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矿都”梦碎:虚拟货币监管加码,挖矿行业消失倒计时?

作者:郭子硕
来源: 时代周报
矿主透露“闲置机器越来越多”
“挖矿”正处生死时刻 , 币圈风声鹤唳 。
继内蒙古严令叫停虚拟货币“挖矿”后 , 有“矿都”之称的四川迎来政策转折点 。
“用电走国网的‘矿场’ , 很多都停工了 。 ”5月29日 , 身在四川成都的“矿主”王磊(化名)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透露 。
两天前 , 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公室(下称“四川能监办”)一纸摸底通知 , 拉开“矿都”整顿“挖矿”的大幕 。
通知称 , 为充分了解四川虚拟货币“挖矿”相关情况 , 四川能监办决定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将出席该次座谈会 , 并分别汇报各自供区内虚拟货币“挖矿”有关情况及相关建议 , 以及关停虚拟货币“挖矿”对今年四川弃水电量的影响分析 。
“现在只是摸底四川虚拟货币‘挖矿’相关情况 , 还没有进展到研讨措施的阶段 。 ”5月28日 , 一名接近四川能监办的人士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披露 。 尽管如此 , 币圈早已“噤若寒蝉” 。
5月21日 ,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召开第五十一次会议 , 明确指出 , 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 。 “监管部门对‘挖矿’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 。 内蒙古出台最严禁‘挖’令之后 , 四川跟进是迟早的事 。 ”一名币圈资深人士对“矿都”摸底并有意叫停“挖矿”并不感到意外 。
近年 , 四川、云南等地因水电资源丰富 , 电价低廉吸引不少“矿场”入驻 。
多名矿主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介绍 , 四川水力资源丰富 , 有大量的弃水电 。 “‘挖矿’耗电量大 , 为了省成本 , 我们接入的往往是弃水电 。 ”一名“矿主”说 。
“此前 , 四川也多次提出虚拟货币相关监管政策 , 但实质影响不大 。 这次不一样 , 金融委定调了 。 ”5月29日 , 四川另一名“矿主”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 内蒙古新规出台后 , 多名“矿主”认为四川弃水电较为环保 , 有政策缓冲空间 , “但没想到摸底调研来得这么快” 。
“挖矿”遭遇重创
中国市场是比特币的重镇 。 虚拟货币数据提供商Messari在《亚洲加密货币格局》报告中提到 , 中国控制着比特币65%的哈希速率(衡量挖矿算力的指标) , 远高于美国(7.24%)、俄罗斯(6.9%)等国 。
中国“挖矿”耗电量亦居全球首位 。 数据显示 , 中国比特币矿工的总体用电量占全球60% 。 “碳中和”背景之下 , 叫停“挖矿”渐成共识 。 “挖矿”业一片萧肃 , 悲观情绪在币圈蔓延 。
一名四川“矿工”李平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介绍:“政策不断收紧 , 预计‘挖矿’行业损失难以估算 。 ”四川是“李平们”托管“矿机”的首选地 , 目前大型联合挖矿平台关闭 , 散户入场只能自行购买矿机 , 自找矿场 , “闲置的矿机越来越多” 。 联合“挖矿” , 是指平台提供矿场机位、供电能力和运维服务 , 客户投入矿机和电费 , 双方共同经营挖矿的方式 。
莱比特矿池(BTC.TOP)创始人江卓尔声称“联合挖矿是挖矿的最优选择” 。 江卓尔认为 , 因矿场统一管理、风险共担 , 联合挖矿大大降低了大部分挖矿人亏损的可能性 。
监管趋严 , 联合“挖矿”平台偃旗息鼓 。 火币联合挖矿平台、滚石联合挖矿平台、币印联合挖矿平台等均停止运作 。 一站式实体矿机挖矿平台火星云矿 , 于5月26日中午发布消息称:为配合近期相关部门监管精神 , 促进挖矿行业合规发展 , 火星云矿将于北京时间5月26日20:00起屏蔽大陆境内IP的访问 。
“联合挖矿并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 ”参与联合挖矿的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介绍 , 联合挖矿需要收取托管服务 , “托管费经常会调整” 。 此外 , 用户退出联合挖矿 , 平台都还要收取矿机残值18%-30%服务费 。

新浪科技综合|“矿都”梦碎:虚拟货币监管加码,挖矿行业消失倒计时?
文章图片
图1/2

这名人士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提供的联合挖矿协议显示 , 当出现停电、断网、自然灾害、国内政策等“不可抗力”事件时 , 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全部或部分义务的 , 免除其全部或部分的责任 , 另一方当事人不得对此要求损害赔偿 。 这意味着 , 联合挖矿平台提供托管场地跟电、网络后 , 一旦出现任何风险 , 平台承担的风险有限 , 用户大多只能自行“埋单” 。
从严监管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 , 但人们对虚拟货币交易和“挖矿”的热情却从未消减 。
“虚拟货币交易现在不能交易 , 那就先屯着 。 ‘挖矿’比什么都没有要强 。 ”一名矿工态度坚决 。 他正使用装配1070ti显卡的电脑“挖矿” , 以29MH/s的算力算 , 一天能“挖”0.00111ETH(以太坊) 。 电脑耗电约需400w , 一天耗电9.6度 , 成本约为6.5元 。
即使政策前景已经明朗 , 每天依然仍有怀揣暴富梦想的“小白”入场 。
时代周报潜入多个“挖矿交流群” , 每天有新入群者请教大神去哪儿找矿场 , 询问矿机购买信息 。
“现在是政策调整期 , ‘挖矿’的人不敢大声喘气 , 但我觉得反而是最好时机 。 现在转手的矿机多 , 矿场托管价格也会很好谈 。 ”5月28日 , 一名“挖矿”不到两周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采访人员 。
“新人往往会踩很多雷 , 仅是矿场电价、矿机算力就有很多学问 。 矿机算力低 , 产出能力难以达到回报预期 。 而算力高的矿机却价格高昂 , 动辄十几万元 。 ”李平介绍称 , 监管趋严 , “挖矿”已不再适合新手入场 。
今年2月 , 内蒙古率先提出将全面清理虚拟货币“挖矿”项目;5月25日 , 内蒙古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坚决打击惩戒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八项措施(征求意见稿)》 , 明确打击和惩戒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内容 。
经初步统计 , 截至今年4月底 , 内蒙古关停清退35家虚拟货币“挖矿”企业 , 每年可节约用电52亿度 , 相当于近160万吨标准煤的发电量 。
多名业内人士预测 , 在内蒙古和四川之后 , 各地都将跟进 。 禁止虚拟货币交易和“挖矿”已是大势所趋 。 “大量矿场已经开始出海 , 主要地点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国 。 ”一名资深业内人士透露 。
地方监管变迁
四川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 , 水电发展加速 。 另一方面却是——配套的工业和消纳情况不佳 , 四川大量清洁水电因无法输送出去、用不了只能白白弃掉 。
国家能源局4月29日公布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3月底 , 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约3.71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3179万千瓦) 。 水电发电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依次为四川(516亿千瓦时)、云南(431亿千瓦时)、湖北(222亿千瓦时)、贵州(157亿千瓦时)和湖南(108亿千瓦时) , 这些省份合计水电发电量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73.2% 。
虚拟货币市场行情见涨 , “挖矿”热潮爆发 , “矿主们”瞄向水电充沛的四川 。 不过 , 早前 , 四川不少“矿场”使用的都是小水电站直供电 。 直供电量的价格由发电企业与用户协商确定 , 并执行国家规定的输配电价 。
为促进富余水电消纳 , 2019年四川便提出以电力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 建设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 。 当年7月 , 四川省多个部门联合发布《四川省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 确定在甘孜、攀枝花、雅安、乐山、凉山、阿坝等六个市州开展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 。

新浪科技综合|“矿都”梦碎:虚拟货币监管加码,挖矿行业消失倒计时?
文章图片
图2/2

上述举措被视为可有效促进水电消纳 。 政策优惠之下 , 部分矿场的用电开始接入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 。
实际上 , 地方政府对虚拟货币“挖矿”的态度也存有暧昧 , 一度摇摆 。 这一情形在甘孜州就可见一斑 。
2019年1月 , 甘孜州政府下发《关于甘孜州矿场清理整顿不再新增的通知》 , 指出要利用当前比特币价格大幅下落的时机 , 引导有关矿企退出;要求各县(市)不再接受新的挖矿企业的开办 , 控制增量 。
2021年1月29日 , 甘孜州政府又印发《甘孜州州级工业集中区评定办法(试行)》和《甘孜州工业集中区建设指南》的通知 。
文件指出 , “十四五”时期 , 甘孜州将统筹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 在水电消纳示范区重点引进以区块链、大数据等绿色高载能企业 , 引导比特币“挖矿”逐渐转型为分布式云计算中心 , 逐步打造集数据生产、汇聚、处理、交易、应用于一体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 。
在金融委定调之前的4月14日 , 甘孜州还召开全州区块链产业发展座谈会 。
座谈会指出 , 甘孜州区块链产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 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环境优越 , 并称区块链产业是一项符合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符合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兴产业 , 对促进甘孜州水电消纳园区建设 , 弥补受疫情影响带来的经济损失有着重要意义 。
虚拟货币“挖矿”所带来的经济拉动作用 , 或许有限 。
有媒体5月30日报道 , 内蒙古一家挖矿企业2020年全年的税收仅25万元 , 但月均耗电量却高达2500万度 。 今年前4个月纳税仅9万元 , 但月均耗电量高达4500万度 , 折算能耗约为1.5万吨标准煤 。 耗能之大 , 远超一般传统企业 。
“因政策生变 , 接入水电消纳园区的矿场全部停工 , 部分矿主又重新使用直供电 。 ”一名在四川拥有矿场的矿主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透露 。
【新浪科技综合|“矿都”梦碎:虚拟货币监管加码,挖矿行业消失倒计时?】部分业内人士认为 , “挖矿”是为了交易 , 而虚拟货币交易具有金融风险是社会共识 。 “挖矿”面临金融和环保双重监管 , 不能只从消纳水电单一角度出发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更为重要的考虑 , ‘挖矿’行业在国内消失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 ”一名资深业内人士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