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全球“缺芯”,半导体行业景气度高,国家大基金为何减持中芯国际

_原题是:芯片短缺拖累全球汽车业 布局升级难解缺芯“近渴” 芯片短缺拖累全球汽车业 布局升级难解缺芯“近渴” , 芯片 , 全球汽车业 来源:北京时间
文/一财资讯
一则消息 , 让中芯国际股价今日低开低走 。
4月16日收盘 , A股中芯国际跌1.31% , 报56.31元 , 成交额超10亿元 , 总市值4448亿元 。 港股中芯国际亦跌1.15% , 报25.75港元 , 总市值2034亿港元 。

第一财经|全球“缺芯”,半导体行业景气度高,国家大基金为何减持中芯国际
文章图片
图1/2

消息面上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动向一直深受市场关注 , 其减持1亿股中芯国际港股 。
国家大基金减持中芯国际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 , 国家大基金一期两日合计减持1亿股中芯国际港股 , 总持股比例由10.21%降至8.93% 。
国家大基金一期于4月12日以25.5601港元/股均价减持5500万股 , 4月9日以26.1516港元/股均价减持4500万股 。 按此计算 , 合计减持金额约25.8亿港元 。
据中芯国际2020年年报 , 截至2020年底 , 国家大基金一期通过鑫芯香港间接持有6.22亿股中芯国际港股股票 , 另通过认购永久次级可换股证券获得1.83亿持股权益 , 合计持有的权益为8.05亿股 。
值得注意的是 , 中芯国际刚刚交出了一份令市场满意的成绩单:2020年净利由亏转盈 , 在科创板顺利“摘U” 。 2020年 , 中芯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74.71亿元 , 同比增长24.8%;归母净利润为43.32亿元 , 同比增长141.5% 。
国家大基金为何现在减持?
在全球“缺芯” , 半导体行业高景气度持续的情况下 , 国家大基金为何选择此时减持?
事实上 , 国家大基金此次减持只是按预期、阶段性的回笼资金 , 属于正常操作 。 与此同时 , 从中芯国际前十大股东情况来看 , 国家大基金一期退出中芯国际H股 , 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大基金二期 , 持仓A股市值达到73.61亿元 。

第一财经|全球“缺芯”,半导体行业景气度高,国家大基金为何减持中芯国际
文章图片
图2/2

国家大基金投资计划为15年 , 分为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5年 。 国家大基金一期成立于2014年9月 , 2019至2024年是其投资回收期 , 因此大基金对相关个股的减持、退出动作大概率仍将继续 。
在减持中芯国际之前 , 国家大基金一期已经宣布对多只芯片股进行减持 。 2021年1月23日 , 国家大基金一期一口气披露了对晶方科技、兆易创新、安集科技的减持计划;4月7日 , 宣布对北斗星的减持计划;4月13日 , 宣布对长川科技的减持计划 。
粤开证券指出 , 国家大基金一期成立以来通过投资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获利丰厚 , 大基金二期成立后 , 一期也在有序退出优化投资结构 。 按照大基金一期自身规划 ,目前进入回收期 , 开始有选择、分阶段退出 。
需求高涨 , 芯片行业景气持续
湘财证券张心朔对第一财经表示 , 中芯国际的业绩增长也预示了整个芯片行业是向好的 。 只要景气度持续的话 , 即使芯片股出现大幅度回调 , 长期来看 , 反而是中期的低位 。
对于芯片行业 , 粤开证券表示 , 需求方面 , 主要由于5G手机、汽车板块及HPC等子行业高增 , 带动芯片需求增长;供给方面 , 制造商产能利用率持续满载 。 半导体板块在景气周期+国产替代双重逻辑之下 , 预计景气度持续 。
【第一财经|全球“缺芯”,半导体行业景气度高,国家大基金为何减持中芯国际】川财证券认为 , 因为晶圆厂近年投资 , 尤其对非先进产能投资不足 , 造成实际供给增加有限 , 而近期物联网、智能制造、汽车电子化以及5G等新的技术方向和产品应用的落地放量 , 芯片需求持续超预期 , 短期供给缺口明确 。 国内半导体制造企业扩产 , 市场需求大幅提升为国产半导体设备制造厂商带来了提高市场渗透率的时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