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
交配是动物最重要的生理活动 , 也是动物延续种群的关键 , 也正因为如此 , 动物在演化过程中根据所生活的环境不同 , 面临的威胁不同演化出了不同的交配策略 , 其中有一些动物以交配时间长而著称 , 它就是袋鼩 。
袋鼩
袋鼩是一种有袋类生物 , 它们和袋鼠、袋熊一样生活在澳大利亚地区 , 只不过它们的体型较小 , 而且数量也比较稀少 , 以至于它们的名气并不大 。
尽管它们的名气不大 , 但是它们却以“疯狂式交配”闻名科研圈 , 科学家们发现 , 雄性的袋鼩在11个月大时会开始进入发情期 , 而发情期内雄性体内的睾酮素含量迅速飙升 , 激素又驱使着它们不断找雌性进行交配 。
昆士兰大学教授费雪研究袋鼩发现 , 袋鼩在进入发情期后光顾着交配 , 甚至会不吃不喝 。 而一旦寻找到交配机会 , 它们就可能会持续交配12-14个小时 , 就这样一直持续2个星期 , 而到发情期快要结束时 , 90%的雄性袋鼩都已经死亡了 。
科学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 , 袋鼩之所以要保持长时间的交配 , 是因为雄性袋鼩一生只会制造一次精子 , 一旦与雌性开始交配 , 它们的身体就不再产生精子 , 当精子全部用尽之后 , 它们就会迎来死亡 。
可能会有人会说 , 既然精子用尽就会死亡 , 那么为什么不节制交配 , 反而会疯狂交配呢?原因还要和自然选择有关 。 雄性如果每次只释放少量精子 , 而雌性体内的酸性环境会腐蚀一些精子 , 免疫细胞会杀死一部分精子 , 这意味着雄性唯有释放足够多的精子 , 才有可能留下后代 。 正是因为如此 , 一些采取疯狂交配的个体 , 才能够留下足够多的个体;而“节制使用精子”的个体将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
为了能够实现疯狂式交配 , 雄性袋鼩还会分解自己的肌肉产生能量 , 维持较好的状态 , 而这又导致它们加剧死亡 , 以至于大多数雄性袋鼩在交配季节结束时都会体内出血 , 免疫系统崩溃而亡 。
事实上 , 雄性袋鼩的死亡并不是没有好处 , 因为雄性在交配季节之后就会死亡 , 那么它们节约出来的能量有利于雌性的生存和幼崽们的存活 , 再加上到下一年的繁殖期时 , 又会有雄性走向成熟 , 所以它们并不缺用来交配的雄性 。
人类为何没采取这种方式?
既然袋鼩这种交配方式能够帮助袋鼩们的生存 , 那为什么其他动物没有采取这一策略呢?比如:人类 。
事实上 , 人类之所以没采取这一策略 , 是因为人类所面临的生活条件根本不允许这样的策略产生 , 原因是因为婴儿实在是太难带了 。
人类为了适应直立行走 , 盆骨位置变得非常窄 , 而这就导致人类女性的产道也变得非常狭窄并且崎岖;另一方面人类的脑容量越来越大 , 当越来越大的脑容量遇到较为窄小的产道时 , 就会增加难产率 , 导致女人和孩子们的死亡 , 而这就触发了自然选择 , 使得自然选择出了能够提前将婴儿生出来的个体 , 也就是早产儿 。
科学家研究发现 , 人类的孕期应该是84个月 , 但现如今40周就是足月生产 。 人类提前生育后代之后 , 婴儿不具备任何求生能力 , 不仅无法像小羊一样觅食 , 还无法行走 , 它们生存的一切都必须依赖父母 。
为了提高婴儿的存活率 , 男性也要参与到抚养后代的任务之中 , 从古代的文学作品就可以看出 , 如果家庭的男性死亡 , 那么孩子的存活率也将会大幅度下降 , 所以人类的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了一夫一妻制 。
另外 , 人类没有发情期 , 一年四季都可以交配 , 但是人类的发情期是隐性的 , 无法通过密集的交配来获得后代 , 所以人类不可以像袋鼩那样疯狂交配 , 然后在交配后死去 。
总结
【动物|自然界交尾时间最长的动物是哪个?人类为什么不能像它们一样?】对于不同的生物而言 , 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是不同的 , 所以采取的生殖策略也不同 。 人类目前的生殖策略以及婚姻制度是目前最为适合我们的 ,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会采取袋鼩的繁衍策略 。
推荐阅读
- 化纤|JXK STUDIO 虎年肥猫 1/6仿真动物模型手办可爱摆件
- 珍妮弗·马瑟|假如明天人类突然消失,哪些动物能进化替代?
- 警告!|物流货运司机卸货时车身惊现活猫 发视频呼吁动物不要发快递
- the|宾夕法尼亚州动物园的一只加拿大猞猁被证实感染冠状病毒
- 驯化|美媒:这五种动物永远改变了人类——
- 最新消息|多地下发“野猪通缉令” 其不再是“三有”陆生野生动物
- Pierce|这种动物靠光合作用活着,一生只吃一顿饭就够了
- 最新消息|多地下发“野猪通缉令” 野猪将不再是“三有”陆生野生动物
- 童行|科幻作家郝景芳:“元宇宙”就是数字时代的《动物世界》
- 驯化|永远改变人类的五种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