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5月6日电 (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6日消息 , 中、英、德等多国古生物学者在福建发现一处约1500万年前的化石宝库——漳浦生物群 。 这一生物群中保存着大量琥珀和植物化石标本 , “解锁”远古热带雨林的“丛林生活” 。
历经10年持续的野外采集工作 , 该团队获得了25000余枚含虫琥珀以及逾5000块植物压型/印痕化石标本 。 《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博研究员和史恭乐研究员带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
科研人员介绍 ,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出现于1700万年至1400万年前的中新世中期 , 是地质历史时期一次强烈的增温事件 。 当时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显着高于现今水平 , 全球年均温较现今高3-7℃ , 这与目前预测2100年的气候环境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
因此 , 了解该适宜期的气候和生物群的变化过程 , 对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气候和生物群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 而化石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 尽管已经发现了许多中新世中期的化石类群 , 但古生物学界对该时期热带生物群的了解仍旧非常有限 。
研究表明 , 漳浦生物群是一个物种极其丰富的热带季雨林化石库 , 其中漳浦琥珀生物群是世界四大琥珀生物群之一 , 该研究为了解现代亚洲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演化及其如何响应未来气候变暖提供了参考 。
【团队|中外科学家“解锁”1500万年前热带雨林“宝石库”】研究结果支持了“热带雨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的观点 。 漳浦生物群中绝大部分节肢动物(特别是蚂蚁、蜜蜂、跳虫、蟋蟀、蚊类等)都是现生属 , 为各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时间校正点 。 属级阶元的稳定性表明亚洲热带雨林生物群早在1500万年前就达到了现今的生态结构 , 显示了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点断平衡”的演化特征 , 并支持了“热带雨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的观点 。
推荐阅读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VIA|x86研发团队卖给Intel后 VIA出售厂房和设备:北美分部就此终结
- 团队|深信院41项科研项目亮相高交会 11个项目获优秀产品奖
- 团队|玉米和水稻基因组引导编辑效率提高3倍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敏捷|上海人工智能“十四五”规划发布:集聚超20个国际顶尖团队
- 团队|生物技术成茶产业提质“金钥匙”
- 团队|俞敏洪首场助农直播带货,寻找新商业模式和老师转型方式
- 团队|年终策划 | 航天专家史青:为火箭“体检”给火星车装“耳朵”
- IT|牛津大学科学家:omicron造成的疾病跟一年前新冠病毒“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