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那么快,依然追不上时代


|顺丰那么快,依然追不上时代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南 来
来源:华商韬略
事实证明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白马股顺丰今年第一季度突然暴雷 , 巨亏10亿 , 震惊行业 。 而比暴亏10亿更可怕的是 , 顺丰的成长根基与逻辑也在发生动摇 。
01 巨额亏损 , 只是一个开始
4月8日晚间 , 顺丰控股发布公告称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将亏损9亿-11亿元 , 扣非净利润亏损10亿-12亿元 。 而去年同时期 , 顺丰还是盈利的 , 达9亿元 。
一正一反接近20亿的落差 , 震惊了整个产业 。
在第二日的股东大会上 , 顺丰创始人、董事长王卫亲自向股东们低头道歉 , 坦称“第一个季度真的没有经营好 。 ”“管理上有疏忽 , 类似的问题不会出现第二次 。 ”
于此同时 , 针对这10亿亏损 , 顺丰投资者关系总监陈希文也曾解释称 , “一季度亏损不是长期的问题 , 只是我们投入一下加大了 , 二季度利润会好起来 。 不用太担心 , 基本面没有太大问题 。 ”
陈希文还表示 , “运力很多是租用的 , 价格一下贵了很多 , 我们始料未及 。 还有件量变化方面的影响 。 目前网络刚性成本比较多 , 有些件量没有预期多 , 摊分不均匀 。 ”
总的来说 , 应对巨额亏损 , 顺丰给出的解释是:1、前期投入加大 , 影响利润率;2、客件量低于预期 , 导致平均成本变高;3、基本面没问题 , 亏损只是暂时的 , 不要慌 。
然而 , 王卫的道歉并没能阻止股民的恐慌 。 第二天一开盘 , 顺丰股价一字跌停 , 第三天再度跌停……截至目前 , 顺丰的股价已经跌去了超过20% , 市值蒸发千亿 。
在疫情与贸易摩擦的双重冲击之下 , 航空、娱乐等服务业都曾在最近两年里出现过巨额亏损 。 然而对于顺丰而言 , 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 。
【|顺丰那么快,依然追不上时代】最近半年以来 , 快递行业被某个横冲直撞的“愣头青”搅了个天翻地覆 。
仅仅用了不到半年 , 极兔快递就从名不见经传变成了快递业内人人皆知、异军突起的代表 。 凭借着低于1元的快递客单价 , 极兔以极快的速度血洗着快递业的风向标之地:义乌快递市场 , 即便在“通达系”的合力绞杀之下也依然蓬勃发展 。
恰巧就在顺丰巨额亏损公告的前一天 , 极兔宣布完成18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 投后估值78亿美元 , 体量已超圆通、申通、韵达 , 仅次于中通 。
反观顺丰 , 电商市场节节败退、直营模式成本居高不下、商务市场逐渐萎缩……包括丰巢快递柜也因强制收费风波而遭批评抵制 , 2019年亏损7.81亿元 , 2020年第一季度更是亏损2.45亿元 。
而结合市场未来趋势看 , 顺丰这些看似眼前的困难都越来越可能成为制约其长期发展的困扰 , 进而动摇其成长根基与逻辑 。
人们因此担心 , 顺丰此次的亏损 , 有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
02 错过的机会 , 丢失的市场
1993年成立之初 , 顺丰也是靠着“零售”与“低价”发家崛起的 。
九十年代初期 , 低廉的人力与土地成本吸引了无数制造业工厂从中国港台搬入内地 , 以香港为销售门面、以珠三角为供应厂房的“前店后厂”模式迅速崛起 。
“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开张 , 天天都是鞭炮不断 。 ”顺德县委书记欧广源曾经回忆道 。
18岁高中毕业后就在顺德打工的王卫 , 则从中看到快递物流的商机 。
当时 , 广东与香港分属不同关税区 , 商务快件的邮寄加报关超过一个星期 , 一旦缺少哪个紧急零部件 , 工厂哪能等得起!于是 , 王卫成为了最早一批背包“水客” , 靠着帮两地商家运送紧急文件、紧急零部件赚些小钱 。
1993年 , “水客”生意越做越大后 , 22岁的王卫开始显露出他的野心 。 当年 , 他向父亲借了10万元人民币——在当时堪称一笔巨款 , 与其他几个兄弟一起注册了顺丰速运 , 自己又当老板又当工人 , 快速将“水客”生意拓展到了顺德、香港、番禺、澳门等地方 。

|顺丰那么快,依然追不上时代
文章图片
图2/5
▲曾经大包小包的香港“水客” 图片来源:凤凰网
草根的顺丰没有强大的资本加持 , 王卫和工人们只能每天15-16个小时的早出晚归 , 跑市场、送快件 , 以“割价抢滩”的超低价策略招揽客户 。
一位顺丰前高管曾经透露 , “当时王卫抢了EMS不少生意 。 别人70块一件货 , 顺丰收40块 。 ”这让顺丰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商家 , 生意红火得厉害 。
近乎疯狂的“割价抢滩”战略下 , 仅仅几年间 , 王卫就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 , 成了当之无愧的市场老大 。 2003年 , 借着非典疫情导致的航空运价大跌之际 , 顺丰更是豪爽地一口气签下5架包机 , 成为了全国第一个使用航空运件的民营快递 , 稳稳坐上了行业老大的地位 。
此时顺丰的经营思路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 , 包括从加盟制改为直营制 , 并且立下了不做重货、不做大件、不做同城的规矩 , 将自身定位为高端快递 。
就在顺丰买飞机的2003年 , 一件即将快速而且剧烈改变中国快递业的大事件也同步发生:淘宝网成立 , 中国电商市场大幕拉开 。
淘宝成立之初和初创的顺丰一样草根 , 不仅生意进展缓慢 , 还要解决假货、支付、物流等一大堆问题 , 看不到成大事的希望 。
而此时的顺丰 , 早已是快递业内鼎鼎有名的金字招牌 , 不但是中小件市场的龙头 , 还手握利润率惊人的高端市场 。 因而 , 当淘宝开始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 , 不少快递业同行纷纷选择与之捆绑时 , 王卫非但对“三通一达”那样站队、捆绑 , 走低价高量路线毫无兴趣 , 可能也没把电商市场太当一回事 。
如今回头看 , 顺丰今天的尴尬 , 可能从那时起就已埋下伏笔 。
2003-2009年 , 我国电商市场增速惊人 。 2009年 , 淘宝“双11”更是一炮打响 , 为火热的市场又添一把干柴 。 到2009年 , 我国电商市场规模已接近2500亿 , 而2016年 , 这个数字已再翻20倍 , 飙升到了50000亿 , 稳居全球第一 。

|顺丰那么快,依然追不上时代
文章图片
图3/5
▲2010-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情况 , 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以电商为核心的物流由此成为中国快递行业的最大增长极 , 到2016年 , 来自电商的业务占比已在整个快递业超过80% , 增速贡献更高达80%-90% 。
2020年 , 中国实现全年快递业务量833亿件 , 而仅仅是双11促销的那11天 , 电商平台所生产的包裹量就占到了快递全年业务量的近1/20 。
曾经的小弟们 , 开始坐着电商爆发的电梯 , 一个一个地逼近并超越顺丰 , 到2020年 , 其快递业务规模已跌至行业第五 。
一度对电商爱答不理的王卫 , 事实上也早有警惕 , 但还是为时已晚了 。
当他真正感到疼痛时 , 淘宝、天猫之下的菜鸟已深度捆绑“三通一达” , 京东自己建了物流 , 异军突起的极兔更是搭上了拼多多的快车 。 这几大平台把持了中国电商的绝大部分市场 , 也就把持了中国快递业增长最快 , 规模最大的蛋糕 。
而这个蛋糕 , 却几乎与顺丰无缘 。 因此 , 即便这些年顺丰不断买飞机、建网点、打磨产品、升级服务 , 却难以逆转市场份额节节败退的惨况 。
03 巨变的时代 , 变幻的机遇
为了绕开“电商件”这个薄利市场 , 并弥补自身电商业务的缺失 , 建立可以与对手增速匹配的增长极 。 顺丰从2010年开始做了多番尝试 , 包括生鲜、冷链、同城、海淘、供应链管理等等 。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2010年推出的开山之作“顺丰E商圈” 。 这是一款号称打磨了两年的独立电商平台 , 与之一同推出的还有顺丰专用支付工具“顺丰宝” 。
但结果怎么样 , 大家都知道了 。

|顺丰那么快,依然追不上时代
文章图片
图4/5
▲顺丰的部分多元化尝试
从2010年至今 , 顺丰在这些多元化赛道上的投入数以亿计 , 非但没能找到任何一个第二赚钱飞轮 , 还因源源不断烧掉的资源导致公司利润增速不断下跌 。
但电商的发展 , 还是让王卫割舍不下 , 想要在未来的快递市场占据主动 , 除了死磕电商外 , 顺丰似乎没有第二条出路 。
2019年5月 , 顺丰推出特惠专配 , 再度朝着薄利多销电商件市场吹响了号角 。
但各大电商都被同行深度捆绑 , 而且此前低价但服务欠缺的同行 , 服务品质都在持续提升 , 让顺丰想要挖角变得异常艰难:既在服务上不再那么优势 , 也无法与其他同行拼低价——一个强制推行丰巢快递柜收费制度 , 不仅引来大批客户抵制 , 还直接惊动了官媒点名批评 。
如今 , 再加上极兔这“不讲武德”的1元快递单价倾销 , 已经把自己拱上高位的顺丰 , 想要在电商市场分到一杯羹 , 就更是价格战打不起 , 也打不赢 。

|顺丰那么快,依然追不上时代
文章图片
图5/5
▲2010-2020年中国快递客单价逐步下滑 。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仗没打赢 , 但成本却已付出了 。
2020年 , 顺丰客单价同比下降12% , 达到17.26元 , 2021年第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15元 。 去年第三季度 , 顺丰的毛利率还有17% , 四季度迅速掉到了12% 。
于是有了2021年第一季度被迫交出了10亿巨额亏损的成绩单 。
而就在此时 , 业内更盛传“电子发票门”事件 , 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顺丰未来的忧虑 。
从2012年开始 , 国家就在不断加快电子发票的推广应用 。 2019年底 , 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公共服务平台建成 , 而到2020年 , 全国电子发票已以250亿份的惊人数量超过了纸质发票 。
与此同时 , e签宝、法大大、腾讯电子签这类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等新技术的出现 , 也在让顺丰原本引以为傲的高端商务文件市场受到进一步挤压 。
这也意味着 , 无论顺丰的服务多好、价格多低 , 它都再也无法服务到这些客户了 。 因为 , 这些客户 , 已经不需要这样的服务了 。
曾经 , 顺丰不愿当阿里的“马仔” , 拒绝电商捆绑 , 自信地不断加设网点、买飞机、提高效率与质量 , 以为只要有优质产品和服务就一定能打赢天下 。
可如今 , 一边是在电商这个最大市场的缺位 , 一边是发票、合同等速效件市场的快速消失 , 惨痛的事实再次证明了那句话:“选择有时比努力更重要” 。
于是 , 即便王卫亲自出面道歉、解释 , 资本市场也不相信美好的意愿 , 顺丰的股价依然大跌不止 , 市值在短短几天再度蒸发近千亿 。
这种专注提高公司内部效率 , 依靠极致产品和服务赢得一个时代 , 但却因为对外部技术革命、环境变化反应迟钝 , 而输在一个新时代的困境 , 顺丰不是第一个 , 更不会是最后一个 。
2011年 , 连续14年蝉联世界第一的诺基亚终于走下神坛 , 向后起之秀iPhone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 诺基亚的手机不可谓不优质 , 其逆天的稳定可靠性即便放在今天也毫不逊色 , 然而 , 一夜间 , 它的客户不需要那样的手机了 。
遭遇同样境遇的还有很多 。 当所有纸媒刊物为争抢渠道打个头破血流时 , 网络媒体横空出世 , 革新了全民的阅读习惯 。 当各大银行为了推广信用卡到处送油、送米搞活动时 , 移动支付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 。
换成顺丰发票、业务合同的类比就是:
你告诉你的客户 , 你能用全世界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品质、最低的价格来帮他送发票和合同 , 而客户却告诉你 , 我的发票、合同不再需要任何人送了 。
去年以来 , 一直鼓吹数字化转型的下一站 , 是要用数智化服务商业创新的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曾不断提醒企业界 , 数字经济正极速改变各行各业 , 企业的数字化目的已绝不能再停留在解决内部流程、提高效率的层面 , 而是要要学会用数字化工具去认识与连接世界 , 在变幻的环境中找到新的机会 。
数字经济时代 , 企业更需加倍关注外部的变化并快速反应 , 顺丰的教训 , 可谓是对这一论断的最新注解 。
参考资料:
1、《2020年中国快递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分析》前瞻研究院
2、《顺丰亏损11亿 , 干败顺丰的不是菜鸟系?而是另有他人?》宏嘉文化
3、《2018-2024年中国电商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智研咨询
4、《顺丰业绩炸雷后 , 行业“内卷”下的估值困境》21世纪经济报
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王晓责编:周怡
美编:刘彦潮运营:方乐迪张婵倪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 , 不为商业用途 , 如有侵犯 , 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