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
看病、开方、买药,看病问诊的正常流程是对症下药 。但你听过“对药下症”的逆向“神操作”吗?半月谈采访人员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购药,发现多家平台流程均是先选购药品,后根据药品配处方,且审核走过场,连用11岁的儿童身份也能轻松买到麻醉类药品 。
逆向“神操作”网购药品:据药配方
按照《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等处方管理规定,在线开具的处方必须有医师电子签名,经药师审核 。
半月谈采访人员在某医疗App随机搜索了一种治疗痤疮的维A酸乳膏 。根据说明,这是一款国药准字号处方药,用于痤疮、扁平疣、黏膜白斑等辅助治疗 。随后,半月谈采访人员在平台上填写完善处方信息,包括用药人信息、疾病史等信息 。接下来,与自动回复机器人对话沟通了基本病情,包括不适症状、患病时间、病情程度等,系统自动形成了申请开药清单 。
几分钟后,平台为半月谈采访人员匹配了一名皮肤性病科医生曹医生 。半月谈采访人员询问“能否帮忙开个维A酸乳膏”,曹医生迅速开具了电子处方,并叮嘱“此药避免大面积涂,刺激皮肤” 。又过了几分钟,电子处方通过了药师黄某某的审核 。半月谈采访人员即凭着这套“逆”操作,获得了处方,付费购买了处方药 。
先选药买药,后补处方,这样的处方单靠谱吗?半月谈采访人员收到的电子处方笺,标注了个人信息、医生诊断、药品及用法用量、处方医师和审核的签名章,以及处方单号,并没有标注医院或医疗机构的信息 。同时,处方笺标注了特别提醒,显示处方信息未经授权不得自行下载使用 。
这种情况是个案吗?半月谈采访人员在另一医疗App平台,再次尝试购买维A酸乳膏,经过类似的流程,5分钟内,半月谈采访人员即获得了经过医师签名、审核调配、核对发药三个环节医务人员签字确认的电子处方 。这份处方标明其来自银川某互联网医院,且盖有医院的电子章 。半月谈采访人员“逆”操作购买处方药再次成功 。
未成年也可轻松开出麻醉类药品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中,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对科别、姓名、年龄等情况检查核对;同时,除治疗需要外,医师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处方 。
半月谈采访人员决定再次试验 。在某医疗App上,半月谈采访人员将用药人的身份改成一名11岁的女童 。无须填写体重、身份证号,即完成了身份填写 。半月谈采访人员选购了用于外科手术皮层麻醉的麻醉药“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
线上接诊医生询问“为什么要用这个药物”,半月谈采访人员回答“皮肤局部麻醉”,5分钟内即获得了银川某互联网医院的处方签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处方签与半月谈采访人员此前购买维A酸乳膏时获得的处方签,医师、审核调配、核对发药3人的签名完全一致 。
在开具的处方页面,半月谈采访人员仅能看到医生姓名,照片头像,“从业27年、专业有效、可开处方”的信息,对其他信息一无所知 。半月谈采访人员进一步在平台上搜索了这名医生的信息,资料显示她是一家中医医院消化内科的主治医师,而她却先后开具了皮肤疾病、用于麻醉的药物处方 。
另一款治疗癫痫病部分性发作的处方药左乙拉西坦片,用药不仅对患者年龄有限制,体重有要求,不同病症药物服用剂量有明显区别 。半月谈采访人员并没有完全提供相关信息,却同样轻松地在互联网医疗平台获得了处方笺 。
【警告!|如此逆向“神操作” :网上购药,“对药下症”】一名在互联网医疗平台工作的医生告诉半月谈采访人员,在开具处方前,平台已经基本询问了解了患者信息,大部分患者承认在线下被确诊为相关病例,所以患者想开什么药,医生就给什么方,这叫“续方” 。而他们无法与患者进行详细问诊,只能先尽量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
文章图片
网络平台购药处方单及医生信息截图
根据半月谈采访人员调查,存在类似问题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平台等 。
健全监管执法机制,提高处方管理水平
互联网医疗对于增加就医、购药便捷性和医药资源的可及性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便捷也会使得原本可能就存在的风险被放大 。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贺滨看来,子女在正规三甲医院代替行动不便的老人挂号开药的情况很常见,而医生也不能识别他们的身份和关系 。“线下都有漏洞,线上的审核也没有更严格 。”贺滨说,问题的本质是线下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较差,让老年人等群体开药成了较大的难题 。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监管不够严格 。而一些平台为了盈利,存在放松管理的现象 。
专家建议,应以患者为中心,一方面要考虑上述老年人等群体购药的现实困境,另一方面要关注处方药管理松懈可能导致的用药安全问题 。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网络售药企业应向监管部门共享处方药审核信息,方便监管部门随时监督检查 。消费者也应该主动先找医生问诊,不要凭自己的感觉去网上买药,遇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 。
“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的同时,更有必要健全监管执法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增强制度刚性,方能确保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行稳致远,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赵鹏说 。(采访人员:冯松龄 王辰阳)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警告!|华为联想卷入滴滴高管千万受贿案 判决书曝光浪潮曾向其输送720多万
- 警告!|冒充老干妈员工诈骗腾讯被判12年 两被告提出上诉
- IT|美国法国英国连创历史新高 世卫组织警告“感染海啸”到来
- IT|NFL警告汤姆·布雷迪不要再砸Surface,否则要面临罚款处罚
- 警告!|河北一网约车司机持续偏离路线致女乘客跳车 当地警方介入调查
- 警告!|女子携734个打火机乘高铁被拘 按规定最多只能带2个
- 警告!|诱使被害人投资虚拟货币诈骗1.4亿元 “509”专案一审审结
- 警告!|一大学生骂外卖员是狗 校方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
- 模型|经逆向工程,Transformer「翻译」成数学框架 | 25位学者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