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吴汉明:本土可控的55nm芯片制造,比完全进口的7nm更有意义
日前 , 在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论坛”上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对光刻机、产业链国产化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吴汉明认为 , 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当下主要面临两大壁垒:政策壁垒和产业性壁垒 。前者包括巴统和瓦森纳协议 , 后者则是世界半导体龙头长期以来积累的专利 , 形成的专利护城河 。
文章图片
而在整个产业链环节 , 重点的三大“卡脖子”制造环节包括了工艺、装备/材料、设计IP核/EDA 。他表示 , 在半导体材料方面 , 我国光刻胶、掩膜版、大硅片产品几乎都要依赖进口;在装备领域 , 世界舞台上看不到中国装备的身影 。
吴汉明强调 , 自主可控固然重要 , 但也要认识到集成电路产业是全球性的产业 。以EUV光刻机为例 , 涉及到十多万零部件 , 需要5000多供应商支撑 , 其中32%在荷兰和英国 , 27%供应商在美国 , 14%在德国 , 27%在日本 , 这就体现了全球化技术协作的结果 。在其中 , “我们有哪些环节拿得住的?是我国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核心点 。”
除了设备方面 , 晶圆制造、芯片研发设计也是产业所面临的难点 。
“虽然芯片的难度和成本一直增加 , 但趋缓的摩尔定律给追赶者带来机会 。”吴汉明分析称 , 在这些挑战下 , 先进系统结构、特色工艺和先进封装在芯片制造方面结合运用 , 芯片制造领域大有可为 。
他援引数据称 , 10纳米节点以下先进产能占17% , 83%市场在10纳米以上节点 , 创新空间巨大 。在先进制程研发不占优势的情况下 , 我国可以运用成熟的工艺 , 把芯片的性能提升 。也正是因此他提出一个观点:本土可控的55nm芯片制造 , 比完全进口的7nm更有意义 。
访问:
【硬件|吴汉明:本土可控的55nm芯片制造,比完全进口的7nm更有意义】京东商城
推荐阅读
- 硬件|汽车之家年底裁员,员工称多个职能部门已被撤销
- 硬件|Yukai推Amagami Ham Ham机器人:可模拟宠物咬指尖
- 硬件|闪极140W多口充电器发布:首发399元 支持PD3.1
- 硬件|又一28nm晶圆厂计划浮出水面 但困难重重
- OriginOS|当硬件驱动力逐渐放缓,手机还能更快吗?
- 硬件|日本要在十年内量产2nm?
- 硬件|一个时代落幕 佳能:1DX3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
- 硬件|Intel 11代酷睿4核15瓦超迷你平台 仅有信用卡大小
- 硬件|上线两年用户破两亿,腾讯会议还能做什么?
- 硬件|西安疫情波及全球芯片供应链 美光三星英伟达都受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