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我是华智冰,虚拟学生,现在清华“学习”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4日电 (采访人员 宋宇晟)“唐老师好 , 各位老师好 , 我是华智冰 , 很高兴能成为唐老师的学生……”
在6月1日举行的2021北京智源大会现场 , 一个女生在清华大学校园中漫步的视频引发了大家关注 。
视频中的“女生”是人工智能虚拟学生“华智冰”;其中呈现的旁白、背景音乐、面容、诗词、绘画作品 , 也全都是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 。

技术|我是华智冰,虚拟学生,现在清华“学习”
文章图片

视频中的“华智冰” 。 智源大会供图
采访人员获悉 , 6月1日起 ,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将对人工智能虚拟学生进行“培养” 。
清华大学教授、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唐杰 , 就是“华智冰”的老师 。
他介绍 , “‘华智冰’其实还比较小 , 只不过它的成长速度比人类快很多 , 如果说它今天只有6岁 , 也许明年可以到人类12岁的水平 。 ”
唐杰也为“华智冰”制订了“学习”计划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除了对其进行不同能力的数据训练 , 团队会将“华智冰”“培养”成为一个“大模型” , 具备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
据悉 , 团队将持续训练“华智冰” , 在音乐、绘画及诗歌等领域的创作能力 , 以及基于情感的交互能力 。

技术|我是华智冰,虚拟学生,现在清华“学习”
文章图片

清华大学教授、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唐杰 。 智源大会供图
“人工智能正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时代迈进 。 ”唐杰表示 , “华智冰”是数据与知识双轮驱动的人工智能 , 其学习能力主要在于从数据中抽取知识 , 机器可以处理数据 , 从而实现可持续学习 。
至于“华智冰”何时能“毕业” , 唐杰说 , 整个团队“在瞄向未来” 。
他希望“华智冰”能向认知层面发展 , 除了会作诗、绘画 , 还具有探索能力 , 未来能掌握编程等技能 , 如给出一个任务 , 就可以设计出页面、代码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华智冰虚拟数字人”由包括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在内的多方合作 。

技术|我是华智冰,虚拟学生,现在清华“学习”
文章图片

视频中展示的“华智冰”作品 。 智源大会供图
在这生动的形象、声音背后 , 包括人工智能小冰的原有框架 , 也有中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 。
以“悟道2.0”模型为例 , 唐杰介绍 , “悟道”超大模型智能模型旨在打造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的认知智能 , 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 , 实现超越图灵测试的机器认知能力 。 “悟道”团队在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研发上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 , 形成了自主的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技术创新体系 , 拥有从预训练理论技术到预训练工具 , 再到预训练模型构建和最终模型测评的完整链条 , 从技术上是完整成熟的 。 通过一系列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 , “悟道2.0”实现了“大而聪明” , 具备大规模、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 。
据介绍 , “悟道2.0”模型的参数规模达到1.75万亿 , 是人工智能模型GPT-3的10倍 , 打破了之前由Google Switch Transformer预训练模型创造的1.6万亿参数纪录 。
【技术|我是华智冰,虚拟学生,现在清华“学习”】应用此项技术的“华智冰”未来还将“逐渐成长” , 其中也还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 。
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表示 , 目前科技部正在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有关任务落实 , 实施重大项目;推动人工智能治理 , 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 , 建设包括政策法规、伦理规范、技术标准等在内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 (完)

    推荐阅读