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消弭数字鸿沟需更多良方

来自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的消息 , 今年网络提速降费工作重心将从“普惠降费”转向“精准降费” , 继续让利农村脱贫户、老年人等群体 。
当前 , 我国已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通信网络、数量最多的网民 。 依托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及庞大的市场需求 , 以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为驱动的数字经济 , 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 在助力脱贫攻坚、加速疫后经济复苏中更是发挥了显著作用 。
【社会|消弭数字鸿沟需更多良方】然而 , 数字经济的注脚并非只有科技、高效、快速、便捷等关键词 , 还包括“数字鸿沟”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 截至去年12月 , 城镇地区网络普及率比农村地区高23.9个百分点 , 城镇网民规模是农村的2.2倍;与此同时 , 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是非网民的主要群体 , 占到非网民群体总数的46% 。 城市与乡村、老年群体与现代社会之间横亘着一条深深的“数字鸿沟” 。
“数字鸿沟”的存在 , 将不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 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不利于社会各群体分享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 并带来老年群体生活不便、甚至被互联网边缘化等问题 。
作为今年网络提速降费的工作重心之一 , “精准降费”就是针对“数字鸿沟”开出的一剂药方 。 数字社会因数据流动而存在 , 在数据成为基础资源和发展引擎的当下 , 降低数据资源及网络服务在农村脱贫户、老年人等群体中的使用、流通成本成为当务之急 。 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 , 还决定了我们能否真正实现各地域、各群体均等化享受发展成果 。
跨越“数字鸿沟” , 不仅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精准降费”的政策支持 , 还需要企业、高校等机构持续加强产品研发 , 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提升服务质量 , 面向不同需求投放层次多样、匹配精准的靶向产品 , 让数字经济呈现适农化、适老化的多元面貌 。 同时 , 要以“精准降费”拉动数据、资金的高效流动 , 以低价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带动农村脱贫户、老年人等群体更好融入数字经济社会 , 让每一个社会个体都能借助网络的力量、数据的能量 , 提升生活品质 , 从而更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雷雨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