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瑞幸还魂:能迎来柳暗花明吗?
文章图片
图1/5
来源:AI蓝媒汇(ID:lanmeih001)
作者/杨雅倩
编辑/韩小黄
瑞幸断臂求生的故事还未到终局 , 这一次 , 真的能迎来柳暗花明吗?
4月15日晚间 , 瑞幸咖啡(PINK:LKNCY)发布公告 , 宣布与公司股东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达成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股票投资协议 。
根据协议 , 大钲资本、愉悦资本已同意通过私募方式分别购买瑞幸咖啡约2.4亿美元、1000万美元的高级可转换优先股;在某些情况下 , 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还可按比例再增资1.5亿美元 。
2.5亿美元 , 尽管这个数字在瑞幸的融资史上金额不算太大 , 但这将向市场释放出一个强劲的信号:我瑞幸又挺过来了 。
一个月前 , 瑞幸就在官网上对此次融资进行了一轮预告:宣布已与主要债务持有者达成重组债务及加强资本结构的协议 。 并称正在积极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融资 , 拟通过私募募集至少2.5亿美元 。
当日 , 瑞幸在美股粉单市场涨超49% , 市值一夜大涨超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 。
文章图片
图2/5
现如今 , “老朋友”再次带头表决心 , 真的能修复瑞幸在资本市场损失的信任吗?
资本信心的“灾后重建”
“如果瑞幸没有作死 , 它一定会成为让星巴克忌惮的对手 。 ”
时间退回至2018年 , 瑞幸从银河SOHO出发 , 一边融资一边疯狂扩张 , 在年底就达到了2000家门店的规模 。 这个数字 , 星巴克在中国花了17年 。
举着“干翻星巴克”的大旗 , 瑞幸在成立18个月后 , 在纳斯达克敲钟 , 创造了中国咖啡品牌美股上市的最快纪录 。
彼时 , 烧钱是瑞幸的商业模式 。 瑞幸前CEO钱治亚曾经在发布会上形容瑞幸的烧钱速度:成立半年以来 , “烧了十来个亿” 。
烧钱 , 为瑞幸赢得了用户的青睐;造假 , 瑞幸失去了资本市场的信任 。
2020年4月2日晚间 , 瑞幸突然自曝财务造假 。 公司公布调查显示 , 其COO刘剑以及部分员工伪造交易价值大约22亿元人民币 。 48天后 , 上市12个月的瑞幸收到纳斯达克退市通知 。
短暂的高光后 , 瑞幸成为了资本市场人人喊打的“耻辱” 。
为了自救 , 瑞幸内部经过一系列的内斗 , 高管层变天 。
当时 , 瑞幸的投资者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回应表示 , “只是投资人 , 对瑞幸咖啡的造假并不知情 , 谴责一切形式的企业造假和欺诈行为 。 ”
随后 , 黎辉、刘二海等人还提议召开董事会 , 罢免陆正耀的董事和董事长职务 。
文章图片
图3/5
2020年7月 , 瑞幸任命郭谨一为新任CEO和董事长 。 原董事长陆正耀和他的“铁三角”刘二海、黎辉、邵绍锋出局 , 不再担任董事会成员 。
2020年12月16日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表示 , 针对造假指控 , 瑞幸同意支付1.8亿美元(约合11.75亿元人民币)达成和解 。
此次拿出2.5亿美元救瑞幸 , 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瑞幸在咖啡市场上的业绩活力 。
更何况 , 此前黎辉和刘二海是陆正耀的“铁哥们儿” , 在瑞幸的成长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 瑞幸IPO前 , 陆正耀持股30.53% , 钱治亚持股19.68% , 大钲资本持股11.9% , 愉悦资本持股6.75% 。
这也再一次证明 , 大钲资本、愉悦资本和瑞幸还是利益深度捆绑的关系 。
审计问题仍是“老大难”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在于 , 瑞幸再次宣布更换会计事务所 。
昨日晚间 , 瑞幸咖啡发布公告 , 委任中正达会计事务所(Centurion ZD CPA&Co.)替代麦楷博平作为其独立审计师 。 据悉这是瑞幸咖啡第二次更换独立审计师完成公司财务数据的审计工作 。
众所周知的一件事在于 , 瑞幸此前的财务造假丑闻 , 在业内引起一片哗然 。 事件不仅导致瑞幸自身从纳斯达克退市 , 更将时任其独立审计机构的安永会计事务所拉进舆论漩涡 , 被外界质疑公信力 。
为此安永也数次公开表示“不背锅” , 称审计期间发现了财务数据的“疑点” , 并向瑞幸咖啡审计委员会作出了及时汇报 。
业内普遍承认的一点在于 , 即便在整个造假事件中安永方面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但对其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的声誉和公信力产生了较大影响 。
于是 , 在去年9月19日 , 瑞幸咖啡宣布更换了审计方 , 由新任的麦楷博平会计事务所代替安永 。
但这段合作依旧未能顺利完成 。
7个月后 , 瑞幸再次宣布中止与麦楷博平的合作 , 更换为现在的中正达会计事务所 。
AI蓝媒汇了解到 , 中正达是一家中国香港会计事务所 , 声量方面与此前的安永和麦楷博平存在较大差距 , 不在中注协公布的2020会计事务所TOP100之列 。
瑞幸在公告中提到:“麦楷博平认为 , 根据公司信息技术总体控制中确定的某些领域 , 没有收集到足够的独立第三方数据或进行了充分的审核程序来完成审核 。 ”
“意思是不信任他们的财务相关的信息系统一般控制 。 ”一位“四大”会计事务所独立审计师向AI蓝媒汇解释了公告中提到的这个问题 , “审计师需要对瑞幸做账系统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 显然由于某些原因 , 测试结果不行或者无法测试 。 ”
无论如何 , 瑞幸咖啡的审计工作再次遭遇困难 。
而如今再次更换审计方 , 瑞幸方面也表示:“计划与中正达迅速合作 , 以尽快提交截至2019年12月31日和2020年12月31日的年度报告 。 ”
用户的身体最诚实
资本归资本 , 市场归市场 。
自曝财务造假丑闻之后 , 瑞幸的门店端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 用户仍然觉得瑞幸“真香” 。
文章图片
图4/5
目前 , 瑞幸全国各地的门店依然处于正常运营中 , 折扣券也还在派发 。 2020年 , 瑞幸共推出了77款全新现制饮品 。 在2021年春节期间 , 瑞幸实现了较去年同期近7倍的营业收入 。
这一现象也体现在了瑞幸2020年的财报上 。
根据瑞幸未经审计最新财务信息显示 , 2020年前三季度 , 瑞幸咖啡的单季收入分别为5.65亿、9.8亿和11.45亿 , 同比增长18.1%、49.9%和35.8% 。
这份经营数据显示 , 瑞幸在2020年8月首次实现了门店层面的盈亏平衡 , 门店中有60%实现了盈利 。
同时 , 为了缓解资金问题、继续保持门店扩张和提高市占率 , 今年年初 , 一向坚持自营的瑞幸启动了加盟模式 。 据瑞幸 , 加盟方的前期需要投入的总费用是35-37万之间 。
通过加盟引资 , 瑞幸将继续扩张 , 并将目标锁定在2023年实现近7000家门店的量级 。 年初 , 瑞幸CEO郭谨一在内部信中透露 , 目前瑞幸门店总数近4800家 。
注入资本后 , 瑞幸势必继续扩张 , 或将在咖啡市场重燃战火 。
值得注意的是 , 2021年的中国咖啡市场已经不能和2018年同日而语 。
传统的星巴克越来越本土化 , 积极拥抱互联网和新零售 。 肯德基的K咖啡和麦当劳的McCafe也在加大进军的力度 。
而来自加拿大的Tim Hortons , 进入中国短短两年 , 已经拿到了腾讯、红杉资本中国等两轮融资 , 号称要开1500家门店 。
文章图片
图5/5
除此之外 , 咖啡新品牌Manner、时萃、鱼眼等也加入混战 。
【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瑞幸还魂:能迎来柳暗花明吗?】瑞幸 , 还能再造一个瑞幸吗?这将是在资本层面和商业模式上对瑞幸的双重考验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测试|北京: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365万公里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