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界|高校如何培养AI人才?专家直言:防止无序竞争,避免同质化

人工智能专业成大热趋势 , AI人才到底应该怎样培养?6月1日 , 在第三届北京智源大会·AI人才培养论坛上 , 多位来自高校和产业界专家就此进行了探讨 。
“目前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人才的确很紧缺 , 但也出现了无序竞争的状态 。 ”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胡清华指出 , 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的定位 , 应在培养方案中注入自己学校的特色元素;作为‘双一流’高校 , 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 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方面走得更远一些 。

产业界|高校如何培养AI人才?专家直言:防止无序竞争,避免同质化
文章图片

2021年北京智源大会现场 。 主办方供图
人工智能专业成大热
在我国人工智能教学受到重视 , 大约自2017年开始 。
2017年 ,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 , 要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 建设人工智能学科 。 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 , 设立人工智能专业 , 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 , 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 , 增加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方向的博士、硕士招生名额 。
2018年 ,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 强调要完善学科布局 。 加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 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
此后 , 高校纷纷布局开设自己的人工智能专业 , 有些还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 。 据统计 , 目前已有345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专业 。 根据估算 , 未来几年就会有上万名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 。
另一方面 , 人工智能产业正处于又一上升期 , 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需求旺盛 。 2019年 , 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 , 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达500万;如不加强人才培养 , 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突破1000万 。
“社会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呈现出差异化的特点 , 但目前高校培养人才却呈现出同质化发展的趋势 。 ”胡清华在论坛上指出 , 目前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人才的确很紧缺 , 但也出现了无序竞争的状态 , 下一步应探索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的需求与人才培养进行匹配 。
高校培养应体现办学特色
值得关注的是 , 在论坛上分享办学经验的多位高校教授均提到 , 建设人工智能专业 , 要结合本校、本地区的特色 。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王宇新介绍 , 作为机械强校 , 大连理工的人工智能专业设置了智能制造课程;并且又因为本校许多老师在交通方面有研究 , 又设置了智能交通的课程体系 。
“必须按照产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 , 同时要考虑自己学校的特点和本地的特色 。 ”王宇新举例道 , 因学校临海 , 每年他们都举办水下机器人捕捞大赛 , 以此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韩爱庆分享了人工智能在中医院校中的教学及应用实践 , 中药材识别成为他们的特色领域 , 相关学生作品也获得了多个奖项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专业学位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徐俊刚认为 , 培养一个优秀的算法工程师需要6年时间 , 即学习数学基础2年、算法及机器学习基础1年、机器学习实践1年、深度学习实战2年 。 此外 , 应根据学生兴趣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 , 比如做AI应用也需要很多前端和后端的开发人才 。
“有特色化的人才培养 , 才有人工智能产业的百花齐放 。 ”胡清华说 ,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历史和不同特色的学校 , 要在培养方案中注入自己学校的元素 。 作为天津大学 , 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基本科学素养和智能化思维模式的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 。 “企业需要什么技能 , 高校就上什么课 , 这是一种培养方式;但作为‘双一流’高校 , 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 着眼于未来5年、未来10年后的需求 , 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方面 , 走得更远一些 。 ”胡清华说 。
【产业界|高校如何培养AI人才?专家直言:防止无序竞争,避免同质化】南都采访人员马嘉璐 实习生李梦涵 发自北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