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一下 , 你在汽车上语音通话 , 熄火下车后可以把通话转移到手机 , 走到家门口再把通话转到智能手环上 , 然后腾出手翻包拿钥匙 , 进门后又可以再次把通话转移到电视上 , 打开摄像头 , 视频连线……这样的“鸿蒙场景”并不遥远 。
6月2日 , 华为发布包括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在内的多款搭载HarmonyOS 2(鸿蒙操作系统)的新产品 。 同时宣布 , 旗下多款设备将陆续启动HarmonyOS 2升级 。
“今天 , 我们处在一个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时代 , 同时也是一个互联网、社交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 , 没有人会是一个孤岛 , 每个人通过我们的互联网、智能终端、社交网络连接起来 。 无论经历多大的困难、多大的打击 , 我们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好用户体验、更好产品的决心不会改变 。 ”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 。
开辟鸿蒙 , 一套未雨绸缪的B计划
从2012年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成立 , 开始规划自有操作系统起 , HarmonyOS目前已历经9年研发历程 。 2017年 , 鸿蒙内核1.0完成 。 2019年8月 , 鸿蒙OS1.0发布 。 2020年12月 , 鸿蒙OS2.0手机开发者Beta版发布 。
操作系统如同人的大脑 , 是手机的根基 , 有了它 , 各种APP才可以运行 。 操作系统如果不由自己掌握 , 万一哪天别人不让你用 , 麻烦可就大了 。
2012年 , 美国对中兴和华为两家公司发起了调查和国会听证 , 使得这两家国内顶尖通信公司的美国扩张之路遭遇重挫 。 危机之下 , 华为萌生了自研操作系统的想法 。 经过几年的尝试 , 2016年鸿蒙系统正式启动设计 。
谷歌旗下的安卓系统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比超过八成 , 这曾是华为手机赖以生存的命脉 。 2019年底 , 华为CEO任正非接受外媒采访 , 当采访人员问及如果谷歌没有获得与华为合作的许可证怎么办时 , 他答道:“我们有一个非常宏大的Plan B(B计划) 。 ”任正非表示 , 华为有决心而且有能力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销售商 , 但需要花费些时间 。
自从卷入中美贸易冲突后 , 华为遇到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就是可能失去安卓系统的使用权 。 事实上 , 在同年5月 , 谷歌就已暂停与华为手机的业务合作 , 华为只可以通过开放源代码项目继续使用安卓系统 , 对其海外市场冲击不小 。
然而 , 来自华为内部的消息令人振奋 。 华为自己的操作系统一旦面市 , 将打通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可穿戴设备等各种硬件 , 兼容全部安卓应用和通过网络访问的应用 。 “我们愿意继续使用谷歌和微软 , 但没有办法 , 被逼上梁山 。 ”一位华为高管表示 。
这套操作系统 , 就是鸿蒙 。 它的问世 , 绝非权宜之计 , 而是基于对物联网时代的观察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作出的提前布局 。
2019华为开发者大会上 , 余承东作为首位发言嘉宾 , 在演讲的前10分钟为鸿蒙系统做足了铺垫 , “过去的PC时代 , DOS、Windows、macOS伴随着PC产生出来了;最近十年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 智能手机广泛普及 , 平板OS、手表OS、大量智能终端出现;未来万物互联 , 有大量多形式的IoT(物联网)设备 , 我们是不是为每一种硬件开发OS呢?这样工作量非常巨大 , 开发工作量也很大 , 生态协同工作也很复杂 。 ”
“如何打造面向未来的OS?”抛出问题的余承东按下了手中的翻页器 , 身后的大屏幕上显现“HarmonyOS鸿蒙” 。
过去三十年 , 只有微软、苹果、谷歌三家公司的操作系统成功形成了应用生态 。 业内人士曾这样感慨 , “做操作系统的难度就像探索马里亚纳海沟一样 , 它是很深的 , 它在最底层 , 是整个信息产业体系的基础和灵魂 。 ”
微内核完善、外核完善、编译器完善、开发环境完善……鸿蒙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
鸿蒙不是“另一套安卓” , 而是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
自华为推出鸿蒙之日起 , 外界对其是“第二个安卓”的说法就从未止歇 。 事实上 , 不管是“分布式技术”还是“IoT操作系统” , 这些概念对大众来说都过于陌生和抽象 。
面对种种猜测 , 华为鸿蒙负责人王成录告诉采访人员 , HarmonyOS的定位一直很清晰 , 它瞄准的从来不是安卓或iOS , “这是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 。 ”
何为万物互联?万物互联 , 意味着用一套操作系统 , 把包括手机在内的大大小小的硬件 , 从底层连接起来 , 仿佛融合成一台设备——从手机、手表到家电、汽车 , 从智慧办公、智慧出行到智能家居、智能工厂 , 设备“孤岛”之间将无障碍联通 , 可以更“傻瓜”地去操控 。
以鸿蒙为例 , 在其生态下 , 使用手机连接显示器 , 手机就变成了服务器 , 可以随时随地拿着手机到任何有显示器的地方办公 , 无需使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之间实现互通 , 平板电脑上无法安装的软件 , 则可以直接调用电脑上的软件;甚至在未来 , 鸿蒙有望让“智能手表操控汽车”成为可能 。
在2020年的开发者大会上 , 华为展示过HarmonyOS 2.0下华为手机与手表之间的联动:用户用手机打车 , 手表随即显示车牌号、车辆位置等信息;骑行或步行的时候 , 手表可与手机协同导航 , 在转弯变道时提供震动提醒 。
“手表与手机的联动 , 这类例子可能看起来并不稀奇 , 但如果把设备范围扩大到整个智能家居品类 , 如门铃、台灯、空调、冰箱等 。 试想 , 当你在跑步机上锻炼 , 手表监测到体温升高后 , 自动打开空调 , 并根据你近期的身体状况推荐食谱 , 让家里的榨汁机打一杯养生饮料——这就是智能生活的一种场景 。 ”鸿蒙相关负责人表示 。
【手机|反击美国制裁华为推出最强“大脑” 鸿蒙会带来什么?】然而 , 要实现上述场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不同系统之间的协同、通信是一大问题 , 不同终端的硬件条件也不尽相同 。 于是 , HarmonyOS的分布式技术应运而生 。
“大众或许可以这样理解 , 它把所有的硬件能力归集到一起 , 允许每个终端根据需求灵活调用 , 电视可以调用门口的摄像头 , 手表可以调用手机CPU的算力实现资源共享 。 ”鸿蒙相关负责人说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HarmonyOS并不是简单的手机操作系统 , 但可以认为华为手机是个巨大的“遥控器” , 通过鸿蒙分布式技术把生态链上所有支持鸿蒙系统的产品连接起来 。 理论上 , 在鸿蒙系统下 , 设备的能力可以无限延展 。
“我们不是做一个安卓或iOS的替代品 。 ”在王成录看来 , 如果没有本质差别 , 很难建立起新的生态链;一个新系统要成功 , 关键是抓住产业转型的时机 。 “物联网飞速发展 , 带来未来10年产业变革期 , 这将是自主操作系统的历史性机遇 。 ”
“一定要让生态长在自己的地基上 。 ”王成录说 。
中国产业界对鸿蒙及其产业生态反应积极 , 已有美的、科大讯飞、苏泊尔等30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鸿蒙生态
“HarmonyOS通过分布式技术让一套系统满足大大小小多种设备需求 , 实现弹性部署 。 对于开发者来说 , HarmonyOS可以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 让多设备应用开发更加简单 。 ”王成录表示 。
在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赵小刚看来 , HarmonyOS的创新性在于通过分布式软总线技术 , 创造出了“超级终端” , 消费者通过“碰一碰”的方式 , 就可以实现设备互联 , 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多设备的难度 , 同时提升了多设备的交互速度 。 此外 , 分布式智能应用能够在不同设备中快速流转 , 从而提高了设备算力的利用率 。
由于HarmonyOS在技术和理念上显露出明显的优势 , 其生态建设也驶入了快车道 。 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披露 , 截至目前 , 鸿蒙生态已经发展了1000家硬件生态伙伴、超过1000家模组和解决方案伙伴 。 华为正在与全球排名前200的APP厂商沟通合作 , 共同开发跨终端设备的应用 。
今年5月 , 中国家电业巨头美的集团发布相关文件 , 宣布计划在年内推出近200款、数百万台搭载HarmonyOS的产品进入市场 。 杨海松说 , 以此前推出的一款搭载HarmonyOS的蒸烤料理炉为例 , 在为期三周的试验性销售活动中销量超过1000台 , 是预期的十倍 , “相信这一数据对所有硬件伙伴来讲都是有吸引力的” 。
来自市场的反馈显示 , 覆盖家电家居、运动健康、饮食出行、影音娱乐、办公教育等领域的中国产业界对HarmonyOS及其产业生态表现出积极态度 。 业界也普遍认为 , 基于“兼容”和“开放”特性的HarmonyOS , 将为全球市场带来良性竞争和正面刺激效应 , 为全球数十亿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市场选择 。
华为公司此前预计 , 到2021年底 , 搭载鸿蒙的华为设备超过2亿台 , 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1亿台 。 最新数据显示 , 目前已有美的、科大讯飞、苏泊尔等30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鸿蒙生态 , 预计2021年有40多个主流品牌成为鸿蒙体验的新入口 。
对华为的全面制裁非但没有得逞 , 反而促使华为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
两年前 , 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列入实体名单 。 在那个艰难的时刻 , 一张弹痕累累、仍在翱翔的苏联伊尔2战斗机图片在华为深圳总部四处可见 。 这张图片由任正非亲自选择 , 配上“没有伤痕累累 , 哪来皮糙肉厚 , 英雄自古多磨难”的文字 , 映射出华为众志成城的决心 。
在任正非看来 , 美国打压下的华为就像这架返航的飞机 , 一边飞一边修 , “争取能够飞回来” 。 因为预先做了充分准备 , 美国不可能打中华为的“油箱”和“发动机” 。
任正非在华为“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向与会者“交了底” , 做手机操作系统和高端芯片都是出于战略考虑 , “(别人)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 , 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 ”
华为海思芯片就是如此 , 所有“备胎”一夜转“正” 。 2019年5月17日凌晨两点多 , 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给员工们发了一封公开信 。 信中写道:“多年前 , 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 , 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 , 预计有一天 , 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 , 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 。 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 , 数千海思儿女 , 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 , 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 。 ”
“不仅要保持开放创新 , 更要实现科技自立!”何庭波强调 , 今后的路 , 不会再有另一个十年来打造“备胎”然后再换胎了 , 缓冲区已经消失 , 每一个新产品一出生 , 将必须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
华为不是唯一被美国制裁的中国企业 , 却是受美国制裁程度最严重的中企之一 。 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 , 美国对华为先后实施了三轮制裁 , 导致华为在2020年9月15日之后无法再买到大量芯片 。 缺芯危机之下 , 华为手机业务收入下滑 , 并被迫在2020年11月出售子品牌荣耀 。
今年4月12日 ,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分析师大会上坦言:“华为对被移出实体清单不抱任何幻想 , 也做好了长期在实体清单里工作和生活的准备;华为也不会在假设和幻想下去制定公司战略 , 目前的战略和具体举措都是围绕华为长期在实体清单下能够生存、发展来制定的 。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反观鸿蒙 , 其战略意义不容小觑 。 在手机硬件难以迭代的情况下 , 通过专有操作系统的部署 , 提供超越或至少不亚于安卓系统新机的使用体验 , 尽可能减少存量用户流失 , 必将为硬件供应链重新打通后的“战略反攻”创造基础 。
据了解 , 华为今年准备在三方面发力:一是大力投资那些较少受美国制裁影响的业务 , 如去年收入逆势增长168%的云计算业务;二是将过去储备的大量技术以新产品的方式变现 , 如将运营商业务中的光通信技术用于打造汽车的激光大灯、车载抬头显示等;三是聚焦中国市场 , 华为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占去年总收入的65.6% , 2021年 , 海外市场依旧受疫情和地缘政治冲击 , 华为的5G、政企、云和汽车等新老业务将更加倚重本土市场 。
2021年对华为仍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 但也是华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逐步清晰的开始 。 徐直军表示 , 华为将坚持技术创新与加强研发投入 , 解决制裁下的供应连续问题 。
鸿蒙初开 , 未来可期 。 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 美国对华为的全面制裁 , 非但没有得逞 , 反而促使华为加快了自给自足和自主创新的步伐 , 在未来更为激烈的技术竞争和产业竞争中拥有更大优势 。 (本报采访人员 管筱璞 李云舒)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手机|黑莓宣布 1 月 4 日起将终止 BlackBerry OS 设备服务支持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尺寸|3199元起,小米12/12 Pro/12X手机今天晚上20点正式开售
- the|美国人的“圣诞热情” 连奥密克戎也挡不住
- IT|美国CDC:无论接种疫苗与否 民众应避免邮轮旅行
- 能力|有了长续航的独立通信手表,就不必为出门没带手机而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