构在审计报告中带有强调事项 , 但也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
文章图片
图5/9
直到2017年乐视网自曝财务问题 , 审计机构的态度才发生转变 。 当时其已经更换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下称“立信”)担任公司2017年度审计机构 。
2018年 , 乐视网发布了2017年年报 , 巨额亏损引起了业内震动 , 立信对这份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 立信曾表示 , 我们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 。
当时曾有业内人士提出 , 对于在计提坏账准备及资产减值准备 , 立信“无法表示意见” , 这代表着企业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 相关公司会被监管重点关注 。
目前证监会对审计等中介机构的调查结果还未公布 , 但最终它们也可能难逃被罚 。 其中中介机构有可能出现“内鬼”配合造假 , 也有可能是机构存在重大遗漏或者不勤勉尽责的问题 , 或是存在共同造假 , 以上情况都不免受到处罚 。
“骗子”贾跃亭疯狂的资本游戏
涉及颇广的处罚以及高额罚单 , 正式揭开了贾跃亭编织的“美好”骗局的真实一面 , 但事实上 , 那些界限模糊的资本运作手法早已贯穿乐视网的发展史 。
早期 , 乐视网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未曾受到太多质疑 。 这家成立于2004年11月、六年后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 , 曾是唯一一家在中国上市的视频网站 。
上市前后的几年间 , 乐视迅速建立起涉及“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 , 也扩张到影业、盒子、体育、手机和电视等多个板块 , 引得一众股民买单 。
其中蕴藏了一件备受争议的事件——对花儿影视的收购 。 2013年 , 乐视网同时收购《甄传》制作公司花儿影视和乐视新媒体两家公司 , 前者是《甄嬛传》制作公司 , 后者则是一家由贾跃亭和贾跃芳(贾跃亭的姐姐)绝对控股的空壳公司 。
据《财经》报道 , 一位基金公司合伙人分析称 , 一般而言 , 增发股份收购资产会稀释现有股东的股权比例 。 此次乐视网通过增发收购花儿影视稀释了贾跃亭的股权 , 他随即又注入了一个由自己控股的公司到乐视网 , 因此其在乐视网的持股比例由交易前的46.57%变为44.66% , 控股地位几乎未有变化 。
该合伙人提到 , 这相当于以每股29.73元的低价 , 对乐视控股进行了一次定向增发 。 控股股东明知有重大利好而以低价增发 , 虽然证监会并不禁止 , 但可能有损其他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
除此之外 , 贾跃亭还频繁质押自己的股票 , 但这些并没有阻挡乐视狂奔 。
文章图片
图6/9
图源Letv微博
在讲述的美好故事下 , 乐视网在2015年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候 , 股价一度达到179.03元/股的历史最高点 , 市值超过了1500亿元 , 是当时在美上市的搜狐市值的9倍、优酷土豆的6倍 。
一个小插曲是 , 就在乐视网股价达到最高点的2015年 , 贾跃亭套现的行为引发了业内人士的不满 , 其中以揭发“老牌绩优股”闻名的财经研究专家刘姝威发表了《乐视网分析报告》 , 质疑乐视的业务模式、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空间 , 指出为故事投资的风险性 。
来自股民和业内的不少质疑声 , 尽管在当时没能引起太多反响 , 但也为乐视网的崩盘吹响了前哨 。
2016年是一个转折点 , 乐视业务扩张到汽车板块不久后 , 非上市体系从汽车到手机等整体便陷入资金链危机 , 连早已宣布盈利的上市公司乐视网也受到波及 。
同年 , 多位涉及乐视网首发上市的时任证监会官员“落马” , 相关文件曾提到 , 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原局长李量曾利用职务之便 , 为乐视网等9家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帮助 。
风暴又持续到次年 。 2017年 , 多位曾参与乐视网IPO审核的前发审委委员相继被调查 , 包括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合伙人谢忠平、北京天圆全会计师事务所董事孙小波 , 以及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执行合伙人韩建旻 。
文章图片
图7/9
乐视网财务造假的传闻甚嚣尘上 , 而其也决定从此开始 , 停止编造财务数据 。
2017年 , 乐视网突然宣布上市以来的所有利润都不复存在 , 换来的是巨亏超138亿元 , 震动了整个市场 。 另外 , 在2018年、2019年 , 其继续亏损40.96亿元、112.79亿元 , 三年累计亏近300亿元 。
如今更多财务造假等违法细节遭证监会曝光后 , 人们才得知 , 自2007年上市前到2016年 , 长达十年的时间里 , 乐视网虚增收入合计18.72亿元 , 虚增利润17.37亿元 。
从证监会披露的细节来看 , 乐视网的“骗术”十分繁杂 。
在乐视网首次发行阶段 , 其通过贾跃亭实际控制的公司虚构业务、通过虚构与第三方公司业务、在与客户真实业务往来中通过冒充回款等 , 并通过贾跃亭控制的银行账户构建虚假资金循环的方式等手法来虚增业绩 。
在2010年乐视网上市后 , 造假手段更是涉及多种:
虚构广告业务确认收入 , 在没有资金回款的情况下 , 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 虚增业务收入和利润;
在没有资金回款的情况下 , 后续通过无形资产冲抵全部或部分应收账款 , 相应虚计成本和利润;
继续通过虚构与第三方公司业务 , 通过贾跃亭控制银行账户构建虚假资金循环的方式虚增业绩……
一场骗局维持十余年 , 从东窗事发到立案定罪花了数年 , 而如今还有不少遗留问题待解 , 乐视、贾跃亭以及股民都不免深陷囫囵、付出代价 。
无论是乐视数年前提出的生态理念 , 还是造车的决定 , 都是当下被验证的有未来、极具前景的商业模式 , 但这些被描绘的未来终究变成了“概念”和“忽悠” 。
从巅峰期市值1500亿元 , 到如今所剩无几的市值、无法摆脱负面的品牌形象 , 这一切可以说是乐视咎由自取 。
还有人敢相信贾跃亭?
贾跃亭曾不缺簇拥者 , 从企业家、投资者 , 到股民 , 在付出了巨大的信任后 , 又最终发现 , 原来这是一场骗局 。
被称为“白衣骑士”的孙宏斌 , 融创出资150亿入股乐视的买卖 , 他与贾跃亭只用了36天就拍板定下 , 但不久后 , 贾跃亭辞去乐视网的一切职务 , 留下孙宏斌收拾剩下的烂摊子 。
曾经投资贾跃亭的金主们 , 最终要么与其翻脸 , 要么分道扬镳 , 留在他们手中的只有失败的投资项目 。
回溯贾跃亭出走美国 , 也是选择了一个极佳的节点 。 在自爆财务造假的当年 , 贾跃亭便辞去董事长职位 , 离开中国前往美国 , 自称忙于FF的事务 。
2017年 , 乐视网财务造假传闻意见甚嚣尘上 , 逃之夭夭的贾跃亭也不忘稳定军心 , 对媒体回应道:“乐视网上市时100%没有造假 。 ” 谎言很快被戳破 , 但贾跃亭已经远在美国 。
出国后的贾跃亭被证券监管方面多次点名 , 并被司法部门列入黑名单 , 但至今未归 。 供应商、投资方、银行等将贾跃亭及其关联方告上法庭 , 至今仍难索赔偿 。
贾跃亭曾承诺补偿股民 , 但也只是空头支票 。 2019年10月13日 , 贾跃亭向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申请个人破产重组 。 破产申请书显示 , 贾跃亭个人资产预计在5-10亿美元(人民币35亿至70亿元) , 债务则在10-100亿美元之间(人民币70亿至705亿元) 。
文章图片
图8/9
贾跃亭破产重组听证会现场 , 图源贾跃亭债务处理小组
负债累累的贾跃亭似乎没有还钱的可能 , 而乐视网一蹶不振、未能重生 。 由于触及连续三年未盈利规则 , 乐视网于2020年5月14日被深交所终止交易 , 随后进入退市整理期 。
2020年7月 , 贾跃亭提出的个人破产重组程序完成 , 曾暂时给了债权人一个交代 。 这一方案通过意味着 , 未来贾跃亭个人所有的FF股权和相关受益权将全部转入债权人信托 , 让债权人成为FF的股东;相应地 , 债权人要放弃对贾跃亭和妻子甘薇的债权追偿 。
虽然此前大多数债权人并不相信FF未来的发展 , 但也不得不为了更多实际保障 , 而接受贾跃亭的个人破产重组方案 。
不过 , 该程序的完成仅代表其在美国境内的个人债务解除 , 国内债务仅设立了四年宽限期 , 之后债权人依然可以向其提出新的诉讼 。
另一边 , 贾跃亭创建的FF正在帮助其东山再起 。 2021年1月28日 , FF宣布将通过借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 时间预计在2021年二季度 , 募集资金约10亿美元 。
FF称 , 这笔资金中 , 作为基石投资人 , 吉利控股集团出资不高于10% , 即77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9亿元) 。 另外 , 据媒体报道 , 珠海两大龙头企业——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也将携手参与FF的此轮融资 。
关于FF上市融资的繁荣热闹景象以及身边汇聚的各路大佬 , 在连线出行发表的《真实力还是贾跃亭的新故事?揭秘上市、融资消息背后的FF》一文中有详细描述 。
根据FF的说法 , 在贾跃亭负面缠身之时 , 还有不少企业愿意为FF买单 。
文章图片
图9/9
FF 91 , 图源FF微博
不过它们也可能还处于观望阶段 。 在FF官宣后 , 吉利控股声称自己只“参与少量投资” 。
虽然贾跃亭所持FF股权全部转入债权人信托 , 但在路演报告中 , 其身份是首席产品和用户官 。
贾跃亭的参与无疑将影响资本对FF的判断 , 其对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 , 可能将影响FF品牌形象和未来发展 。
而FF自身的产品力还未被证实 , FF曾向投资者展示了FF91的车型规划 , 但直到如今研发进展缓慢 。 而2020年8月 , 两辆FF91原型车还曾被挂上了海外拍卖网站 , 外界对FF的资金问题也多有质疑 。
贾跃亭身上的债务问题还未完全解决 , 不仅还在中国监管部门的黑名单中 , 国内投资者、消费者也很难再信任这个贴有“骗子”“老赖”标签的企业家 。
他手中最有价值的资产和最后的希望都在FF上 , 但如今还远未到梦想实现、脱离危机的时候 。
巨额罚款落地 , 又一次巨浪来临 , 这一次贾跃亭又将如何脱险?
(本文头图来源于乐视网微博 。 )
【|深度复盘:乐视网财务造假十年 贾跃亭是怎么瞒天过海的?】(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娱乐性|新华全媒+|探秘冬奥会“黑科技”:当冰壶遇上人工智能
- 穿越|解锁听歌新姿势,这款音乐播放神器值得一试?
- 娱乐|华为智慧屏迎来“影音娱乐”场景三大升级
- 人物|最有深度的8个公众号,你关注了吗
- 耳机|「以乐之名耀市而生」飞利浦Fidelio 降噪真无线耳机T1新品直播发布会圆满召开
- 大叔|从治愈到共振,网易云音乐的刷屏套路升级了
- 智慧|高交会汇聚酷狗等音乐科技企业 展示智慧生活数字音乐新玩法
- 乐云|联想拯救者电竞手机 2 Pro 更新 ZUI 13,明日开启灰度推送
- 手机|精研科技:对于折叠屏手机未来市场渗透率比较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