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5月31日电题:防止数据变“数惧”
新华社采访人员齐健、郑明鸿
“害怕身份被盗用”“害怕数据造假”“害怕数据不公和数据歧视”“害怕数据垄断”……在大数据渗透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 , 大数据杀熟、简历大数据黑市买卖、App窃取信息连环套、大数据企业天价抽成和安全监管缺位等问题不时见诸媒体 , 使不少人“闻数色变” 。
有“数惧”心理的远不止个人 , 很多企业也惧怕数字化改造 。 据统计 , 我国有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设备数字化改造 。
对个人来说 , 破解“数惧”存“三难”:一是个人隐私保护难 , 二是算法公开公正难 , 三是平台垄断抗拒难 。 但在数据已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 , 很难有人说自己能“置身数外” 。 这就需要产、学、政、研多方合力 , 建立健全治理体系和相关制度 , 在确保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 , 探索实现更精准的数据确权、更便捷的数据交易、更合理的数据使用 , 促进公平竞争 , 反对垄断 。
对企业来说 , “数惧”无外乎“三不”:囿于传统观念和路径依赖 , 对大数据发展态势认识不足 , 对新技术应用持抵触情绪 , 是为“不想”;面对数字化转型的阵痛和风险 , 不敢率先吃螃蟹 , 转而踌躇徘徊 , 是为“不敢”;缺少数字化方法、技术和人才 , 导致“不会” 。 这就需要加快推进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 , 加快跨数字领域和传统行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
对大多数企业和个人来说 , 大数据仍是个新事物 , 不敢贸然接受乃人之常情 。 但历史已经证明 , 拒绝新技术的企业最终会被淘汰 。
当下 , 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超万亿元、5G终端连接数占全球80%以上……站在数字生产力快速崛起的历史新阶段 , 在大数据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 , 从数字经济发展的洪流中应当看到 , 数字中国的前进趋势不可阻挡 。
【垄断|防止数据变“数惧”】防止数据变“数惧” , 既要努力克服“三难”“三不”现象 , 也要激发企业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 更要加深对大数据的研究 , 加快数据要素市场的完善 。 破除一些领域数据无序、无权、无价的瓶颈 , 直面数据标准不一、监管缺位、体系扁平、市场混乱等问题 , 加快形成完善、成熟、合理的大数据运营、流通、监管体系 , 使数据要素的使用、交易更安全、可信、开放、融合 , 全面支撑数字经济革故鼎新 。 (完)
推荐阅读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殊荣|蝉联殊荣!数梦工场荣获DAMA2021数据治理三项大奖
- 数据|数智安防时代 东芝硬盘助力智慧安防新赛道
- IT|为什么感染飙升但死亡人数有限?研究显示T细胞可防止奥密克戎引发重症
- 德尔塔|为什么感染飙升但死亡人数有限?研究显示T细胞可防止奥密克戎引发重症
- 平台|数梦工场助力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
- 数据|中标 | 数梦工场以数字新动能助力科技优鄂
- 建设|数据赋能业务,数梦工场助力湖北省智慧应急“十四五”开局
- 市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城市新变化 科技赋能深化文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