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特斯拉回应西安女车主维权:事故并非质量问题导致
4月23日晚间消息,特斯拉就上海车展另一维权的西安女士情况向采访人员回应,事件中车辆并未发现故障的情况 。该车主已正常使用该车辆超过一年,本次事故和相关车辆损伤并非产品质量问题导致,车主在事故后提出的特斯拉原价退车的诉求没有法律依据,因此我们未能同意车主的诉求 。
以下为特斯拉说明全文:
关于上海车展现场“维权”西安车主的情况说明
近期很多媒体朋友前来问询上海车展期间,特斯拉展台上“维权”的西安车主李女士的情况,感谢大家的关注 。驾驶安全和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将掌握的事实情况告知,供大家了解 。
2021年3月19日下午15:50左右,西安车主李女士联系我们,称其车辆于当日上午10时发生事故,希望能调取当时的行车记录仪视频进行查看,同时问询事故时气囊未弹出的原因 。我们得知该事故后非常重视并立即响应 。同时收到现场照片如下:
文章图片
针对车主提出的行车记录仪无视频、及安全气囊未弹出的两点问询,在我们查看了车辆设置情况、调取了后台数据分析,并结合车主发在各大社交媒体的事发区域监控视频后,可以确定以下信息:
1、关于行车记录仪无视频,因为车主没有创建专用的文件夹
1)3月25日,我们抵达车主李女士指定的地点,李女士为我们展示了事发区域便利店门口的监控视频,并借助便利店的电脑一起查看U盘,发现行车记录仪U盘没有任何文件夹,车主没有创建专用的文件夹,因此无法开启行车记录仪功能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根据特斯拉《用户手册》指南,关于行车记录仪的使用方法如下:
第一,车主需要在格式化好的u盘中创建行车记录仪文件夹(TeslaCam),并且将设置好的u盘插入车辆前排USB接口,此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亮红点的照相机图标,车主需要主动存储时,可手动点击图标,行车记录仪才会启动 。需要强调的是,2020年12月28日之后出厂的特斯拉车辆都标配了U盘,并且默认创建了行车记录仪文件夹 。而李女士的车辆提车日期是2020年3月 。
第二,闪存盘装满后,哨兵模式和行车记录仪将不再保存视频片段 。为防止闪存盘空间被占满,车主必须定期将保存的视频移至其他设备,并将其从闪存盘中删除 。
第三,行车记录仪非车联网数据,车主在正确设置U盘后,视频仅会存储于U盘内,无法上传网络,仅车内人员可以查阅 。特斯拉没有能力也无法对行车记录仪的视频进行删除或编辑 。
2、碰撞时并未达到座椅侧气囊和气帘展开的阈值
1)事故发生前,车辆未出现任何气囊系统的故障警告 。
2) 根据现场照片以及相关视频可知,驾驶员以极低速度(10千米每小时以下)向左转向,试图驶入对面车道时,在左转过程中与左侧驶来车辆发生碰撞 。此时方向盘转向角为向左转向116.5 度,由于左侧车辆的冲击作用产生横向的移动并进一步加速左转,车辆发生碰撞时的瞬时横向减速度会减小,从而并未达到座椅侧气囊和气帘展开的阈值 。此外,从我们对车辆的查看中看到,车辆左后门内衬饰板无侵入损伤 。
3)特斯拉车主手册有明确说明: 车辆碰撞侧和非碰撞侧的帘式气囊只有在发生严重侧面碰撞或车辆倾翻时才会膨胀 。
文章图片
3、特斯拉车辆数据采用加密技术记录,无法直接读取、修改、删除
特斯拉的车辆数据是车辆网关读取车内各部件信号并以加密形式存储 。存储后的数据采用加密技术记录,无法直接读取、修改、删除相关数据 。在出现产品质量纠纷时,特斯拉会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车辆数据 。
以上,就是事件中车辆并未发现故障的情况 。该车主已正常使用该车辆超过一年,本次事故和相关车辆损伤并非产品质量问题导致,车主在事故后提出的特斯拉原价退车的诉求没有法律依据,因此我们未能同意车主的诉求 。
【Tesla|特斯拉回应西安女车主维权:事故并非质量问题导致】目前我们提出的多种解决方案均被拒绝,也充分考虑到车主的身体状况,我们愿意先行垫付第三方检测费用,并积极争取其他关怀措施 。目前我们已成立专门工作组,与车主积极沟通,力求妥善处理,回应社会关切 。
推荐阅读
- Tesla|最高涨幅21088元:特斯拉Model 3/Y入门车型价格调整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方面|摩托罗拉 moto X30 推送 mr1 版更新:优化性能,新增大量功能
- Tesla|特斯拉新款Model S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外媒揭秘三大关键技术
- Tesla|特斯拉因两处安全缺陷召回近50万辆电动汽车 承诺免费修复
- IT|美律所对法拉第未来提起集体诉讼 涉嫌触犯证券法
- Tesla|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47.5万辆汽车 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
- Tesla|特斯拉回应“保费暴涨”:平均涨幅约10% 高性能车型不超20%
- Tesla|特斯拉Model Y保费何以一夜暴增80%?
- Tesla|网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涨超50% 多家车险公司回应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