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不能短了版权意识

雷雨田 
近日 , 多家影视传媒单位及企业发布保护影视版权的联合声明 , 将对短视频侵权行为发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维权行动 。  
处在风口上的短视频为何惹了众怒? 
从“全民微博”到“全民短视频” , 中间不到10年 , 网络社交为网民创造出更多的互动方式 。 用户的社交语言从图文逐渐拓展到短视频 , 一是得益于各类拍摄硬件的升级、视频剪辑软件的推陈出新 , 以及内容传播平台的渐趋完善 , 短视频制作、传播门槛降低 , 对“90后”“00后”而言 , 短视频制作几成必备技能;二是更丰富的信息承载、更鲜活的直观表达、更立体的叙事语言 , 使得短视频渐成老少咸宜的主流网络传播形式 。  
然而 , 细究各类短视频平台所载内容 , 不难发现坚持原创者仍属少数 , “拿来主义”大行其道 。 各平台大量充斥着剪辑搬运而来的“二手货” , 影视传媒业界苦其久矣 。 此外 , 泛娱乐化、三俗、假医行骗、伪劣产品带货等一系列乱象 , 亦是早已广受公众诟病 。  
究其根本 , 既有优质内容原创生产具有较高专业门槛、产品供给跟不上的原因 , 也有部分公众号运营者、up主“流量为王、内容次之”的短视心理作祟 。 为了尽快搭建初始内容 , 积累基础流量 , 打响账号品牌 , 实现“流量变现” , 东拼西凑、左搬右抄、三俗出位便成为一些牟利心切者的低成本伎俩 。  
【|短视频不能短了版权意识】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 , 扰乱了正常秩序 , 打击了原创者创作热情 , 破坏了行业发展前景 。 不少网友甚至发问:“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在短视频方兴未艾的当下 , 我们应正视其巨大传播力、影响力 , 更应对其行业乱象予以高度重视、及时整治 。 这不仅关乎相关行业的长远发展 , 更关乎风清气朗社会风气与和谐纯净社会环境的有序构建 。  
短视频从业人员的版权意识觉醒、良心发现固然重要 , 但保护影视版权不能仅仅寄望于短视频行业的自我净化 , 需要各个社会层面的努力 , 共同打造良好的行业生态 。 除了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法律法规 , 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到 , 短视频乱象绝非只是市场与行业问题 , 更是社会与文化问题 , 须以更高站位、更大视野对其进行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监管 , 令短视频真正发挥凝聚力量、团结人心、开阔视野、提高品位、促人向上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