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冷知识:你知道 Wi-Fi 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
不是网络服务商开发 , 也不是通信从业者研发 , 是一群天文学家为了做科研捣鼓出来的……
在知乎提问《天文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哪些?》下 , 航天话题优秀答主 @太空精酿 讲述了 WiFi 的诞生起源——主角是射电天文学家 , 约翰·奥沙利文博士(John O’Sullivan) 。
当时工作的一个重大难点是望远镜收集完数据之后如何将它们集中处理 。 使用彼时笨重、昂贵、效率低的硬盘拷贝实在费时费力 , 他就和同事们研究如何将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实现无线传输 , 尤其是针对原本噪声较大的天文图片 , 这样能大大提高科研产出的效率 。
因而 , 在 1977 年他和同事们就将研究成果发表出来 。 在随后的时间内 , 他也一直致力于不断提高这项技术 , 最终他的贡献成为 IEEE 802.11 系列标准的重要内容 , 这个系列从 1997 年成型并不断更新 , 成为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绝对核心 。
它的最重要应用莫过于今天的 Wi-Fi 了 , 以至于在业内人士看来 , Wi-Fi 基本等同于 IEEE 802.11 标准 。
@太空精酿 表示:很多人都认为天文学是一种科学家研究星球和宇宙的酷炫学科 , 距离普通人生活非常遥远 。 但实际上 , 天文学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自然学科 , 它的发展需要将数学、物理、化学、工程等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 , 它的进步也促进或倒逼相关学科同步前进 , Wi-Fi 只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而已 。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其实不仅是天文学 , 许多科学研究、前沿实验、技术研发 , 都有可能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产出成果 , 影响甚至颠覆人类的生活方式 。 譬如:
高压锅由一名医生发明 , 最初是用于消毒 , 如今却成为了许多人的厨房必备锅具;
伟哥的前身其实是心脏病药 , 后因其副作用成为了男患者们改善生活体验的利器;
就连用电这件事 , 科学家们最初在研究时 , 也经历了不少这玩意儿有啥用的冷眼和非议 。 但如今 , 电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 。
手机、互联网、扫地机器人、空调、汽车……这些科技产物对生活幸福感的提升 , 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切身体会到 。 而其背后的科学和技术 , 也值得被了解关注 。
今年 5 月 , 知乎发起向科学要答案系列策划 , 其中在吾辈问答提问《哪些科技的发展 , 解决了医疗上的大问题?》下 , 医学话题优秀答主 @菲利普医生 提到了视觉科技对医疗工作者的帮助 。
从医生肉眼观测 , 到跳蚤镜的出现 , 再到人类第一次用显微镜发现细胞、再到 X 射线的出现开辟出新分支医学影像学 , CT 让医生得以窥探骨骼之内的状况……而到如今 , 随着计算机算力的进一步升级 , 医生们还和计算机学家合作 , 将扫描数据进行了三维重建 , 让骨头、血管得以呈现出三维立体的结构 。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菲利普医生
这些技术不一定由医生发明 , 但它们却帮助医疗工作者穿越了一层又一层的迷雾和遮罩 , 让人体被一步步打开 。 在医学发展水平跃升的同时 , 人类寿命也在逐年延长 。
@菲利普医生 说 , 很多时候 , 医疗上的大问题并不是医学专家们苦心孤诣皓首穷经就能解决的 。
这些伟大的医学进步无不吸取了其他学科 , 如物理学(光学、电学、电磁学等)、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冶金学、工程学等诸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 所以学科交叉融合一直都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为代表的一系列科研基金也在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项目 。
其实这也是我从 2015 年开始在知乎创作的原因之一——在这个颇有学术交流氛围的社区 , 认识各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 。 日常的闲聊中也能得到很多启发 , 比如化学专业的 @孙亚飞, 核物理专业 @小侯飞氘, 动物科学专业 @苏澄宇, 食品科学专业 @钱程, 航天专业 @逝水, 电动汽车专业达人 @张抗抗 等等 。 或许某一天我们可以促成某些跨学科合作的研究项目 , 争取为解决未来医疗上的大问题创造可能 。
这也是知乎存在的意义之一 。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提供开放的平台 , 让各行各业的知友们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 , 碰撞出新的火花;也希望能通过这些内容 , 帮助更多的知友找到自己的解答 。
而这一次 , 我们选择 , 向科学要答案 。
知乎向科学要答案系列策划分为以下五个模块 , 如果你感兴趣 , 可通过阅读知乎服务号下的其他文章了解详情 。
吾辈问答:科技自立 , 还有多长的路?
吾辈问答·科技自立携手众多专家学者及媒体联合发问 。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问:年轻人会因为哪些原因对科研望而却步?如何帮助他们安心做研究?
武汉医学会会长陈孝平院士问:哪些科技的发展 , 解决了医疗上的大问题?
FAST 总工程师姜鹏问:有哪些天文研究成果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新方向值得期待?
……
关注吾辈问答《科技自立 , 还有多长的路?》专题 , 这代人的问题 , 会找到这代人的答案 。
科普视频创作国际大赛
由中国科普研究所指导 ,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秘书处联合知乎发起了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普视频创作国际大赛 , 即日起直至 8 月 9 日 , 在知乎上传 1 到 30 分钟科普视频 , 并绑定科普视频创作国际大赛 , 即可参与 。
这一次 , 你将和全球的科普视频创作者一起 , 共同角逐万元大奖 。 此外 , 我们还会提供科普视频培训创作 , 由数位知名科普创作者在线授课 , 带你全方位了解优质视频的创作方法 。
集卡活动:大国装置 创作入手
知乎发起大科学装置集卡活动 , 参与者将在获得轻松游戏体验的同时 , 收获关于国内科学装置的细节知识 , 收集齐卡片还将获得精美礼品 。
一起来参加集卡活动吧 , 将大科学装置的卡片和信息收进自己的知识库 。
线下典礼:向科学要答案
想面对面和科学家交流 , 与科学技术同好们畅聊吗?
6 月 5 日 , 知乎将举办向科学要答案线下典礼 , 届时将邀请知名科学家与知乎科学领域优秀答主亲临现场 , 分享他们在科学上的见闻和思考 , 传播他们的真知灼见 。
如果你对此次活动感兴趣 , 但无法去往现场 , 也可以选择预约在线观看 。 只要你愿意 , 总能找到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路 。
圆桌:大国航天 逐梦星宸
今年 4 月底 , 中国成功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 为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拉开了大幕;这个 5 月 , 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火星车安全着陆火星 , 在这颗红色星球上留下了中国印记 , 为中国的太空探测带来了历史性的时刻 。
这些航天领域的中国成绩 , 令无数人感到热血沸腾 , 我们那些飞往太空的梦想 , 也似乎变得触手可及 。 追踪这一系列事件 , 我们发起圆桌讨论 , 邀请知乎航天领域众多优秀答主 , 一起畅聊我国航天领域的近况和未来 , 欢迎大家来圆桌 , 聊一聊 。
本文图片
以上活动内容 , 可通过阅读知乎服务号下的其他文章了解详情 。
在信息泛滥的洪流之下 , 希望我们都能保留那一份与生俱来的 , 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 。
来源:知乎
【科学|它看似平平无奇,却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编辑:荔枝
推荐阅读
- 科学|中阳县北街小学:体验科学魅力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蛋白|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
- 国药|二代新冠疫苗来了!打了一代,还需要它吗?
- 曹志兴|90后教授曹志兴:最一流的基础科学来源于好奇心
- 审判|直接服务“三城一区”主平台,怀柔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成立
-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我国科学家发现第五条甲烷产生途径
- 孩子|“双减”后 科学实践课如何做好“加法”
- 生命科学学院|科技馆内感受科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