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马斯克、陶琳上演“阴阳脸” 净利暴涨2638%特斯拉却笑不出来

_原题是:马斯克、陶琳上演“阴阳脸”!净利暴涨2638% , 特斯拉却笑不出来丨撩车
作者丨王贺
编辑丨子钺
马斯克最近有点烦 。
在2021上海车展 , 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成为最大的舆论焦点 。
事件尚未平息之际 , 特斯拉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财报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 究竟是救命稻草 , 还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北京时间4月27日凌晨 , 特斯拉发布2021年一季度财报 。 财报显示 , 特斯拉第一季度总营收为103.89亿美元 , 同比增长74%;归属特斯拉的净利润为4.38亿美元 , 同比增长2638% 。 这已是特斯拉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 。
由于一季度财报业绩达标 , 使得马斯克有资格获得两项总计110亿美元(约合700亿元)的期权奖励 。

创业邦|马斯克、陶琳上演“阴阳脸” 净利暴涨2638%特斯拉却笑不出来
文章图片
图1/5

不过 , 马斯克笑不出来了 。
财报发布后 , 特斯拉股价周二大跌4.53% , 市值一夜蒸发321亿美元 , 约合人民币2082亿元 , 马斯克身价缩水 。 柏林工厂推迟投产 , 以及“刹车失灵”等负面消息的影响 , 都让“硅谷极客”如坐针毡 。
特斯拉赚钱不靠卖车
你可以今年不赚钱 , 明年不赚钱 , 但你最终要创造很强的现金流 , 赚一次钱就把前期的投入都赚回来 。
无论是亚马逊还是奈飞 , 科技公司的商业逻辑是 , 也许眼前的利润不多 , 但长期赚钱的能力越来越强 。 此前 , 这一点在特斯拉身上似乎一直没有看到 。
自2014年以来 , 特斯拉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首次在一季度双双转正 , 堪称一季度财报的最大亮点 。
财报显示 , 2021年一季度 , 特斯拉经营活动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分别为16.41亿美元和2.9亿美元 , 得益于特斯拉交付量的大幅提升 。

创业邦|马斯克、陶琳上演“阴阳脸” 净利暴涨2638%特斯拉却笑不出来
文章图片
图2/5
数据来源:特斯拉财报 , 创业邦整理
“两个现金流一季度首次双双转正 , 得益于特斯拉去年的经营业绩比较好看 , 因为去年特斯拉在全球销量接近50万辆 , 有一个大幅度增长 。 在中国市场 , 上海工厂投产一年产品就下线 , Model 3上市一年的销量达到了13.7万 , 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全球销量的近30% 。 ”独立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表示 。
乘联会数据显示 , 特斯拉国产版Model 3去年销量约13.7万辆 , 为特斯拉贡献了27.4%的销量 , 登顶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
财报显示 , 一季度特斯拉共生产汽车18.03万辆 , 环比增0.3% , 交付汽车18.48万辆 , 继续刷新季度交付新高 , 环比增2.3% , 首次实现一季度交付量环比正增长 。
此外 , 由于规模效应深化、一体化铸造简化生产制造过程等因素 , 2021年一季度 , 特斯拉汽车业务毛利率为26.5% 。

创业邦|马斯克、陶琳上演“阴阳脸” 净利暴涨2638%特斯拉却笑不出来
文章图片
图3/5
数据来源:特斯拉财报 , 创业邦整理
此前 , 降成本是特斯拉在财报中多次提及的经营理念 。 自2019年开始 , 随着交付量的快速增长 , 特斯拉毛利率也稳步增长 。
财报显示 , 由于新产品的推出和新工厂的设立 , 以及Model S和Model X比例的减少 , 特斯拉每辆车的平均成本在第一季度降至38000美元以下 。 2017年 , 在开始生产Model 3时 , 特斯拉每辆车的平均成本约为84000美元 。 成本下降超过50% 。
在张翔看来 , 特斯拉发展态势很好 , 营业收入大幅增长 , 但最近的维权事件会对特斯拉产生影响 , 对财务指标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 。
财报显示 , 一季度特斯拉的净利润为4.38亿美元 , 不过 , 从营业收入的构成来看 , 特斯拉盈利并不靠卖车 , 而是靠碳积分和比特币的收益 。
一季度 , 特斯拉碳积分部分的收益高达5.18亿美元 。 过去的一年特斯拉依靠碳积分部分收入实现多个季度盈利 , 扭转了一年前的亏损状态 。 根据规定 , 汽车制造商要生产传统燃油车 , 需要碳积分以获得排放许可 , 也可以向同行购买碳积分 。 在中国 , 特斯拉每售出一辆电动汽车可获得5个碳积分 。 通过卖碳积分 , 使得特斯拉在营收上获利颇丰 。
此外 , 特斯拉比特币的收益达到1.01亿美元 , 占公司当期净利润近四分之一 , 财报显示 , 截至今年3月31日 , 特斯拉的比特币资产为13.31亿美元 。
特斯拉的盈利不靠主业卖车 , 仍是待解难题 。
财报日上演“阴阳脸”
马斯克“炮轰”媒体
事实上 , 在财报日当天 , 特斯拉还上演了一幕“阴阳脸” 。
红脸和黑脸 , 原是传统戏曲中的脚色行当名称 。 此番 ,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唱红脸 , 而马斯克唱的是黑脸 。
4月26日深夜 , 特斯拉官方微博发布道歉声明称 , “过去几日 , 我们让所有特斯拉车友们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 , 对此我们感到万分抱歉 。 ”
随后 , 陶琳转发上述微博并表示 , “大家的批评我们会认真改进 , 大家的鼓励我们都心存感激 。 ”
然而 , 马斯克却在财报电话会议中“炮轰”媒体 , 对于上海女车主的维权事件和中国其他事故只字未提 , 与陶琳的态度大相径庭 。
据媒体报道 , 此前 , 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美国休斯顿郊区发生致命车祸 , 警方认为事故发生时该车辆处于无人驾驶状态 , 引发外界猜测当时车辆正处于全自动驾驶状态 。

创业邦|马斯克、陶琳上演“阴阳脸” 净利暴涨2638%特斯拉却笑不出来
文章图片
图4/5

对此 , 马斯克认为 , 媒体对有关特斯拉撞车事故的报道“极其欺骗性” , 并表示在上述的撞车事故中 , 可能有人在驾驶席上并且所有的安全带都没有扣上 。
马斯克强调 , 到目前为止 , 恢复的数据显示 , 该车辆并没有启用Autopilot , 也没有购买FSD 。 “标准的Autopilot要在有车道线的情况下才能打开 , 而这条街道并没有 。 ”马斯克说 。
“马斯克的话还是比较片面的 , 意思是说特斯拉在这起交通事故里是没有错误的 , 不承担责任 。 ”张翔指出 , 马斯克和陶琳口径不一致 , 可能只是从他们不同的角度来执行 , 因为在美国 , 马斯克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股市的表现 。
财报发布后 , 特斯拉盘后股价一度跌超3% 。 截至4月27日收盘 , 特斯拉跌幅扩大至5%左右 , 最终收跌4.53% , 至704.74美元 , 市值蒸发321亿美元(约合2082亿元) 。 马斯克的财富也缩水了近80亿美元 。
早在2018年一季度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 , 马斯克曾将一名分析师称作“无聊的傻瓜” , 还说另外一名分析师的问题“干瘪得要死” , 并拒绝回答 。 这引发了投资者和股东的不满 , 也导致特斯拉股价大幅下滑超过5% , 市值随之消失20亿美元 。
吃到苦头的马斯克马上转变了自己的态度 , 重新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
在2018年8月的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 , 马斯克一改此前的对抗性 , 在问答环节开始前向两位分析师进行了道歉 。 特斯拉股价随即暴涨16.19% , 市值增加了83亿美元 , 重新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 。
不难看出 , 特斯拉股价的涨跌似乎只在马斯克的一念之间 。 收起“阴阳脸” , 改善态度或许是马斯克在下一个财报日里最重要的事情 。
危机四伏的未来
产能一直是特斯拉和马斯克无法回避的问题 。
在产能方面 , 马斯克表示 , 特斯拉暂时还没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 主要是因为几乎每种零件都缺货 , 尤其是芯片 。 目前特斯拉的生产主力是上海工厂 。
一季度财报显示 , 目前特斯拉加州Fremont工厂的Model Y产量继续增长 , 并接近满负荷生产;上海超级工厂的Model Y产能爬坡顺利 。
在财报电话会上 , 马斯克表示 , 公司第一季度在供应方面面临着艰难的挑战 , 但目前已大部分解决了供应链问题 。 公司的目标是每年生产50万辆Model 3 , 并预计Model Y很可能在2022年成为最畅销的电动车 。 此外 , 改款特斯拉Model S/X最早将在下月交付 , 已经发布的4680电芯将在12-18个月内量产 。
本次财报没有整体的产能目标 , 但根据2019年11月官方信息 , 特斯拉斥资44亿美元建设柏林工厂 , 投产后每年将生产15万辆汽车 。 2020年11月消息 , 在三季度财报中 , 特斯拉披露 , 其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年产能已从49万辆提升至59万辆;2020年11月消息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计划2021年生产约55万辆汽车 。
也就是说 , 特斯拉2021年底计划产能约为130万辆 , 但从目前特斯拉的工厂产能结构来看 , 部分新投产的工厂存在不确定因素 , 产能压力较大 。
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本计划2021年夏天投产 , 但目前仍因为环保问题迟迟拿不到政府批文 , 预计将推迟投产 。
“现在欧洲很多环保人士抗议 , 特斯拉在德国柏林的工厂破坏了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 。 柏林工厂的延期 , 肯定会影响特斯拉进军欧洲的计划 , 目前特斯拉是把上海工厂生产的一部分车辆 , 用海运的方式运到欧洲去卖 , 这个方式增加了欧洲车辆的成本 , 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 ”张翔告诉创业邦 。
除了柏林工厂投产受阻 , 近期频频出现的“刹车失灵”事件和负面消息 , 对特斯拉未来的业绩也将产生较大影响 。

创业邦|马斯克、陶琳上演“阴阳脸” 净利暴涨2638%特斯拉却笑不出来
文章图片
图5/5

张翔认为 , 特斯拉的“刹车门”事件 , 暴露出特斯拉现在的质量问题和设计缺陷问题 , 同时影响了消费者对特斯拉品牌的信心 , 肯定会对特斯拉的销量 , 特别是中国市场的销量产生严重影响 。
在去年美国《消费者报告》可靠性排名中 , 特斯拉排名倒数第二位 , 其中Model 3作为特斯拉评分最高的车型 , 分数也仅为53分 , Model Y则仅为5分 。 此外 , J.D Power发布的去年美国市场IQS初始质量调查显示 , 特斯拉初始质量得分为250 PP100 , 这意味着每100辆特斯拉车型便会出现250个问题 , 排名垫底 。
写在最后
马斯克确实笑不出来了 。
在大众、福特等传统巨头进入中国市场 , 苹果、百度、小米、华为等互联网巨头相继入局 , 蔚来、小鹏等国内造车新势力的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后 , 电动汽车市场争霸赛已然进入下半场 。
【创业邦|马斯克、陶琳上演“阴阳脸” 净利暴涨2638%特斯拉却笑不出来】无论维权事件还是产能压力 , 能解决问题的只有马斯克 。 就像他形容的那样 , 特斯拉是一家真正的汽车公司 。 这是荣耀 , 也是地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